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朝龙
大唐平罗发电有限公司
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
舒朝龙
大唐平罗发电有限公司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热控系统在电厂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热控系统能够保障电厂工作安全稳定的运行。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厂对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热控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都制约着整个电厂的运行,热控系统既能够保护电厂发生事故时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员的伤亡和经济的损失,热控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出现错误又会影响电厂安全稳定的正常工作。所以说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电厂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
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
1.1 电厂的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
如今电厂的管理模式主要为定期检查、检测和检修,相对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因为如果对设备经过定期的检查、检测和检修发现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正常工作运行中,这不仅会使设备容易出现异常情况,而且还会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而且有些电厂对热控系统中的设备没有认真选购,造成一些设备型号与设计图纸不符,甚至选购了一些质量较差的设备。整个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核心关键是设备的可靠性,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因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个方法有利于不断加强热控系统可靠性。
1.2 热控保护系统的误动现象
火电厂发电的安全问题直接受到热控系统的影响,首先,提高热控保护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是电厂的改革基础。随着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操作过程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将热控系统监测的范围扩大。然而技术的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的个人技能提升较慢,很容易操作误动操作,从而导致发生跳闸现象,进而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很多因素将引发可预见热控保护系统的误动现象,其中包括电缆及电源外部环境和内部逻辑控制,安装时出现失误,同时还受到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影响。电厂热控系统出现误动现象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和安全,且大多数属于人为操作引起的,可控性较高。
1.3 热控系统检修人员管理不善
热控系统的检修人员比较多,因此而存在着一定的人力浪费。该问题的解决,要从管理方面着手,对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进行合理分配。在对设备正常维修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尽量少配备生产人员。此外,在监理人员方面,存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人情成分比较严重,一些人员甚至不懂监控技术,造成工程监理工作无法正常发挥其作用。所以,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系统维护、检修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监督。因此,必须要在确保电厂获取一定电力效益的前提下,选择科学有效的对策,促进热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提升。
2.1 提升热控设备的可靠性
2.1.1 硬件方面
现阶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控制自动化程度也随之升高,所以,电厂在管理方面也将重点放在了少人值守或者是无人值守方面。而在设备操作方面,其简单化与集约化的特点也提高了热控元件可靠程度的要求。所以,要想确保机组设备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一定要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规定内容,与火力发电厂的设计技术规程及热工自动化设计要求相吻合,并保证所选择的热控元件技术成熟并且可靠。
2.1.2 软件方面
设计热控系统的过程中,运用冗余的设计方法,并增强软件自诊断的能力,能够使得电厂热控系统发生事故的几率不断降低。其中,将控制系统CPU、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设计成冗余设置,同时,为其添加自诊断控制逻辑,如果出现故障,可以及时提醒运行工作人员,进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而为了有效地分散危险点,需要在不同卡件上,保证重要的控制点控制通道及互为备用设备通道合理分布,进而使得热控系统更加安全和可靠。自此基础上,需要保证关键参数测量是多重化的设置,而对于关键参数控制,则需要合理地设置断线与电源消失的报警信号,如果有必要,还应该适当地设置出闭锁功能,进而更好地增强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2.2 不断优化热控系统的逻辑
在测试阶段,如果一旦发现一些不稳定因素或者暴露出相对明显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不断的优化热控系统的逻辑;保护一些重要设备的测点,尽量采用“三取二”的逻辑判断,识别每一个测点,评判出每一个测点的质量,这个过程一发现有故障的测点,则必须立即退出保护功能,使逻辑判断变为“二取二”,避免设备出现误动现象。采取“三取二”的方案解决调节作用信号的被调查量,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调节的质量。热控系统的逻辑优化和管理人员的技术与远见息息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从设计和控制两方面进行检测;同时,为了使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改善,必须重视对报警逻辑的优化管理,最大限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3 提高热控仪表的运行稳定性
热控仪表的准确性是电厂维护管理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提高热控仪表的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要求企业配备专职的仪表管理人员,对仪表进行定期的维护,降低操作失误几率,并且总结维修经验,为热控仪表的准确调试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电厂的维护需求,还要及时开展不同类型的研讨会,及时通报仪表运行现象,通过研讨确定正确的热控仪表稳定运行措施,控制电厂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2.4 提高热控接地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外界环境对热控系统的干扰很多,其中,接地系统受外界影响的几率较大。因此,要严格控制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以免其对接地系统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一旦出现这一问题,要及时调试或者通过系统的计算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接地系统造成的风机跳匝表现在整套机组启动上,振动信号跳动而造成的保护动作低于振动信号。但就目前电厂的发达程度来说,完全的抗干扰尚无法实现。设计上应侧重于技术的更新。在维护上,接地措施、干扰屏蔽和强弱电分离的方式是主要的技术处理模式。及时检查热控系统所处的环境,对其输入和输出设备进行检查,根据现场需要实施干扰源检查和阻断措施。以实现从根源上提高其抗干扰能力,确保热控系统接地的稳定性。
2.5 建立起完善的热控系统评价准则
电力系统非常复杂,通过分析电厂热控系统安全评估存在的漏洞,并根据设备的运行流程,可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热控系统评价准则,将系统安装调试质量来进行评估,不断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在电厂中,故障的预防难度高于故障的处理。因此构建完善的热控系统评价准则,能够为热控系统可靠性发展提供正确的研究方向,使得电厂的运行管理更加方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热控系统产生的故障影响,从而使电厂工作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大限度上避免各种损失。
2.6 合理制定维护检修制度
设备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能够有效地保证机组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所以,需要保证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质量,并且及时发现设备中隐藏的安全隐患,予以排除,保证设备始终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中。另外,还应该重视定期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定期备份逻辑组态、画面与标签,并且对操作员站的磁盘也需要进行定期地清理。同时,对键盘与鼠标也需要定期更换,防止因为其失灵所导致机组运行出现问题。清扫设备环境卫生,更好地增强设备性能,延长其使用的寿命,使其运行的更加稳定与安全。
2.7 制定专业技术的培训制度
专业操作工作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而且专业技能也不高,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的事故都是由于运行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因此,一定要加强发电企业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操作更加规范与标准,降低由于错误操作所导致的电厂热控系统故障发生几率。
总而言之,为了满足社会电能的需要,我国电厂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因此电厂的运行参数也不断提高。热控系统作为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电厂热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此,企业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运行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热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改善,使得电力生产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1]孙长生,朱北恒,王建强,孙耘,尹峰,项谨.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J].中国电力,2009,02:56-59.
[2]任建春.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2:29-30.
[3]焦明明.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优化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2,02:84.
[4]缪锦文.提高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研究[J].机电信息,2012,30:95-96.
[5]胡利锋,孟建刚.浅析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提升的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