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乃宣对汉字改革运动的贡献*

2017-03-09 20:13:21俞允海赵贤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部官话加点

俞允海,赵贤德

(1.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江苏理工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劳乃宣对汉字改革运动的贡献*

俞允海1,赵贤德2

(1.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江苏理工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劳乃宣是清末民初政治上守旧但在语言学上富有造诣的人物。基于教育救国的理念,他在王照官话合声字母的基础上,创设了拼写南方方言的合声简字,并积极向朝廷推荐。他还成立简字学堂,传播合声简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汉字改革; 简字谱; 简字学堂

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浙江省桐乡人。劳乃宣是清末民初一位政治上守旧而学术上富有造诣的人物,是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位在语言学上开拓创新的语言学家。他的《等韵一得》是清末唯一的一本等韵学著作。劳乃宣重视教育,主张普及等韵字母之学,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创始人。他积极推行汉语简字拼音,曾在南京创办简字学堂。他所编写的汉字拼音方案,曾得到鲁迅的称赞。

一、劳乃宣的汉字改革理念

(一)劳乃宣对汉字的反思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爱国知识分子萌生了教育救国的理念,鉴于汉字难学的特点,掀起了一场旨在普及教育的文字改革运动。在众多的先驱者中,劳乃宣是十分特殊的一位。他从小就接受传统学术训练,堪称饱学之士,故深知汉字学习之难。他指出:“中国文字奥博,字多至于数万,能儒不能遍识。即目前日用所需亦非数千字不足应用。学童入塾,至少必五七年始能粗通文理。贫民之弟安得有此日力?故欲人人识字,人人能受教育,必不能之数也。”[1](P343)

对于汉字之“难”的认识,是清末有识之士的共识。卢戆章说:“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之下之字之至难者。……平常诗赋文章所用者不过5000余字而已,欲识此数千字,至聪明者非十余载之苦工不可。”[2](P1)田廷俊也说:“文字之繁难,中国冠天下矣。”[3](P24)

正因为汉字难学这个特点,致使国民缺少文化,“中国乡民有合村无一人识字者”[1](P344)的情况比较普遍。“统计吾华四万万众,识文字者,百人中仅得数人。通文义者,千人中未见百人。”[3](P24)在《重订合声简字谱·序》中,劳乃宣明确指出:“中国文字,渊懿浩博,其义蕴之精深,功用之初闳远,为环球所莫及,顾学之甚难,非浅尝所能捷获。故但能教秀民而不能教凡民,天下秀民少而凡民多,此教育之所以不易普及也。”[4](P52)

劳乃宣与清末的其他有识之士一样,把中国国民的愚昧、无知归结于汉字的难学。劳乃宣还把中国的情况与西方、日本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欧美以二十六字母、日本以五十假名括一切文字。识此数十字,明其拼音之法,即可执笔自达其口所欲言,即可读书阅报、通知义理,晓达时事。英国百人中有九十余人识字,是以民智开通,雄视宇内。日本勃兴,识者皆知其本乎学校,亦由假名为之阶也。”[1](P344)因此,要开发民智,中国必须要进行汉字改革,“今日欲救中国,非教育普及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识之字不可;欲为易识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1](P344)

(二)劳乃宣的汉字改良主张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拼音文字是新文化的标志。在如何对待这两种文字上,存在着三个观点不同的派别:守旧派、革命派与改良派。

守旧派把汉字与文言看成国粹,把它与国运、民族联系在一起。国粹派邓实就这样说:“故一国有一国之语言文字,其语文亡者,则其国亡;其语言存者,则其国存。语言文字者,国界种界之鸿沟,而保国保种之金城汤池也。……文言者,吾国所以立国之精神而当宝之以为国粹者也。灭其国粹,是不啻自灭其国。”[5](P145-146)守旧派把中国的语言文字当作国宝对待,极力维持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革命派主张废除汉字,代之以拼音文字。1896年,急进的维新派倾袖谭嗣同就提出了“尽改象形字为谐声(即拼音文字)”[6](P51)的口号,清末废除汉字的呼声于是开始响起,直至民国,口号越来越明确、彻底。钱玄同、陈独秀、鲁迅、刘半农都提出过废除汉字的口号。

改良派主张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他们觉得汉字难学,主张创设一种简易的切音符号来记录汉语,以普及大众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又并不主张废除汉字。比如卢戆章就说:“以切音字与汉字井列”[2](P2),“以此新字母注明中国之字音” 。[6](P29)章炳麟也认为:“切音之用,只在笺识字端,令本音画然可晓,非废本字而以切音代之。”[7](P97)

劳乃宣虽然积极主张和推行拼音文字,但他并不主张废除汉字。他明确指出:“我国文字肇自圣神,有形、有声、有义,传心载道,万古常新,万无磨灭之理。简字有声无义,仅足以代口语,义理之精微,经史之渊雅,仍非汉文不可,简字万不足以夺之。……今请于简易识字学塾内附设此科,本塾正课仍以用学部课本教授汉字为主,简字仅为附属之科,专为不能识汉字者而设,与汉字正课并行不悖,两不相妨。”[8](P106-107)在劳乃宣看来,汉字难学,阻碍了民智的开发,因而要推广简字。但汉字博大精深,也是绝对不能废除的。汉字与拼音文字可以并行不悖。“中国六书之旨,广大精微,万古不能磨灭。简字仅足为粗浅之用。其精深之义,仍非用汉文不可。简字之于汉文,但能并行不悖,断不能稍有所妨。”[9](P81)

“在劳乃宣看来,文字的使用是不必一刀切的,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可以让聪明机敏的智者学习汉字,使之成为一种精深学问,借此维系文化的研究与传承;而对于那些愚者和初学者则可以学习拼音字,以满足日常应用。”[10](P39)劳乃宣有远见地阐述了拼音文字的作用并作出了合理的定位。

二、劳乃宣的汉字改革实践

劳乃宣不仅在理论上主张改革汉字,倡导拼音文字,而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

(一) 上书朝廷,积极进谏

劳乃宣是清末民初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劳乃宣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诏进京,任宪政编查馆参议、政务处提调,授江宁提学使等职。后又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他利用了自己这一有利地位,积极向清政府进谏,要求推广拼音文字,为汉字改革发挥了特殊作用。劳乃宣关于简字的折摺主要有:

1.《普行简字以广教育摺》

由于劳乃宣推行合声简字,并创办简字学堂,名声较大。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5月,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接见了劳乃宣,询问推广简字的相关情况。劳乃宣向慈禧太后说明了简字合声的用处,并要求由朝廷推广合声简字,并获得了太后的首肯。劳乃宣游说慈禧说:“是故今日欲救中国,非教育普及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识之字不可;欲为易识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9](P80)为了获得朝廷的支持,劳乃宣提出了推行简字的六条具体措施。①学前教育:上初小以前,花一年时间学习拼音简字,先习方言,后习京音。毕业后上小学,再学汉文。②法律规定:通令全国,入学前学简字,不学者,罪其家长。③特殊教学:制订极简易之法,供贫家子弟学习之用,时间缩短为一学期。④报馆用字:广设简字报馆,使人人可读报纸。⑤公民标准:规定立宪时,凡识简字者,符合公民条件。⑥官府用字:五年后,官府用简字颁布公文。

劳乃宣多年为官,深知皇权的至高无上,得到朝廷最高层的赞同,对于推行简字是十分有利的。他向慈禧详细介绍了拼音简字,希望在朝廷的支持下,全面推广拼音简字。然而,劳乃宣的折摺虽然获得慈禧的允准,但腐败的清政府学部却把简字的推行搁置了下来。

2.《上学部呈》

1908年7月,劳乃宣写了《上学部呈》,递交给当时的学部。希望学部在讨论、议定简字时,允许他旁听,以随时解答疑问。因为劳乃宣在慈禧面前因天威咫尺,不能尽辞,而“简字以声音为主,其中曲折,必须口陈,非笔墨所尽达”,[11](P82)担心学部在审定时光凭书面材料,难定是非,因此要求叨陪末座,以备咨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劳乃宣对于推广拼音简字是如何尽心尽力。他不仅在慈禧面前介绍拼音简字,又担心学部在审定时有所不明,因此希望出席学部的审定会,由此可见其考虑之周全,推广之热诚。然而,令劳乃宣心寒的是,学部既不议奏,亦不批答,劳乃宣等了一年多,仍然一点消息也没有。

3.《请于简易识字学塾内附设简字一科,并变通地方选民资格,以开民智而裨宪政摺》

1908年清政府出台了《分年筹备立宪事宜清单》,其中虽然提到了“颁布简易识字课本,创设厅州县简易识字学塾”和“人民识字义”等内容,但劳乃宣觉得并不可行。因为这里的“简易识字课本”并不是劳乃宣主张的拼音简字课本。对于学部提出的识字要求,劳乃宣也觉得不切实际。鉴于这种情况,劳乃宣在1909年11月上书,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把《合声简字》列为课本,二是把识简字作为选民的资格。劳乃宣的这个主张,是想把拼音简字的学习纳入立宪的法规,借助政府的势力,从法律上对拼音简字的推广加以保障。可惜的是,学部中有人“所持异议,仍不外有妨汉字,分裂语言诸常谈”[12](P114),因此,对劳乃宣的折摺不议不答如故。

4.《上学部书》

1910年劳乃宣又上书学部,敦促学部议奏合声简字,并要求参加讨论。这份《上学部书》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催促学部,“闻大部于集议之时,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是以审慎迟徊,至今未能定议。”[13](P110)劳乃宣又提到《请于简易识字学塾内附设简字一科并变通地方自治选民资格摺》“奉旨交大部议奏,不知日来已否开议?”[13](P110)二是要求参加学部的相关讨论。

5.《致唐尚书函》

1910年,学部尚书由唐景崇担任,劳乃宣与唐景崇是熟人,他想通过私交获得唐对拼音简字的支持,于是在阴历三月给唐景崇写了信。只可惜,唐景崇是个守旧派,对劳乃宣的要求还是不理不睬。

从劳乃宣的上述折摺和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劳乃宣是想借助官府的力量来扩大影响,推行拼音简字,他游说太后,致信尚书,论公事,重私交,想尽一切办法推行拼音简字,可谓用心良苦。

(二)创办简字学堂、成立简字研究会

劳乃宣除了争取官府支持拼音简字外,还身体力行,创办简字学堂,用实际行动来推广拼音简字。1905年,在得到两江总督周馥等人的首肯后,劳乃宣在南京成立了“简字半日学堂”,先开设了师范班,学生大多是有文化基础的“举贡生监”,劳乃宣和沈凤楼都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演说。

劳乃宣解释了学习方言拼音后再学官话拼音比较容易的原因。他说:“学南音,非但不与北音相反,而且相成,何也?南方语言,既可以简字拼之,由是而览北方之书报,不觉恍然大悟曰:‘此一字吾读某音,今北方则读某音;此一音吾所有,今北音则无之’,仅须一转移之功,而北音全解,北音全解而国语全通矣,所谓相反而适相成也。”[14](P56)劳乃宣又阐明了切音字与反切的关系,说明了简字即反切的简便表示法。

关于这个师范班的教学方法,劳乃宣说:“即用宁音之谱,以宁人为师,教以江宁土音,学之极易。又由京师延一都中人士为官话师,教以官话,学之亦极易。”[15](P58)简字学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已毕业一班,见诸实验,确有可凭”。[15](P58)两年之间,毕业人员达数百人。后来,端方接任两江总督,继续对劳乃宣的拼音简字表示支持,下令在江宁各地的40所初等学堂中都附设简字课程。这样,劳乃宣的拼音简字影响越来越大了;最后,连慈禧太后也招见了劳乃宣。

满清政府是一个腐败的政府,虽然1908年劳乃宣把《京音谱》《宁音谱》《吴音谱》《闽广音谱》等合编为《简字谱录》进呈清廷,还奏请在学堂开设简字一科,如能识规定的简字者,一体准为自治选民。但被清廷学部疑为此种简字有妨碍汉文、分裂语言之弊端,置之不议不答。无奈之下,劳乃宣与赵炳麟、汪荣宝等于1910年在北京发起成立“简字研究会”,进行社会宣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清政府学部不同意、不支持劳乃宣的拼音简字,他自己也要凭一己之力加以传播,可见其决心之大,风范之高。

三、劳乃宣的拼音简字方案

劳乃宣关于拼音简字的著作主要有《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简字全谱》《简字丛录》《简字全谱》等。劳乃宣的合声简字是王照官话合声字母的南方化版本。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以京音为标准,而南方由于方言的不同,推行存在一定的困难。劳乃宣在征得王照同意后,对官话合声字母进行了增补修改,增加了南京方言和苏州方言的语音,分别成了拼写“宁音”和“吴音”的两种方案,由于拼写的是南方方言,名称不宜再使用“官话”的字样,于是改成了“合声简字”。

1906劳乃宣在南京出版了《增订合声简字谱》和《重订合声简字谱》。这两部书是在王照官话合声字母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南京音和苏州音而成的。《增订合声简字谱》是南京方言的拼音简字方案,有声母56个,韵母15个。声调为五个,分别是上平、下平、上、去、入。《增订合声简字谱》声韵相拼,共得3 480字,基本涵盖了常用字音。对于声调的表示,劳乃宣采用了字母四角中符号的办法,上平加点于左上,下平加点于左下,上声加点于右上,去声加点于右下,入声加撇于右旁。浊音的表示是在字母的左旁加点。

《重订合声简字谱》是苏州方言的拼音简字方案,有声母63个,韵母18个,有清平、浊平、清上、浊上、清去、浊去、清入、浊入等八种声调。声韵相拼共有6 166字。声调的表示也是在字母的四角加点,清平加点于左上,清上加点于右上,清去加点于右下,浊平加点于左上,浊上加点于右上,浊去加点于右下,入声加撇于字之右旁。浊音加点于字之左。

劳乃宣的拼音简字方案采用的是汉字笔画式方案,所用符号声母如:、丩、、、、攵、亻、卜、扌、刂、女、口、彐、厶。韵母如:丿、乙、乀、乛、亅。1907年,劳乃宣出版《简字全谱》《京音简字述略》和《简字丛录》。

《简字全谱》是劳乃宣为在全国推行拼音简字而撰写的拼音方案。劳乃宣在南京推行官话合声字母时发现,由于南北方言的差异,推行时存在着许多困难,于是在王照官话合声字母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宁音谱、吴音谱和闽广音谱,连同官话字母合成一部《简字全谱》。

《简字全谱》列出了可拼写全国各地方言的116个声母和20个韵母,劳乃宣对此加以说明:“右清浊一百十六母,二十韵,清浊各四声,中国同文之域,虽方音各殊,而其喉鼻舌齿唇发而为母韵声者,略备于此。今以简字列为全谱。……此谱母韵声拼合成字,中国各处方音举莫能外,故为全谱”。[16](P288-289)

劳乃宣在序言中说明了该书的内容:“简字之兴,萌芽于京师,渐传于北洋,而南洋始登奏案。今江皖苏浙稍稍广播矣。顾吾国幅员辽廓,欲遍及之犹不易也。而吾于北音外增订宁音吴音两谱,犹未能及闽广,则全国之音犹为未备,间与二三知己私相讨论,咸谓必合五音母韵,统为全谱,使中国同文之域,诸方之音,举括于内,乃足为推行全国之权舆。”[17](P77)

《京音简字述略》是对官话简字方案的说明。因为官话的简字方案南方不易得到,故劳乃宣出版了《京音简字述略》。劳乃宣在序中说:“简字以京音为原本。余刻宁音、吴音两谱而不及京音者,以已有官话合声字母原书也。顾原书板在京师,南中购求不易。每有朋侪见询,无以应之,爰述此篇,付诸剞劂,俾素操北音及特习官话者有以知其略焉。”[18](P261)

《简字丛录》是劳乃宣关于合声简字的论文、演说稿和书信等的汇编集。

劳乃宣殚精竭虑,积极推行拼音简字,而且为不同方言区制订了不同的拼音简字方案,他的简字方案切实可行,方便易学,适用面广。鲁迅称赞说:“劳乃宣和王照他两位都有简字,进步得很,可以照音写字了。”[19](P827)

劳乃宣的拼音简字方案的产生和简字学堂的成立,对拼音字母的推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得到了黎锦熙、倪海曙、陈望道、罗常培等后世著名语言学家的高度认可。尽管借助拼音文字富国强民的终极目标没能实现,但是劳乃宣为汉字改革运动的种种付出是有目共睹的。

[1]劳乃宣:普行简字以广教育议[M]//简字谱录.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2]卢戆章.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序[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3]田廷俊.数目代字诀·自序[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4]劳乃宣.重订合声简字谱·序[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5]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争论[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3.

[6]清末汉语拼音运动编年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7]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8]劳乃宣.请于简易识字学塾内附设简字一科并变通地方自治选民资格摺[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9]劳乃宣.进呈《简字谱录》摺[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0]刘晓明,郑振峰.劳乃宣对清末文字改革的贡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5(3).

[11]劳乃宣.上学部呈[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2]劳乃宣.致唐尚书函[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3]劳乃宣.上学部书[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4]劳乃宣.江宁简字半日学堂师范班开学演说文[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5]劳乃宣.致《中外日报》馆书[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6]劳乃宣.简字全谱[M]//简字谱录.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17]劳乃宣.简字全谱·自序[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8]劳乃宣.京音简字述略·序[M]//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19]鲁迅.门外文谈[M]//鲁迅杂文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陈义报]

Lao Naixuan’s Contribution to the Reform Movemen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YU Yunhai1,ZHAO Xiande2

(1.School of Humanities,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2.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China)

Lao Naixuan is a Guard of feudal society and a famous linguist. For the idea of saving the nation through education, he created the alphabetic writing for the Chinese to spell the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and recommended to the court. He established the School of alphabetic writing, spread the alphabetic writing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re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 manual of alphabetic writing; school of alphabetic writing

2017-02-01

国家社科基金“民国时期江南语言学家对中国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影响研究”(15BYY049)成果之一。

俞允海,教授,从事汉语史研究。

H125.12

A

1009-1734(2017)03-0016-05

猜你喜欢
学部官话加点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给地球加点绿
给电影加点特效
泡脚可以加点药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14
为腼腆胆怯加点“料”,秀出你的不同凡响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5:56
Negative transfer of Henan Dialectto English Pronunciation
青春岁月(2015年21期)2015-12-15 11:52:47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办公室业务(2013年2期)2013-12-04 21:10:21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