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评述(1990~2017年)

2017-03-09 16:27胡祖凤谢嘉梁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

胡祖凤,谢嘉梁

(1.杭州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政治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评述(1990~2017年)

胡祖凤1,谢嘉梁2

(1.杭州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深度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问题研究,有助于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助于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综合分析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发现,已有成果主要从五个维度展开了深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理论观点。现对199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阶段性的归纳与梳理,使研究亟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研究概况;研究评述;1990~2017年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概况(1990~2017年)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和阔步前进的根本保证。[1]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作为国家之未来、民族之希望的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和“终身任务”。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不断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认识和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是关系到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

自1990年特别是苏东剧变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开始纳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本课题组以题名“马克思主义”并含“理论素养”或“理论素质”为检索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进行精确匹配搜索,可检索到的各类文献仅有72篇(截止统计日期是2017年3月21日)。而围绕与此相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等问题国内学界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性、探索性、开拓性思考与研究,具有代表性和较大参考价值的重要文献主要包括:

(一)期刊论文

杜兰晓、吕媛媛著《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调查报告》(载于《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2期);李慧敏著《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培养路径探微》(载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吴东华《六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回顾与思考》(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12期);岳猛、顾航宇著《高校“两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探微》(载于《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3期);鲁建彪著《关于领导干部应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思考》(载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孙体楠著《高校学生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构成》(载于《河南教育》2011年第4期);夏东民、孙道同著《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是党的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载于《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阳黔花、李红军著《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路径分析》(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5期);田玉蓉著《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载于《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第19期);岳红玲著《我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载于《亚太教育》2016年第4期);王萍著《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科学化培育模式简论》(载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杨坤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思路探讨》(载于《经济师》2017年第2期)。

(二)学位论文

主要有:袁立刚著《提高公务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研究》(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张梅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林雪原著《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李双双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以贵州高校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曾杰著《21世纪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云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徐晓丽著《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三)综述论文

主要有:任会芬著《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述评》(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陈云云、卫璐琳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载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4期);刘文艺著《近十年来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载于《未来与发展》2015年第12期);李艳等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综述》(载于《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28期);刘怡希、李庆朋著《独立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述评》(载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4期);胡祖凤、谢嘉梁著《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现状述评(2009-2016)》(载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四)主要著作

主要有:刘建军著《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赵康太著《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展飞著《六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石云霞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林雪原著《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沈卫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刘艳著《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6月版),等等。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进展:基于多维视角的理性探究

1990年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专家基于各自视角和研究旨趣有序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多维理性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就。总的来说,已有成果主要从五个重要维度展开了深度研究:

(一)关于素养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丰富内蕴的深度阐释

肖宁、马莹、范小强撰文指出,“素养,是指人们素质锤炼达到一定程度,也是统摄自身内在素质的一种修为的内在本领。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主要是指内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外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三者统一及其修习涵养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所谓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陈涛、阳黔花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构成要素:第一,情感结构: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第二,知识结构:深入理解和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三,能力结构:具备较高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四,技能结构:具备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普及技能。”[4]

(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的探索与分析

姜春云撰文指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首要条件。”[5]张东江提出,“对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考核工作亟待加强。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考核,是指党的组织以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程序,通过认真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对其理论功底、政治信仰、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成果,进行全面掌握、客观描述和准确评价。”[6]刘卫列对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但很有意义的探讨,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作为一种理论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幅射、扩散、多重性和潜隐性的基本特点。从目前的认识来看,至少可以用以下五种标尺来评价和把握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双基’标尺、实践标尺、是非标尺、群众标尺、道德标尺。”[7]伍小涛对当前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做了深入地调查与细致地分析,认为:“当前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是比较高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部分党员干部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模糊、态度摇摆;有的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宗旨意识淡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贪图安逸、奢侈浪费,庸懒散现象比较突出,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去着力解决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较为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8]

(三)关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的初步探讨

李勇林、方法林撰文提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增强党性的根本。”[9]张秀贤则提出,“努力提高青年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既是党的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客观要求,也是青年干部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10]孙道同、郭秋琴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的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11]

(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培养的理性探究

凌总成撰文指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四重境界。”[12]王琼玉深刻提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素养问题,特别是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13]

(五)关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路径的初步研究

黄少波撰文指出,“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必须积极拓宽理论学习主渠道,加强实践教育;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宣传教育平台的作用。”[14]杨坤撰文指出,“高校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利用校园网构建完善亲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一个全方位、多途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体系等措施培育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15]

此外,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已分别就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创新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问题、马克思主义素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进行过积极且富有成效的理性探索。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国外学者鲜有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及对策问题的直接研究成果,主要是“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宗教信仰教育”“社区教育”“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展开了长期的深度研讨。[16]概言之,上述研究为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相关问题的后续学理研究与实践探索奠定了极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评述:简要评价及学术展望

(一)现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学术界、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前期基础,必将对进一步深度开展本课题的后续学理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但总体来看,这一课题研究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是已有成果多处于研究的表层阶段,有些文章的文字表述失之草率,有些文章的理论论证逻辑性不够强,有些文章的研究结论尚显肤浅,从已公开发表的72篇文献来看,仅有三篇发表在有较大影响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且其选题旨趣与本课题研究视角有较大差别,因此从多维视角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二是当前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以抽象思辨的方式进行定性研究、规范研究,在定量研究、实证研究、动态研究上尚存在较大欠缺,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专著和博士论文仍付诸阙如;三是已有成果尚缺少多学科的交叉联合,系统、深入而又紧密联系实际、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极少。同时,由于现实国情与文化制度的较大差异,国外学者对这个课题鲜有研究,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文献资料凤毛麟角。因此,紧密结合“90后”特别是“95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就显得意义重大。[17]

(二)拓展研究的主要论域

笔者认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的主要理论视域有: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深度分析与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科学内涵、逻辑结构及其基本特点,准确把握全球化态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价值、宗旨和方法,[18]科学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素养、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区别及联系,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构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细致考察、深度探讨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历程与经验启示等等。第二,当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别访谈等多样调查方式,对新常态下“90后”特别是“95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状况以及大学生对加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合理建议与主张进行深入调研与发掘,调查了解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构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知认同的真实现状及逻辑理路。第三,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形成的巨大挑战与历史机遇分析,为进一步掌握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主动权、主导权以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做好理论上的铺垫。第四,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形成规律研究。在新的时空语境中,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和普遍规律,积极引入政治学、教育学、统计学、心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青年学和行为科学理论,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的独特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被大学生内化认同的模式、规律和机制等理论。第五,新形势下当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的基本对策和实施路径研究。[19]根据“95后”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积极探讨社会转型期新媒体环境下有效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切实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20]为切实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提供强大而持久的理论支持。

[1] 王芳.论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几条路径[J].科技信息,2013(6):63.

[2] 沈卫.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3.

[3] 肖宁,马莹,范小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浅论[J].教师,2015(2):5.

[4] 陈涛,阳黔花.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构成要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67.

[5] 姜春云.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首要条件[J].理论学刊,1990(5):1-6.

[6] 张东江.对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考核工作亟待加强[J].党校科研信息,1991(8):11-12.

[7] 刘卫列.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其检测方法[J].领导科学,1991(5):14-17.

[8] 伍小涛.当前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2):96-104.

[9] 李勇林,方法林.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增强党性的根本[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65-67.

[10] 张秀贤.青年干部应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J].探索与求是,2001(6):20-21.

[11] 孙道同,郭秋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的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和灵魂[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11-15.

[12] 凌总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48-50.

[13] 王琼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3-36.

[14] 黄少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探讨[J].学术论坛,2011(5):195-198.

[15] 杨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7):43-44.

[16] 林雪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2.

[17] 谢嘉梁,胡祖凤.新世纪以来国家认同感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2000~2014) [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3-4.

[18] 方世南.全球化态势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价值、宗旨和方法[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3):13-16.

[19] 胡祖凤,谢嘉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问题研究现状述评(2009~2016) [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3.

[20] 袁铎.重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J].长白学刊,2006(3):10-12.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7-03-21

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资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二类课题“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编号:16JDSZ2021;主持人:胡祖凤)阶段性研究成果。

1.胡祖凤(1976—),女,湖南安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谢嘉梁(1979—),男,湖南华容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A81

A

1671-8275(2017)04-0001-04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浅析油田基层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