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永坚
威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战永坚
威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高学生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当前许多职业高中的教学已难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改善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对职高体育教学十分重要,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当前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进行分析,接着对选择式教学理念及其运用方式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以后的具体加血起到实际的参考作用。
职高体育;教学;探究
职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目的不同。普通高中更重视学生能通过高考进一步地进行深造,而职业高中的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专业技能,成为专门性人才。职业高中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他们具备更高的知识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职高体育要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不断的体育实践过程中让他们掌握体育技能和技巧,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1.1 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社会的急剧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职业高中对当前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一味的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从而导致学生易对常规的体育课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许多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却不想上体育课,使学生没有获得必需的体育运动,由于教师为学生安排运动量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而使体质弱的学生产生运动疲劳。
1.2 教学结构及成绩考评呆板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路思维,更限制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在教师固定的安排下难以对运动都产生兴趣,不能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难以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而且教师在对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考评过程中过度重视学生的考核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致使学生过度的进行考试项目的锻炼,忽略了自己的爱好,也不能根据自身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最终的考核分数过于片面,与学生自身体育素质存在差异,学生并不能正确的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无法获知自己的运动强项,从而遏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潜能。
2.1 突出“实用性”
根据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开展体育教学,如对需要上肢力量的木工专业、钳工专业、烹饪专业,进行举重、单双杠、哑铃学习;对需要高空环境下工作的电工、建筑专业,进行攀登、爬杆等练习;对需要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的司机专业,进行拳击武术等练习;对需要耐心细致的财会专业、电器维修专业、微机专业,进行太极拳、气功等练习;对需要热情活泼的公关、导游专业、幼师专业,进行健美操、体育舞蹈等练习;对形体要求较高的宾馆服务、幼师、文秘等专业,可选择健美锻炼、形体操等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感到上体育课对自己职业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今后有用,就愿意练。
2.2 突出“补偿性”
根据职业劳动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选择具有保健、矫正和预防职业病的体育教学内容。如财会、服装、家用电器、微机等专业,长期静座,低头含胸,胸部和心血管得不到发展,应选择跑步和健美训练等,以弥补运动不足,锻炼心肺,矫正体形。商业服务、烹饪、纺织等专业,长期站立易使下肢淤血,发生静脉曲张,应选择慢跑、单双杠和倒立等练习,加强下肢肌肉对血管的`’哪筒”挤压作用,预防职业病。
2.3 突出“合理性”
根据学生职业学习劳动量来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运动量。如学习劳动量大时运动量小,学习劳动量小时运动量则大。并应体现出“选择性”、“针对性”,对长时间不活动部位选择幅度大的练习,对长时间屈缩的部位选择伸展练习等。同时教育学生懂得,较大强度的劳动后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可起到积极的休息作用。
3.1 开放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体育项目的动作时,不仅要让学生领会教师的示范动作,还要从体育理论层次上进行深入分析,根据身体的协调性掌握运动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体育项目的理论讲解之后,然后给学生做出示范动作,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对正确的动作进行探讨。这个探讨是基于对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提高他们对体育项目的掌握,能让学生的思维更积极,并使他们通过练习和运动效果反复比较和探索,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让他们保持长时间的探索欲望;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对他们要少批评,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分析和思考,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3.2 发现法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发现法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型,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更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在发现法的教学运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不了的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然会让学生形成惰性思维,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是要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体育技能和经验来思考与探索,最终掌握正确的体育技能,并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职高体育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在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得名次,运用单一的强化训练也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要求,创设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体育能力的提高,促进身体素质增强的同时,使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获得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提高他们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班级的学风更积极,促使职高体育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