吴良民
江苏龙图兆润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整个建筑工程正逐渐朝着智能化、集成化、规模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智能建筑的大面积推广,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的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是通过终端控制系统地调控,有效的统合建筑物的动力配电配置、控制与防雷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等,使建筑内部各个系统能够智能的完成自动控制,并对实际的周围环境及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实际情况,使各项功能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其自身作用。因此,只有充分地、科学地利用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建筑,才能够被称为优质的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通过最优化的方式去组合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它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标准对情况自动自发地做出动作。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危险而繁琐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损失、降低了人员的伤害率,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智能建筑想要实现智能化的监控,想要更进一步增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实现有效的智能建筑间的信息传输,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在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充分结合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部件的遥测、遥控、遥信、遥调,例如对于蓄电池的自动管理和保护,就可以通过实时自动检测蓄电池的端电压、充电放电电流,同时对蓄电池的均浮充电进行智能能控制,再辅以电池过欠压和充电过流声光告警,提高安全等级。
智能建筑楼宇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排水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以及消防监测等系统,这些都是与用户生活密切相关的系统,实现智能建筑楼宇控制系统自动化能够提高各项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在智能建筑照明系统中利用智能开关能够可靠、准确的控制开关灯,使建筑照明既能达到实际需要,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同时在建筑照明系统中运用照明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建筑照明状态的自动监测、自动报告,从而不必进行夜间巡灯值班。
智能化建筑的核心就是智能化,而通信系统却是建筑智能化的核心,因此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要尽可能实现通信系统的自动化。首先智能建筑应该完善数据通信系统,这样可以使智能建筑用户建立局域网,以联接办公区内计算机及其他外部设备完成电子数据交换业务,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这个方面的需求。
配电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核心系统之一,加强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各种资源。(1)在电气安全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不断普及,在智能建筑中对用电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也慢慢开始关心电气安全问题,而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测电气安全,可以对智能建筑电气的绝缘性能进行有效监测,同时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可以准确计算出身体与带电体之间、地面与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而直流调速,晶闸管技术可以有效监测供电线路的安全载流量,从而保证智能建筑的电气安全。(2)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化、自动化的建筑供电系统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配电效率,因此在进行设计智能建筑供电系统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智能建筑的实际需求状况建立供电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配电管理系统以及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系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智能建筑供电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而提高智能建筑配电效率。
门禁系统是现代小区的必备设施,小区大门口有之,停车场有之,每栋建筑也都有,属于小区的安全保卫措施之一,也是典型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现阶段,经常使用到的是读卡系统,通过读卡器对应刷卡信息,再与终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预存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符合无误,就可以打开。通过门禁系统的管理,可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传单和粘贴小广告的人员地进入,改善小区的卫生状况。这样的以电力供应为基础的门禁系统,完全不需要人工进行值守,减少了对人员的需求,还具有出入登记功能,有效而便捷地进行大数据统计。
现代城市中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高层建筑越加常见,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的防雷系统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关键所在。防雷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避雷针,而是要通过终端计算机的控制,选定合适的避雷带,完善接地系统功能,连接成为防雷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避雷防雷系统。
智能建筑各种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智能建筑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沃土。因此,在智能建筑建设中,要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才能真正实现建筑智能化,提高智能建筑的运行效率。
[1]王浩.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2(04):21.
[2]霍姝妤.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