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移动医疗的机遇与挑战

2017-03-09 16:47孙愉婷周立业
卫生软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

孙愉婷,周立业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移动医疗的机遇与挑战

孙愉婷,周立业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基于国内外移动医疗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内移动医疗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层面,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国内移动医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互联网+;移动医疗;机遇;挑战;PEST分析法

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医疗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政府报告中“互联网+”这一国家战略的首提,对于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其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医疗是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PDA、可穿戴医疗设备等)提供健康信息和医疗服务,实现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疾病监测、健康管理等服务[1]。“互联网+”给移动医疗的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它的实施将全面推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实现跨界融合,并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和趋势[2]。本文分析了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利用PEST分析法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国内外移动医疗现状

移动医疗行业在国外起步较早,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应用较为成熟,其商业模式、通讯技术、移动医疗设备等相关研究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并制定相关审查监管机制和行业标准。移动医疗全球市场规模日渐上升,预计2013-2017年将由45亿增至230亿。但目前为止各国还没有普遍适用的、统一的商业模式,而是根据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开展移动医疗服务。

我国移动医疗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自“互联网+”战略提出后,移动医疗产业保持火热态势,国家政策助力不断,社会资本纷纷介入,企业设计开发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用户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疾病监测、健康管理、电子处方等一体化的便捷体验。各医疗类APP采用不同商业模式,市场竞争加剧。《2015-2016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用户规模仍保持强有力的增长趋势,截止2015年底市场用户规模达1.38亿人,较2014年增长了6600万余人,同比增长率达91.7%[3]。与此同时,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和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也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 我国移动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商业模式不清晰

移动医疗商业模式涉及利益相关者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又如何从中收费等问题。我国移动医疗产业因其体系复杂,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移动医疗设备供应商通过销售智能终端等硬件产品获得收入;医疗类APP则通过向患者、医生、医院、药企等收费,比如春雨医生。但当前公众健康管理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医疗支付意愿不大。

2.2 医疗服务效果不确定性

移动医疗借助高科技实现医患一对一的医疗服务模式,在此过程中医患双方可能因诸多因素导致医疗服务效果的不确定性[4]。比如,因患者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在向医生描述自己健康状况或疾病症状时未能准确表达,造成医生所反馈的专业建议存在高风险的误诊问题。

2.3 缺乏相关行业标准

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移动医疗的发展缺乏相关行业标准。比如医疗网站建设标准不一、平台版本众多,使得内容、规范、流程、质量不尽相同,数据库之间不能相互兼容,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利用率低下。另外,各种移动医疗设备接口标准不一,也影响数据的使用和传输。

3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医疗的机遇

3.1 政策法律保障移动医疗发展

国家宏观政策不断助力,近几年移动医疗呈持续发展态势。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这一国家政策之后,国务院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开展中国云服务计划,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来逐步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5]。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支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电子处方、划价缴费等便捷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医疗资源[6]。《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提出,不仅为移动医疗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导向,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移动医疗在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上级网络医院实行双向转诊等方面对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不仅提升了移动医疗行业在公众中的认知度,更重要的是为新形势下移动医疗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指明了方向。

3.2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移动医疗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新常态下,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巨大的经济体量仍使之处于世界前列,这无疑为移动医疗在内的各行各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一方面中央与各级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鼓励移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不再仅仅满足于日常的衣食住行,而是更加注重健康与医疗等消费需求,医疗消费习惯从传统医疗消费向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医疗转变升级。

商业巨头们纷纷看好移动医疗这块“蛋糕”,并加快布局投资移动医疗。近些年腾讯集团先后投资邻家医生、丁香园、挂号网、移动智能设备商等;阿里巴巴以医药电商为核心在打造天猫医药馆的同时,吸引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业务——阿里云医院等。仅2015年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投资221起,同比增长45.4%,上半年投资总额就达7.8亿美元[7]。社会资本的介入对于增强移动医疗行业竞争力,促进其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移动医疗

第一,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逐年增加。据统计2015年中国60周岁以上和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分别为2.1亿、13,75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15.5%、10.1%,预计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4%。规模庞大的老年群体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消费主体,给移动医疗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第二,近几年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杀手,致使慢病人数急剧增加。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健康管理意识逐渐增强,深刻认识到对于慢性病的医治除了接受专业治疗外,更需要长期进行健康监测与健康管理。而移动医疗的方便性、内容丰富性满足了患者对了解发病原因、治疗原理、预后注意事项等需求,同时患者可利用移动终端将日常生活中监测到的血压、血糖、体重、心率等健康数据实时传输到平台,医生对此进行监测与分析,积极做到远程监护、慢病随访、康复护理,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医疗服务。

3.4 技术环境

3.4.1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

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建设已经实现了3G、4G网络覆盖,并前瞻性的对5G网络进行研发。移动互联网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作为移动医疗重要的硬件载体,在全民中得到高度普及。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占90.1%,比2014年底增长了4.3%[7]。快速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和高度普及的智能手机为医疗资源流动和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为移动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3.4.2 移动医疗应用产品APP

在移动通讯技术和智能移动设备的的蓬勃发展中移动终端应用程序(APP)应运而生。因其省时方便、形式多样、互动性强、实时服务等特点而深受用户青睐。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2015年我国移动医疗APP已有2000多款,并根据用户需求将其分为面向医护人员和面向患者两大类。面向医护人员的APP如“医学文献”、“医口袋”、“病历夹”等,主要是为医护人员提供医学文献、用药指南。面向患者的APP主要用于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在线咨询等,比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8]。

3.4.3 其他移动医疗技术的发展

除移动互联网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与传统医疗的跨界融合将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和扩大医疗服务覆盖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

移动医疗具有庞大的医疗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电子病历、诊疗信息、医学影像信息、医疗费用等信息。“互联网+”背景下,可通过整合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建立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平台,对实现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动医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具有重要的意义[9]。这些健康数据整合共享,不仅使患者避免重复检查治疗、降低医疗费用,而且可进一步挖掘分析对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等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信息。

4 “互联网+”背景下对移动医疗的挑战

4.1 法律规范缺失,监管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移动医疗行业在法律规范和监管机制方面尚不明晰,比如对医生网络行医准入资格、行医质量监管的缺乏,直接关系到移动医疗服务的质量。移动医疗APP开发时未严格按照临床指南、循证医学等相关要求进行,评估时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和审核机制,导致移动医疗APP准入门槛低、同质化程度高,难以吸引用户,信息质量层次不齐,科学性与可靠性降低,误诊风险大[10]。

4.2 商业化炒作过度

在行业巨头们纷纷跨界进军移动医疗、掀起投资热的背后却面临着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无法获得足够盈利的事实。在移动医疗市场竞争中媒体的过度渲染炒作无疑增加了其运营成本。而商家为了尽快实现商业化变现,会把过多的付费内容展现在用户面前,使用户对产品有抵触心理。更有甚者以推广、普及医学知识为名,实则通过医疗广告竞价从中谋取商业利益[11],最终导致资本市场恶性循环,影响移动医疗在医疗行业中的口碑并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4.3 体制限制,人才稀缺

移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角色至关重要,但我国优秀医师资源长期以来被公立医院以编制、科研项目、职称等隐性条件严格束缚在体制内,不允许在执业地点以外进行执业活动,并禁止在互联网或移动客户端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12]。2015年国家印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建议》,提到推进医师合理流动、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但这里的多点执业指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从事诊疗活动,显然并不包括在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行医。因此,打破体制束缚、释放优秀医师资源,将医师多点执业与移动医疗良好对接无疑成为移动医疗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传统医疗服务行业不同,“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高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要积累相关医学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了解国内外医疗体制、现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要顺应互联网信息化潮流掌握互联网相关技术,熟练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对移动终端的健康档案数据、智能可穿戴设备产生的数据、各级医疗机构患者健康数据等进行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并有效地分析研究挖掘其更大价值。如此“高门槛”导致移动医疗领域急需专业人才。

4.4 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移动终端设备(手机)、移动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线网络等技术作为移动医疗的重要部分,在存储传输数据、隐私保护等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医药企业、医疗机构、运营商等社会各界思考的关键。那么安全性标准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对患者的信息安全极为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移动医疗数据安全性标准,其中专门有《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HIPAA)规范健康数据的传输,采取相关安全措施保护患者隐私。有些APP在设计上严格遵循此法案,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0]。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标准来约束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医疗信息安全,尤其各类医疗APP设计开发时无明确统一的安全标准可循,存储和传输健康信息时随时存在数据丢失和窃取的可能性。这将会对患者、医疗机构网络健康数据、移动医疗技术开发商等构成一定的安全威胁,阻碍我国移动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

5 建议与对策

5.1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行业审查监管机制

我国移动医疗行业亟需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服务,建立并完善行业审查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的职责。比如对移动医疗产业利益相关者实施监管,尤其对医师等专业人员制定资质监管细则;对移动医疗设备,制定发布前审核机制,并开展分类监督;对各移动医疗服务建立监管规范,明确服务界限;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大众媒体建立社会监督反馈渠道。相关专业人才和医疗设备只有审核合格才可投入到移动医疗服务中,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从而保证移动医疗服务质量。

5.2 加快制定有关标准

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国内移动医疗行业相关标准,由政府引导,医药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共同制定。一方面加快完善医疗信息数据标准,使移动终端运营商、移动医疗设备开发商、各医疗机构间的数据格式一致,便于数据的使用[13];另一方面,简化并明确手机与其他移动医疗设备的接口标准,提高设备间的通用性。

5.3 提高数据安全性

移动医疗应用过程中,患者隐私、移动支付等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提高移动医疗数据资料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无线网络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移动医疗设备准入标准以及明确各部门人员安全职责等。用户在下载使用各类医疗APP、移动终端支付时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安装木马程序窃取隐私信息。

5.4 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移动医疗专业人才不但要熟知医学专业知识,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所以最理想的状态是将二者结合,实现1+1>2的效应。教育部在培养移动医疗专业人才上应加大财政投入。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医学与互联网交叉性学科的建设和教学,提高在校学生专业素养,为移动医疗行业培养具有跨界能力的人才做准备。

[1] 张 平,甘筱青.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6,(1):108-113.

[2] 陈斌冠,龙 玲.“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西医学,2015,37(9):1375-1376,1379.

[3] 2015-2016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6-02-01].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60201/content-481247.html.

[4] 邓 勇,刘 威,李桐萱.移动医疗APP运行现状及其法律监管问题初探[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8):141-143.

[5] 王 蕾,赵国光.“互联网+医疗”的困境及政策解析[J].中国医院,2016,20(2):45-46.

[6] 新华网[EB/OL].[2015-07-04].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15-07/04/c_1115815944.htm.

[7]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3-16].http://mt.sohu.com/20160316/n440596863.shtml.[8] 牛启润.移动医疗APP建设方向[J].中国数字医学,2014,9(4):26-28.

[9] 彭欣元,周 焕.医联体背景下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74-178.

[10] 徐 倩,赵文龙.移动医疗APP研究现状及启示[J].医疗信息学杂志,2015,36(9):8-13.

[11] 王 玲,彭 波.“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前景与风险防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157-160.

[12] 王 岳.互联网医疗呼唤法律保驾[J].中国卫生,2015,(4):70-72.

[13] 邓 昕.移动医疗的模式分析和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5):311-314.

(本文编辑:邹 钰)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mobile health ca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SUN Yu-ting,Zhou Li-ye

(PublicHealthSchool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1,China)

It analyzes main problem of mobile health care development based on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t discusses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mobile health ca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from macroscopic lay like policy,economic,society and technology by PEST analysis method.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 in its development.

Internet +,mobile health care,opportunity,challenge,PEST analysis method

2016-08-24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1.007

孙愉婷(1991-),女,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卫生服务评价方面的研究。

周立业(1975-),男,山西运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服务评价方面的研究。

R197.1

A

1003-2800(2017)01-0027-04

猜你喜欢
互联网+医疗
医疗合同中医方违约责任的判定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