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艺彤
兰州交通大学
城乡结合部土地合理利用的思考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赵艺彤
兰州交通大学
城乡结合部是位于城市中心建成的区域和城市外围农业腹地之间所形成的过渡地带,与城市中心有着密切联系。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对南京市六合区用地矛盾进行分析,深入问题根源,最后提出城乡结合部未来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新思考和具体措施。
土地利用;南京市;城乡结合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和审视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西方国家对城乡结合部的研究比较早,认为城乡结合部是“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区域”,我国的学者将城乡结合部称为“城乡交错地带”,认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内缘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外围地区依然受核心区城市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现状。西方国家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研究比较早。以美国为例,1996年时美国克里夫兰城乡结合部农业用地面积达到77%。在20世纪后30年间,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居住用地竟占到了开发用地的85%以上,并且过于分散,割裂了农业用地。
六合土地利用现状。2005年底,六合区土地总面积为146712.3公顷,其中农业用地为103760.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33355.4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9596.0公顷,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为4628.5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为4967.5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0.72%、22.74%、6.54%。
在城市中,由于市区租金昂贵,一些企业会在城乡结合部区域租地建房,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等情况经常出现。据统计,1996年六合区耕地的面积为72382.6公顷,到2010年六合区耕地面积减少到62380.8公顷。
城乡结合部的一些企业,为了节约资金,对排污处理工程偷工减料,缺乏配套的污染物处理技术,企业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到河流里或是土壤里,造成水质和土壤的污染。
六合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六合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仅有21773亩的建设用地面积,根本无法满足六合区长期快速发展的需求。城镇用地内部结构和分配不合理,居民点分散,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不高。
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耕地调整为其他农用地的不得破坏耕作层。不能牺牲耕地面积来完成各类景观、防护林的建设,尽量避免占用耕地,同时保证耕地的质量。
空间布局: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绿色高效、生态环保的农业上来;鼓励园地向规模化、集中化发展,从而提高园地的产值和收益,实施“组团集聚、轴带伸展、圈层布局”的总体发展战略。
农田规划建设、水利建设时,可以通过对土地整合、划分、集合等措施退还一部分的耕地,再加上沟、路、林的占地,全部算上六合区可增加约2800公顷的耕地。废弃工矿地整合潜力:郊县砖瓦窑以及采矿塌陷地和粉煤灰堆场都有可复垦的土地。村庄整合潜力:农村居民点撤并,可整合集中的旧宅基地的面积约8400多公顷,当中耕地就可增加约2750公顷。
六合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每一个城镇的发展模式和空间都不同,具有地域性的特点,所以,要根据发展,划出一定量的用于六合区未来发展的空间。这样可以满足城镇未来潜在发展的需求,也能发挥区域优势。
为了推进六合区的建设,道路交通用地应布置为“四纵、三横、一环”路网,主干道网向两翼延伸。六合区内有很多古镇和历史文化街区,如竹镇老街,要加强保护这类用地,避免大规模拆旧建新,要保持原貌。
六合已有的经验表明,可以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六合区2008—2009年的数据显示,通过农村宅基地调整、废弃工业用地的复垦等方法,共增加了72.7公顷的农业用地。据南京市国土局称,六合区内有2200个自然村,20万农户宅基地。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节省5至7万亩宅基地。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与土地的规划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城乡结合部而言更是如此。土地利用的模式和方向对城市或是乡村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居住以及景观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都有重大意义。本文是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进行深入分析,从政策和规划两个大层面入手,道出了六合区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策略和道路进行探索。
[1]赵佩佩,顾浩,孙加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规划师,2014,30(4):95~100.
[2]Thomas D.The Edge of the City,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J].New Series,1990,17(2):131~138.
[3]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4):317~328.
[4]刘玉,郑国楠.中外城乡结合部发展比较研究[J].国际城规划,2013,28(4):53~58.
[5]吴明发,陈美球,黄茜,何维佳.城乡结合部土地合理利用的几点思考——以南昌市城乡结合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67~1470.
赵艺彤(1992—),女(汉族),甘肃省兰州人,兰州交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