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万胜
辽河油田招标中心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相关理论
袁万胜
辽河油田招标中心
根据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术语定义,施工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指导下,通过对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系统过程。
施工质量;控制;PDCA循环
一般来说,每一个工程都具有其独有特性,包括其建造的一次性、体型的庞大型、生产的唯一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施工质量控制具有协调面宽、需要控制的因素多、控制的过程复杂多变、检查检验的准确性有局限等特点,这就要求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的质量控制。
全要素施工质量控制是指要将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施工环境(4M1E)全部进行质量控制;
2.1 全面质量控制理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阿曼德·费根堡姆博士提出全面质量控制理论(TQM),他主张用系统或者说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要求所有职能部门参与,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这一观点要求在产品形成的早期就重视质量,而不是在既成事实后再做质量的检验和控制。他将质量控制定义为“一个协调组织中人们的质量保持和质量改进努力的有效体系,该体系是为了用最经济的水平生产出客户完全满意的产品。”,全面质量控制理论将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寿命循环的全过程,强调全体员工都参与质量控制。
2.2 质量管理体系理论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ISO9000国际标准的诞生,我国在1995年推出了等同标准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我国的建筑业企业开始了该标准的践行和认证,纷纷开始转变质量意识,完善质量控制程序,规范质量行为,加强质量控制,提升了质量管理水平,已经有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就了许多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
3.施工质量控制的方式
3.1 影响因素控制方式
所谓影响因素控制方式是指要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4M1E)全部进行质量控制。
3.1.1 对施工人员控制
这是所有要素控制的关键,据权威数据统计,绝大多数质量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控制内容包括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控制和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控制。
(1)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控制包括项目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管理人员的配置,依据其学历、年龄、专业、资格证书、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2)对施工作业人员的控制包括:人员数量、专业、技术等级、岗位证书、操作经验、身体状况、实际工作经历、培训教育计划和技能考核确认。
3.1.2 对机械设备控制
机械设备控制包括施工机械控制和检验测量设备控制两部分。
(1)对施工机械控制包括机械设备需求计划控制、设备维护保养控制、工装设备控制、施工机具控制,施工机械管理“三分在用,七分在管“。比如,混凝土输送泵的输送能力就必须与混凝土浇筑时与人工操作部分的施工速度、商品混凝土的送货速度匹配,否则都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
(2)对检测测量设备控制包括检测器具需求计划控制、检测设备台账控制、检测设备检定计划控制、检定证明文件及标识控制、检测器具精度及完好状况控制。
3.1.3 对设备和材料的控制
包括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控制、对工程设备的控制。
(1)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控制包括材料需求计划控制、供应商考察控制、采购合同控制、进货检验控制、材料复试试验控制、材料报验或送检控制、材料标识控制、材料待用控制、材料储存及保管环境控制、材料出库领用控制、退库材料控制、不合格材料控制等等。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原材料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要加强材料质量验证。
(2)对工程设备的控制包括设备选型控制、供应商考察评价、设备采购合同控制、设备监造、设备验收、设备调试控制等。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是构造工程项目质量的物质基础,也是质量检查验收的保证项目,一般“用熟不用生”,以选用知名品牌产品为宜。
3.1.4 对施工方法的控制
控制应包括施工组织方法、施工技术方法、质量检验方法等。
(1)对施工组织方法的控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划分、施工进度计划、分包工程控制、施工总平面布置控制、“三通一平”引入等。
(2)对施工技术方法的控制包括施工方案、专项措施、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设计文件、技术复核、新技术应用、竣工控制等。其中施工方案、专项措施、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等首先进行相应层面的评审,提高其针对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关键是一定要让操作层和管理层的人员全部掌握其要领。
(3)对施工质量检验方法的控制包括施工质量标准控制、产品防护控制、检验试验文件控制、质量控制点、隐蔽工程控制、见证点控制、关键工程特殊过程控制、产品标识与追溯控制、不合格品控制、纠正预防措施控制、质量记录控制、质量验收、质量保修控制。要制定质量检查计划,掌握质量体系运行状态,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PDCA循环控制方式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推崇,目前在全球各个领域都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13]。PDCA循环的应用对象既可以是一个课题,如某种施工方法的研究,也可以是这个施工方法里的某一个影响要素,比如说设备。
3.3 施工阶段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方式
按照施工阶段,将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各个级层的施工质量控制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26],形成施工质量系统控制。
要将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从事后检查验证,前置到了事前和事中质量控制上,要将关注的焦点从质量的实体检查,前置转移到关注质量行为和工序质量的规范控制上。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要加强质量分析,把握质量发展的趋势,在质量问题的萌芽阶段就将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