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芝
身份证号:3723241980****4426
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
李秀芝
身份证号:3723241980****442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共产党提出并创立了“开放型经济”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总结。本文提出了理论的基本架构,中国经济学研究在西方经济学学术体系的强烈影响之下,要想走出一条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理论发展道路,确实任重道远。
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我国对外开放的长期实践中,已经产生了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应当有它的地位和内容。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是我国对外开放长期实践的基本理论总结,在开放领域的各项理论创新成果中是概括性和纲领性的总名称,因此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对外开放领域中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分析架构,需要理论工作者加以论证和阐发。
“开放型经济”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35年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实践是,不断改革不适应对外开放发展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努力扩大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贸易联系;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发展壮大自己,并接受、适应和引领国际经济规则。
总结这个理论的形成过程,它的明显特征是: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世界经济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当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我国开放型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开放型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与时俱进的三个发展时期。1994 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迈上了两千亿美元大关,我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已经形成,并能够连续创造贸易顺差。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007 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前的十多年间,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时期。从 2007 年至今,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标志着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基本形成。
第一个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创新。第二个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的创新。第三个理论创新是对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创新。
3.1.1 开放活动的内容(1)商品流动:物质的生产和贸易;(2)要素流动:资本和技术交易,吸收国际直接投资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3)服务流动:服务和信息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
3.1.2 开放活动的场所:(1)沿海与开放城市;(2)内陆与沿江城市;(3)边境地区。
3.1.3 开放活动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1)双边经贸关系;(2)多边经贸关系;(3)区域合作关系(4)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利共赢,是这个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第一个属性。
第一是建立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相适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第二是建立适应多种形式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新体制和机制。第三是建立具有战略纵深和双边、区域合作广泛利益共同体支撑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国发展的不平衡。第四是逐步培育具有与海洋强国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第五是具有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重点是研究如何进行法律、法规的修订和重建。第六是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要研究贸易便利化改革涉及的有关问题。
第一是新的比较优势。随着我国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新一代劳动者的文化教育水平已经明显提高,进而成为一些新产业和新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第二是“走出去”形成的价值链、供应链优势。我国经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第三是国内市场优势。201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额达到1.96万亿美元,向全世界提供了1/10以上的货物市场份额,对我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主动作为提供有利因素和必要条件。第四是体制优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强调“有效的市场”,而且也强调“有为的政府”,从而使我国经济体制的竞争力得到更有力的保障。第五是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能力的优势。我国正在培育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并已经在国际经济领域开始发起新倡议、新议题和新行动。
第一是完善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不同区域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建设也必然有其各自的特点,应当总结不同类型的发展路径。应当在沿海向内地的产业转移中,保持沿海与内地的专业分工联系,建立互补的产业体系,形成沿海与内地优势互补,沿海与内地紧密结合的供应链体系,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发挥中国大国的综合竞争优势。第二是完善对外贸易布局。核心是要研究如何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贸易强国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不同时代它都有特定的时代内涵,体现这些内涵的国家也不同。第三是完善投资布局。要研究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第一类是各种技术标准和国际商业规则,包括多边的国际规则和区域的国际规则。第二类是主权经济体为国际规则提供运行载体和平台所提供的成本,还包括为特殊国际经济问题提供的援助,这些都属于全球或国际性的公共品。
西方经济学在其发展的几百年间,也提出了不少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以及经济发展规律的观点和认识,采用了包括统计学、高等数学以及数学模型等现代方法来描述经济活动,加上西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特别是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使这一套经济学学术体系风靡全球。中国经济学研究在西方经济学学术体系的强烈影响之下,要想走出一条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理论发展道路,确实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学的话语体系除了要坚持多数人读懂基础上的提高和再提高,还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性。
[1]陈德铭,2008:《中国特色商务发展道路— —对外开放30年探索》,中国商务出版社。
[2]裴长洪,201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理论探讨》,《中国工业经济》第4期。
[3]裴长洪,2014:《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与中国扩大开放》,《经济研究》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