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琳
(沈阳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叶 琳
(沈阳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特殊,在高校教育中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在我国各地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辅导员都重点关注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现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现状来分析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期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对策
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1]怎么培养、如何培养,是高校教育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大众化时代背景下,为了完成人才培养这一首要任务,辅导员身上肩负着重要责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辅导员队伍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也不能忽视。国务院强调:高校的党政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这三支队伍的工作者应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平台,由此可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由于专职辅导员是最贴近学生群体的教师,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与学生有直接接触,所以在角色定位上,辅导员来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最合适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求辅导员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理想信念为教育要求,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原则,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最终形成良好政治思想为目标,切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
辅导员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职责众多,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后还要和学生交流,帮助其解决生活及学习上的困难。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高校阶段的学生已经从幼苗成长到枝繁叶茂的状态,但根系要在辅导员和高校教师的带领和教导下才能扎稳、扎牢。[3]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是: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做出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学习与生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大学生正介于成长与成熟之间,其思想情绪活跃,有强烈的研究欲望,但也有其矛盾心态,表面上表现成熟,深层次上却经常迷茫困惑。大学生在成才意识及活动参与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但受新时期生活环境的影响,集体观念差,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耐力和意志力还需磨练。基于大学生的这些成长问题和思想观念,高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辅导员来说,也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4]因此,面对高校教育的新形势,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能很大程度地改善或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专业的、有较强责任意识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各高校管理者对辅导员都极为重视,辅导员的品质和责任意识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但实际情况是,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认知不清,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有的辅导员甚至认为自己的工作太过驳杂,没有实际价值,因此缺乏工作动力,无成就感。辅导员工作负荷大,职能多,整天都在处理不同的事务,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和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思想观念是否正确,面对学生的困惑,部分辅导员自身理论水平不高,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未能有针对性地彻底解决问题,这对辅导员在教育中的说服力和凝聚力有较大影响,削弱了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地位。另外,高校对辅导员的激励政策不够,在其职业培养和规划上没有过多重视。因而造成辅导员队伍频繁更换,不够稳定。
辅导员所负责的工作众多,但多数辅导员不会同时担任专业课的教师。辅导员服从于学院的管理层,由此导致各管理部门都有资格给辅导员分派任务,多重管理致使辅导员在本职工作方面发挥极少,从而导致其逐渐对自身的职责权限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不清自身的工作职责。辅导员承受多重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来评定职称,经常是两头落空,于是便产生更大的心理落差。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重视辅导员的工作,在辅导员的薪资水平上有所改善,但仅是工资待遇的提升还远远不够。辅导员职称低,比起同龄教师在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方面有很大差距。部分辅导员由于心理落差大,产生失衡心理,最终在工作中不够积极主动,也没有体现出其自身最大的价值。
高校作为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辅导员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选拔工作非常重要。要求高校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的标准进行选拔。[5]根据高校专业班级的数量以及学生数量专业配比,不能出现一个辅导员同时带众多班级的现象。且要求被选拔者有较强的思想政治观、作风正、责任意识强,学历不能太低,至少是本科以上,在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潜心育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自身要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去工作,并做好这份工作。因此,辅导员的选聘要做到公开、公正,不能由管理层随便指派或拉关系进入,符合选聘条件的人员都应该给予其机会。人员选拔完成之后,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要实行优化组合。辅导员首先以专职为主,避免或减少兼任情况, 其次,在队伍年龄、职称、学历方面要合理搭配,结合老、中、青三种类型,方便进行经验的传授和工作总结。最后,辅导员队伍性别比要合理,不能一味选择女性,要做到男女均衡。队伍结构组合完成之后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让辅导员队伍能够快速适应学校的文化和工作。
对辅导员进行考评应该从职业素养、工作能力、责任意识、工作时间、政治思想几方面进行。在实际考评时,将这五个大范围的准则细化为小的具体项目。保障机制的建立是保障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必要手段,为解决上述分析的问题,让辅导员在工作中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合理的保障机制建立是非常必要的。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薪资、补助、福利、职称评定及职业发展几个方面。对于对工作充满热情的辅导员,考评成绩较高的,学校应给予支持和激励。在某些高校的辅导员考评机制中,还加入了学生评价内容,这项内容的添加使学生也能进行考评,提出自身的见解,这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队伍的建设都要有制度可遵,有规范可循。要求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立之后借鉴我国相关部门文件精神,制定合理规范的措施,解决和落实辅导员的编制、职别、级别等问题。不能让辅导员同时身兼数职,同时担任多份工作,产生巨大的心理、工作压力。让辅导员自发、积极地做好本职工作,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愿意和学校一起培育人才。在辅导员队伍规范政策体系的建立上,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结合学校特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政策规范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在确定可行的基础上制定,如《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辅导员工作要点》《辅导员考评标准》《辅导员激励条例》等,使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够科学、规范化建立。
新时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求高校各部门紧密配合,从各角度各方面分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同努力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有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规范制度,保障辅导员切身权利和利益,队伍建设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1] 冯刚.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4-9.
[2] 杨玉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探析:基于辅导员招聘条件的视角[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1):91-94.
[3] 任甜甜.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5.
[4] 景鹏.大学新生学风建设中的辅导员-班导师协同工作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43-47.
[5] 崔益虎.专家化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江苏高教,2015(2):99-101.
2017-05-25
叶琳(1979—),女,浙江宁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
G645
A
1671-8275(2017)06-0035-02
张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