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国电置业有限公司
电力企业作为基础设施行业,为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对电力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电力企业的数量、规模迅速的增加与扩大,客观上要求电力企业提升自身的资产管理水平。企业的资产管理不仅仅是保障电力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更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后续持续的发展。完善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需要加强对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研究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电力企业多为大型国有企业,投资金额巨大,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其固定资产占比很高,同时设备种类庞杂,分布范围宽广,价值高、种类多、易受社会、自然环境影响和周期长,这些特点就要求电力企业自身有较高的资产管理水平。同时电力企业的资产和设备的所属管理部门众多,各部门之间对资产的分类标准不同,业务协同困难,只有进行高效的资产管理,才能保障电力企业高效的运营,资产保值增值,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电力行业各类资产的特点,决定了电力企业不能及时对各类设备资产进行定期全面的掌握。生产部、技术部、营销部、财务部等各个职能部门制定的设备范围、分类标准与管理明细的不同,导致各部门之间彼此数据不兼容,无法快速有效沟通,统计的各类数据也存在滞后与出入。企业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无法获取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各部门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将会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造成不利影响。不断完善并进行高效的资产管理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更是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电力企业其自身特点,如:固定资产占比高,设备种类庞杂、分布范围宽广、价值高、易受自然、社会影响变动、使用周期长等,此外电力企业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种种以上原因导致其资产管理工作开展困难、水平低下,问题较多,就当前电力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电力企业长久以来多为国有企业,并带有一定的垄断性质,行业内的竞争不够,即使在粗放式管理下,电力企业依旧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利润来源。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在于市场规模的扩大与经营收入的增长,然而目前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的持续提升不够重视,对企业的资产管理更是无暇顾及。此外,由于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是自上而下的,层级众多,导致上级管理机构指定的管理措施无法有效在底层管理机构有效执行。同时介于多层级的管理机构,使得内部人员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等现象。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低下、不到位的情况。
传统电力企业缺乏资产管理方面的专门规章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工作执行不到位,基础信息统计、汇总及上报时间长,滞后严重。此外,资产管理部门对于资产实物与账面价值没有同步更新;资产管理部门众多,部门之间协同松散;管理职责脱节,互相推诿,缺乏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最终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执行涣散,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对于电力企业,分属部门众多,并且其资产种类多,使用和维护较为复杂,然而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各类设备的参数、使用、运行、维护等工作不够了解,无法真正去处理实际中出现的各类有关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资产管理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无法为决策层提供可靠的依据。
电力企业由于复杂的内部架构设置、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电力企业在基建期、技改过程中的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沟通不通畅,造成资料设备移交不及时,设备数据缺漏,财务数据与现场实物资产账实不符。另外,财务人员对设备不熟悉,仅仅依照业务部门提交的资料进行资产处理,无法对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在运行维护过程中,对设备的管理没有落实到人,职责不明确,导致部分资产闲置,浪费资源,部分资产损毁、丢失也无人承担责任。这些资产管理的具体情况都无法及时被了解、发现,造成资产流失与资产管理低效率。
电力企业资产设备数额大、规模大、资产密集、种类多、分布广泛、相关维护工作复杂、涉及运行、维护、检修等多个环节。同时电力企业的资产与设备分属多个不同部门,各部门间的资产、设备分类标准不同、信息管理系统兼容性差,信息数据无法统一使用与高效传递。另外,资产管理工作分属财务部、生产技术部、营销管理部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只是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开发、设立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之间的软件、数据不兼容,各个分管部门信息不能及时传递、流转,最终导致统计报表不真实、滞后性严重,无法为企业整体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力行业竞争的加剧,电力监管力度的加大,电力企业的收益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就必须采取新措施,提升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与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管理层应当重视资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形成系统管理理念,将资产管理理念应用于企业的经营中,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对资产进行高效的管理,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与规范的流程作保障。各部门目标一致,分工职责明确,协同合作,上下级部门之间及时对资产管理信息进行同步更新,实时监测资产在采购、生产、维护、报废各阶段的资产价值。对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设立奖罚机制、问责机制、工作目标。规范业务流程,使各部门间的业务有原先的各自行动,变为流程化管理。消除数据局限性,数据多端口输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与协同合作,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
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还是要靠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来实现。资产管理人员不仅仅要了解自身领域的知识,还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整体经营、管理理念有总体上的认识,对各类固定资产、设备的运行、维护等环节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其数据进行更新,对各类设备合理进行分类,更有效地与各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合作。
电力企业应当定期对涉及资产管理的多个业务部门进行专题培训,使非财务部门人员不仅仅了解资产、设备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资产管理中涉及财务部门对接的业务知识进行普及培训,了解资产、设备在财务工作中数据的处理流程,帮助其与财务部门更好的对接。同时对财务部门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帮助财务人员了解资产设备的运行、维护等业务内容,了解资产设备在实物现场的状态以及各类资产设备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特性。通过这些举措促使各个部门相互了解,对资产、设备的价值变动有足够的认识,最终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为高效的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电力企业多部门对资产管理,造成了资产管理上的责任模糊与效率低下,导致设备信息跨部门沟通滞后、无法及时对设备信息进行有效归集,难以满足财务部门对设备成本情况及时、完整、准确记录的要求,也造成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闲置资产数量大、运行维护成本增高。上述问题均基于责任不明确,缺乏系统性、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从而无法得到有效的完善。
对资产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应设置规范的业务流程,消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阻塞,实现实物资产与设备信息、设备价值的同步变动,对设备新增加、转移、报废各阶段的变化有标准化的管理,明确各职责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从开始就保障账面资产与实物的对应。
对企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应当贯穿资产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在采购环节,制定可行性报告,进行成本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资产购置计划;在运行环节,加强对设备运行的监控,建立数据库平台,及时更新设备信息;在维护环节,落实资产设备的维护检修制度;在报废环节,将报废相关数据及时提交到财务部、生产部、计划部等部门,及时更新企业的资产信息。
在项目管理上,从开始阶段就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在大部分资产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掌控与控制。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将资产价值从采购到建设,从建设到投入使用,形成完整的记录资料,并以此建立完整的资产业务核算体系,使资产从投入建设以来,增加、损耗、报废等都能及时完整的在财务核算与报表上得到体现。在各个阶段内,严格控制设备采购、设备使用、财务预算等业务,改变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实现实时动态、精细化的资产管理目标。
针对电力企业资产数额大、种类多、分布广、分管部门众多等特点,客观上要求电力企业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中心,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设计、构建符合自身规划、发展的信息化平台中心,使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在信息中心进行部门职责分工,将人力和具体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得整个企业的资产信息中心能够将资产信息、人力信息、财务信息、外部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
电力企业信息化之后,企业资产管理系统能够对企业资产的变动进行动态跟踪,对企业办公资产、固定资产、机械资产、各类设备计其他各类物资的变化进行动态管理,最终帮助管理决策层可以及时地对资产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价值变动和财务数据上的资产信息作出准确对应,帮助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资产的实时价值,并且准确掌握各项资产的构成比例。
1、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资产管理信息化最终要辅助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资产信息,加强对资产的管控,在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可以统一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信息平台,解决数据共享和各部门间的数据沟通障碍。将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即立项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资产维护阶段、资产报废阶段的业务进行串联,有机组合在一起。将资产生命周期内的管理工作与人员岗位职责相互联合,加强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与监管力度。
2、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构成内容
(1)资产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建立资产的查询、分析等模块功能;
查询、分析模块要包括资产立项、采购、运行维护、报废处置阶段的资产信息查询、分析。及时对资产在各阶段的流转情况、运行情况等实时查询、监控、考核。
(2)资产管理信息化,要设置对资产管理成果评价模块功能。
反映资产管理业绩和管理效率,对资产管理的成果进行量化,上层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对一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有直观、及时地了解,并对其进行评价、监督;对资产管理情况与财务数据进行整合,直观反映资产管理和财务的状况。对一线部门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数据进行评价,从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三个维度设置考核标准。
3、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注意兼容性、合理性、持续性。良好的兼容性要保障各类设备、各项技术参数可以在不同部门之家兼容使用,避免出现信息使用的断层;合理性是系统设置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够合理、准确的反映相关数据,对各类工作的考量有正确的反馈;持续性是要注意信息化建设的可实施性、简单化,如果建设的信息过于复杂,极大的阻碍了正常工作的进行,为日常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不便,必然无法有效推行与长期实施。
总之,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或者一次性的投资,需要电力企业长期、持续投入与不断更新,信息化工作应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改进。企业要在制度上保障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的过程中,电力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不断苦练内功,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自己的经营发展奠定基础,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企业的管理涉及众多方面,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电力企业必须认识到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理念、人才、制度、技术等多方面入手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辛鑫.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6年10期
[2]蒋海伟.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讨[J].财经界,2016年19期
[3]王刚.关于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7年08期
[4]马飞.关于县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6年17期
[5]范秀娟.县级电力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5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