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超
资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
黄 超
资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在目前的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通常应用的是人工检测技术,而这就比较容易的出现误判的情况,为了提升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在纺织品纤维含量中检测方法的误判以及控制措施。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
对纺织品检测实验室而言,纤维含量是纺织品测试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是服装标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纺织品贸易中的重要条款和反欺诈的重要判断指标。纤维含量涉及纺织品的重要属性,对纺织品的理化及服用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纺织品的性能、风格及生产成本。在实际检测操作中,检验流程中的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为了尽量减少测试结果误差,有必要对容易产生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因此分析纤维含量检验中的差错原因,在实际检验操作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纤维成分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FZ/T01057-2007《纺织纤维鉴别实验方法》系列标准、SN/T1524-2005《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鉴别方法》和SN/T1901-2007《七种纺织纤维的系列鉴别方法》。日本主要采用JISL1030-1:2006《纤维混合物含量分子测试方法第1部分纤维鉴别的测试方法》。美国采用AATCC20《纤维定性分析》和ASTMD276《纺织品纤维的鉴定方法》。这些标准中涉及的纤维成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显微镜法、化学溶解法、燃烧法、密度梯度法等。显微镜法是利用显微放大的方法观察纤维的横纵截面,通过比对标准中不同纤维的表面形态来判断纤维的类型。这种方法需要检验人员对纤维类型进行主观判定。由于这种主观而非客观的测试方法,检验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而对于一般的检验人员来说,对纤维类型的主观判定不同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差异较大。化学溶解法是选择适当的试剂溶解待测混纺纤维产品其中一种组分,称量剩余物的质量,通过差值计算出溶解部分的含量。但对于某些新型纤维或者复合纤维,经常出现所用溶剂不能完全将其溶解,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如GB/T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或铜氨纤维或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纤维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中明确规定:当混合物中的粘胶纤维、铜氨纤维、莱赛尔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中存在活性染料,致使这些纤维不能完全溶解时,不适用本标准。又如采用GB/T2910.4-2009的方法测定纤维素纤维和羊毛混纺的面料时,纤维素纤维会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或多或少的被溶解掉,造成部分情况下测试结果失真。
2.1 新型纤维或不常见纤维造成的误判
近年来,新型纤维和功能性纤维层出不穷,如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玻璃纤维和某些较特殊的改性腈纶纤维等。但是,这些纤维对应的检验标准或发布不久,或正在起草阶段。这就对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因此,应加强对新型纤维的了解和对相关文献的学习。
2.2 仪器设备因素
实验人员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原理、性能、特征及显示信号等不能完全掌握,是造成仪器设备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原因。例如使用烘箱时未设置适当的工作温度,或未达到工作温度即开始计时,或烘箱无法保持恒温;水浴振荡器在使用时没有注意一些事项,没有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转,没设定工作所需的温度和震荡频率等;电子天平在使用前,注意要处于水平位置和切记清零,使用过程中要关上天平门,避免外界空气的流动产生干扰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3 样品因素
样品的质量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联系,样品因素是检验流程中可能发生差错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纤维制品的形式千差万别,有纤维状、纱线状、织物状等。为了使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对不同类别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取样方式。对纤维类样品取样,主要参考标准有GB/T10629-2009《纺织品用于化学试验的实验室样品和试样的准备》,以及《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取样出现差错的情况有:第一,不按要求取样,所取的织物样品中没有包含所有组分的纱,缺少纤维的种类;对于有明显水洗色差的织物,应在不同颜色综合取样;对于有循环的样品,应根据纱线、提花和组织等分布情况取循环样。第二,样品调转,在交接或称量样品时记录样品编号错误,制样过程不细致忘记仪器编号致使样品调转,造成检验结果与实际不符。
X射线衍射荧光分析(XRF)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是两种常见的现代检测方法。XRF是通过检测样品中元素放射出的二次射线而确定元素种类的方法,理论上能检测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种元素,但实际的应用中,检测范围为11号元素Na至92号元素铀之间。FTIR法是一种根据不同物质会有选择性的吸收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来进行结构分析,通过与标准物质的比对确定物质成分的方法,是通过化合物的特征峰来确定官能团,通过各种官能团的综合信息再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将XRF和FTIR结合起来用于检测服装面料中纤维的成分,能够满足上述服装现代检测技术的要求。此外,XRF和FTIR技术检测混纺服装面料成分,操作简单。对于具有特定基团和特定化学键的纤维如氯纶、腈纶、维纶、涤纶和锦纶等都能快速得出检测结果,仅有少量纤维需采用化学溶解法或燃烧法来鉴别,因此,用XRF和FTIR相结合的测试方法辅助检测混纺面料的成分还具有快速性的特点,并且采用XRF和FTIR技术检测混纺面料中的纤维,能够鉴别大部分常见纤维,剩余的少部分纤维再通过燃烧法、化学溶解法等进行检测,大大减少了检验人员接触有毒有害试剂的机会,能够有效改善服装面料纤维成分检测的环境,有效降低纤维检验检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验是一个主要依赖人工的检验项目,对人员经验的依赖性较强,所用仪器设备较少。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日常检验中注重总结经验,经常查阅最新文献报道,最大程度降低漏检、误判概率,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事故率,避免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聂凤明,吴淑焕,罗峻,范伟,许敏,谢剑飞.纺织品纤维成分含量快速分析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纤检,2015(23):70-73.
[2]丁曰东,徐雷,赵桂安,王煦,田金家.谈棉纺织品纤维含量偏差控制[J].棉纺织技术,2015(0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