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基于万达信息公司的案例分析

2017-03-09 23:32邹毅晨
环球市场 2017年33期
关键词:资本化盈余动机

邹毅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引论

在现有的文献中,国内外文献均对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一直有所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出于某些动机,有可能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蒲文燕(2008)认为新会计准则确实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许罡等(2010)研究得出公司会出于美化利润表的动机,借助研发支出资本化“扭亏为盈”。另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能够说明,研发支出资本化数额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相关性:也有少数学者的研究表明,企业在采取此类行为之后,确实对企业经营产生一些有益的帮助:陈晓红等(2011)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不好的年段,借助研发支出操控盈余之后,成功的维持了股价。

本文认为,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中也可得出,企业在自身经营过程中,借助研发支出的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迹象。但没有足够的研究能够证明其必然联系,对于企业通过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后产生的市场反应及应对方法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理论框架

(一)外界压力产生的盈余管理动机

企业主要有以下五大盈余管理的动机。债务契约:若企业未满足债券要求,债权人往往会采取一系列行动,例如收回贷款,限制企业自主经营权等,因此企业可能为了能够获得持续不断的外部资金维持其生产链而进行盈余管理;收益平滑:企业可能因为经营风险大、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造成其资本收益率波动大。为了体现企业循序渐进,健康发展的状态,企业可能会调整盈余来平衡自己的盈亏。扭亏为盈:改变企业亏损的实际状况;资本市场:企业为了争取上市、配股或增发股票而进行盈余管理;报酬契约动机:公司经营者的薪酬往往与企业的绩效紧密挂钩,因此经营者出于考虑自身收益,牺牲公司长远利益而盈余管理。

(二)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与空间

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有三大机会。第一,我国会计对于公司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的条件定义模糊、宽泛,且没有硬性规定企业必须披露具体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明细项目情况,这位企业经营者提供了操作空间;第二,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益率,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能够通过提高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比例来调整诸多会计指标,最终起到美化财务报表的作用;第三,拥有所有权的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预防经理人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往往会绞尽脑汁的设计出他们认为的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由于我国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且市场价值指标不易于直观量化,会计业绩指标仍然属于主流衡量标准。在这种薪酬激励制度下,经理层就有机会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后产生的良好市场反应的诱惑

许多外部投资者仅仅只关注一些直观的会计指标,而忽视其中的内部关系和内在矛盾。因此,外部投资者极有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实施失败的投资行为。盈余管理之后的年度报告公布以后,企业的股价仍呈现稳步上涨趋势,诸多良好的市场反应诱使企业选择盈余管理这一途径。

二、万达信息公司案例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1.债务契约动机

万达信息的偿债能力并不理想,其营运资金呈现高速递减的趋势,甚至在2015年出现了负营运资金的现象说明其营运资金周转期长且资金周转能力极差。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公司资金流动性极差,短期偿贷能力弱,资金变现能力弱。其资产负债率高,从2014年开始远高于行业水平,说明起财务杠杆系数高,属于高负债风险经营。一份满意的年度报告能够满足债权人的要求,获得持续的负债融资,维持经营。这正是万达信息要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之一。

2.收益平滑动机

企业不希望被定义为净资产收益率波动大的企业,即不希望每年的净利润呈现“暴增”或“巨亏”的状态。这不利于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债权人的认可从而获得外部融资,也不利于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青睐万达信息在这5年期间其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健康的渐进的上涨趋势,但其5年的期间主营业务的销售净利率呈现波动式的变化趋势,甚至在2015年出现了急速下降的势头,这与其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趋势是相违背的。且公司2015年的营业外收入达到2721万元,是2014年的3倍,该年存在巨大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这无疑对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产生了莫大的“帮助”。这可能是为了让公司的利润呈现稳定的增长,即出于收益平滑的目的。

3.报酬契约动机

经营者为了能够实现自身报酬最大化,且自身薪酬与企业的绩效紧密挂钩,而选择运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来进行盈余管理,美化利润表,达到股东的业绩要求。管理当局有可能利用研发投资来实现其报酬契约的利润要求,还可以利用研发支出处理的操纵来达到其他目的,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二)是否存在运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

本文怀疑万达信息存在运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理由有如下三点:

1.过高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率

万达信息2012年和2015年研发投入的资本化率高,有“暴增”现象存在。如果以较为保守的行业平均资本化率27.58%计算,对2012年和2015年的研发支出费用化的比例进行调整,会导致当期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当年净利润的减少,相应的当年的资产收益率和权益净利率等会计指标也会大幅下降,这很有可能使得当年企业绩效无法满足债权人和股东的要求,影响管理层的薪酬和企业来年的经营。

2.不明晰的研发支出明细项目资本化情况

本文进一步研究2015年研发支出资本化明细项目情况发现,一方面该年确认为无形资产的金额远远小于其资本化金额,仅仅只占到2%,说明企业确认为资本化研发支出的研发项目并没有达到确认无形资产的要求,但企业仍将其研发的大部分金额选择资本化;另一方面,项目的研发周期过短,并且健康云项目和医疗云项目 的研发进度仅达到50%左右。这些项目并无期初余额,证明起于2016年才开始投入研发,短短一年时间,这些项目没有任何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阶段的支出,直接全额进行资本化,且能够符合资本化的条件的项目又无法确认为无形资产,这些迹象表明万达信息有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

3.不匹配的净利润增长率和销售净利率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万达信息2012-2015年的损益概况,发现自2012年开始销售净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证明该公司主营业务经营状况并不理想。然而,该企业的净利润额与利润率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利润水平与销售增长、销售净利率不匹配的现象正好印证了本文的想法,是2015年研发支出资本化率间接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而并非其真正的主营业务。

(三)盈余管理后的市场反应

由于2015年万达信息的财务报告出现异常现象,本文着重研究万达信息2015年的财务报告公布前后的股价变化。万达信息于2016年4月26日公布了2015年的年度报告。报告公布前后交易量萎靡,公布前一周内出现过暴跌现象,市盈率下降16%,这符合投资者的投资喜好,倾向于在年度报告日前出仓持观望状态。报告公布后,股价出现小幅度下降后再次呈现稳健上涨趋势,市盈率一度上升超过100%。

这说明,少数外部投资者能够较为合理的判断公司真实的业绩情况,发现年报中数据的矛盾和异常情况,因此在报告公布日过后的一周内股价出现了骤降的现象。但绝大部分的投资者仍然无法正确评估该公司的业绩情况。诸多外部投资者并没有关注其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和其他异常会计指标。这也充分说明公司的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的行为,会误导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其投资损失。

三、制约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一)改进管理层激励制度,加大研发投入比重大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当下评价体系往往是不完善的,他们每年以公司的经营业绩来评价经营者,这间接推动管理层更侧重公司的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因此,股东应将管理当局的长远利益与企业的研发活动实现激励相容,善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增大管理层持股比例,尽可能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共通。同时,外部投资者并不倾向于投资那些资产收益率波动大的企业,银行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偿贷能力又都有硬性要求。高新科技企业往往研发投入比重大,他们企业自身的特征使得其在与其它行业的企业竞争时处于弱势地位,不易获得足够的外部融资。所以,针对此类企业,政府应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例如税收减免优惠和财政补助。

(二)修改相关会计政策,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力度

我国对研发支出的相关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过于模糊,不够细化,让企业在这一领域有空间去调整盈余。因此,应进一步对研发支出的相关会计准则修改,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对于具体研发项目的支出明细也应该加入到年报当中。“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惩戒制度,将其法律化。针对具有盈余管理行为的企业,应该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用法律约束使他们不敢触碰雷池。

(三)提高自身财务分析能力,多方位考核企业投资价值

针对外部投资者,投资者应该提高自身的财务分析能力,改变以往仅注重于几个浅层次的诸如净利润额、净利润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等会计指标的状态。投资者应该深入分析企业的年度报告,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辅助自身的决策判断,不让企业借助盈余管理去获得收益。同时,外部投资者也应该改变以往的固有思想,更多的应该是去判断一个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未来发展空间及自身成长性等等方向,真正的去挖掘潜力股,争当“伯乐”。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企业出于债务契约、收益平滑、薪酬契约等动机,往往会采取研发支出资本化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建议企业应改进管理层激励制度,国家应加大研发投入比重大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而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政府应修改相关会计政策,加大监管力度,从而缩小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外部利益相关者应提高自身财务分析能力,多方位考核企业投资价值,降低盈余管理产生的负面的市场效应。

[1]葛家澍,林志军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世新.盈余管理信号传递与研发支出资本化.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14-19.

[3]李晓慧,梁立彬.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的研究——基于天源迪科公司的案例分析.会计之友,2014,9:58-63.

[4]蒲文燕.研发费用、企业管理当局与盈余管理.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7:43-45.

[5]屈文斌.研发支出会计政策与企业盈余管理.会计之友,2007,12:43.

[6]王亮亮,王跃堂.企业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选择——基于非债务税盾视角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5,11:125-140.

[7]王艳,冯延超,梁莱歆.高科技企业R&D支出资本化的动机研究.财经研究,2011,4:103-111.

[8]许罡,朱卫东.管理当局、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机——基于新无形资产准则研发阶段划分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39-43.

[9]杨娜.新会计准则变迁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会计之友,2016,10:39-43.

[10]宗文龙,王睿,杨艳俊.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动因研究——来自股市场的经验证据.中国会计评论,2009,4:439-454.

猜你喜欢
资本化盈余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动机不纯
浅议人力资源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