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占
(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
张军占
(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 池州247000)
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既有利于保护传承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利于打造池州文化品牌,促进池州经济社会发展。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结合自身特征,主要与表演艺术、动漫、影视、创意设计以及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以充分激发其发展活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保护传承非遗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发展。池州地处“吴头楚尾”,非遗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遗的传承面临危机,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利用好非遗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以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成为非遗实现转化与发展的一种新途径。非遗与创意产业融合旨在通过找到两者的融合点,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突破口,运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将非遗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通过创意将非遗融入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1]140-143通过对池州非遗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池州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存在一些问题,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只有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才能激发其活力,永葆青春。
____(一)非遗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
对非遗的保护与开发要注意考虑其活态性,不能一味地单纯保护,也不能一味地单纯开发,应积极探索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新路径。文化创意产业以表演、设计、影视、动漫等为输出方式,依靠文化智能资源,通过技术、创意、设计及产业化方式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生产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文化创意产品或文化服务。而非遗以民俗活动、传统表演艺术、手工技艺等为输出方式,是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人、强调人;非遗强调的是与人相关的技艺、审美、文化价值等精神,两者的内在共通性就在于都是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生存发展,两者之间有共融的发生条件。[2]157-158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素材,是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重要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只有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素材才能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的融合可以为非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路径。非遗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区别就是其活态性,因此不能像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仅仅使用遗址保存或博物馆收藏等静态保护方式,要让其融合进现代生活,在公众的现代生活中大放异彩。然而其活态性决定了其保护的复杂性,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风俗礼仪、知识和实践、手工技艺、民间歌舞等非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保护与传承的诸多困境。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是非遗实现转化与发展的一种新途径,让非遗资源参与文化生产和文化市场流通,通过创意、技术、设计等方式将其转化为消费者喜爱的文化艺术商品,借助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和流通手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文化产业链,既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创造经济文化价值。
(一)池州非遗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与表演艺术的融合策略
池州演艺类非遗项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很多非遗项目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其中既有以贵池傩戏、青阳腔等为代表的戏剧文化,又有以东至花灯、青阳酉华唱经锣鼓等为代表的民俗演艺文化,也有以罗城民歌、九华山佛教音乐、石台民歌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它们在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池州演艺类非遗中有很多项目富于表演和展示性的内容。如国家级非遗“贵池傩”就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与表演艺术产业融合。1990年4月,在山西临汾召开了首届“中国傩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池州傩戏演出队组织演员在大会上演出了《舞伞》、《打赤鸟》等贵池傩戏经典剧目,受到了国内外傩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1997年池州傩舞《钟馗与小鬼》在安徽省第五届艺术节中获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喝彩。2001年9月,池州文化局组织演员到德国、奥地利等国演出傩舞《开天辟地》。2007年9月,傩戏演员还赴香港演出傩戏。这些都是池州傩舞傩戏走上舞台与表演艺术融合的具体表现。
东至花灯舞与傩戏一样,也富有表演因子,但还没在更大程度上与创意产业融合,还未形成具有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品牌。充分发掘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池州地区特色的知名文化创意品牌,是当前池州非遗项目与表演艺术融合的关键。东至花灯舞融合戏剧、舞蹈、民歌、工艺美术、武术表演等演出形式于一体,由“五猖太平灯”“六兽灯”“八仙过海灯”“龙灯”等不同的花灯组成,表演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且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但是由于民间老艺人的先后辞世以及其他新的因素,东至花灯舞的生存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对它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使制作的花灯产品具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培育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二是创新花灯制作技术,充分利用池州本地独有的制作材料制作花灯,在花灯装饰方面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人们观赏的审美标准,在利用池州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创意、创新,强调花灯产品的文化特色;三是充分融合当地其他非遗,在灯舞表演中融入池州流行剧种和民间音乐,如目连戏、鸡公调、文南词、石台唱曲、贵池民歌等,这样既丰富了灯舞的文化内容,也使池州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得到充分展现;四是花灯传承人或村民可以组织东至花灯演出团队,先在省、市艺术节平台上进行展示,如果反响强烈,名气渐增,则可以扩大东至花灯表演团队的规模,提升其表演质量,请专业人士给予表演技术上的指导,创新灯舞的表现形式,让地方传统戏剧、民间音乐与灯舞能够自然地融合联接,使出演的项目既能凸显东至花灯的独有文化内涵又能贴近大众的审美标准和兴趣;五是创新池州民间舞蹈和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改变仅限于剧场观看的形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对灯舞表演进行大范围地报道,利用电视、网络视频直播或重播、微博微信等对演出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池州非遗中的民间舞蹈、音乐和传统戏剧。
(二)池州非遗民间美术与设计产业的融合策略
农民画反映的是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农民在中国仍占大部分,但表现农民的文化产品却非常有限,这就为青阳农民画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与创意产业融合,探索农民画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是池州青阳农民画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青阳农民画的分析,发现它与设计有着许多联系,如造型简洁独特、点线面结合的构图方式、强调视觉效果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标准的改变,农民画要想适应新的需求,应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可将农民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新的视觉设计形式让农民画的潜能得到拓展。[3]141-143具体融合策略和途径有以下几部分。
1.将青阳农民画绘于竹制品、木制品上,提升产品美感
在消费者看来,很多竹制品、木制品显得粗糙且不美观,可以将青阳农民画与竹制、木制用品的设计开发相融合。如可以将青阳农民画绘于竹制品之上,质朴的农民画装饰元素赋予了产品独特的田园气息。用青阳农民画对休闲会所中的竹椅、竹桌等加以装饰,使本来粗糙朴实的竹制品具备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2.将青阳农民画与时尚产品设计相融合,吸引年轻消费人群
青阳农民画色彩绚丽浓艳,线条真实,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且融合其他画种艺术的优点。设计师们可从农民画中挖掘素材,根据时尚流行趋势,进行创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比如将农民画与时尚元素紧密结合,在时装设计、礼品、旅游纪念品、围巾手套等装饰物的设计中融入农民画中的风景、人物、动物图案,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购买。青阳农民画还可以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相结合,打造青阳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池州区域文化影响力。
3.将青阳农民画应用于布置设计、装饰设计中,使其具有观赏价值
青阳农民画自然清新,可与现代居家空间的布置设计相融合。设计师可以通过提炼农民画中的风景、人物、动物等元素,进行设计加工,再将它们应用于装饰布置的开发设计中。比如可以运用色彩绚丽的青阳农民画装饰瓷器,使瓷器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或者运用青阳农民画进行室内墙壁绘画设计,使居家环境具有田园气息。
(三)池州非遗与动漫产业、影视产业的融合策略
目前,我国非遗的保护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技术层面,例如录音、物品收藏等。这些措施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非遗的信息将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失真。动漫和影视作为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在非遗传播和保护利用中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动漫和影视产业可以更直观深入地传承池州非遗,使更多青少年更加了解非遗。二是非遗可以成为动漫产业和影视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具体融合举措有以下几点。
1.池州非遗可成为动漫创作的素材
可以运用剪纸动画、木偶动画、水墨动画等多个动画片种,创作符合池州本地地域文化特征的动画作品。以九华山为背景的动画片《九华山小和尚》就是动画与池州非遗融合的一个很好尝试,其中可以融入九华山佛教音乐等池州民间音乐,让池州的民间音乐在动画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动漫企业可以在丰富的池州戏曲中寻找可供创作的原创素材,将池州传统戏剧中的人物脸谱、道具、服装、角色造型融入到动漫创作中去,如将傩戏中的面具、角色、傩舞等运用动漫制作技术呈现出来,形成傩戏动漫。运用现代三维数字技术等将池州戏剧、曲艺、舞蹈等制作出来,使池州民间音乐、舞蹈和戏剧、曲艺得到更多展现。[4]61-63
2.利用互动影像实现池州非遗与动漫产业的融合
虚拟互动影像系统是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投影显示技术营造的一种动感的交互体验,观众可以借助肢体与普通投影幕上的虚拟场景进行交互,让观众进入一种虚实融合、亦真亦幻的世界。可以设计一个古代场景,将池州傩戏、青阳腔及东至花灯舞等非遗内容融入其中,观众以角色融入的方式进行互动和体验,这种互动性与体验性会使观众产生新的兴趣,从而在体验中感受和熟知池州非遗。
3.充分挖掘提炼池州非遗内容,创作影视作品,促进其与影视产业融合
充分利用池州非遗中独特的民间舞蹈、传统戏剧以及曲艺、民俗等,挖掘和提炼出具有池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立足关照大众审美观,努力创作出既有池州特色又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的影视作品。如创作拍摄反映新罗国僧人“金地藏”苦心修道,将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的电影《九华山佛缘》,可以在拍摄九华山自然人文景观之中融入博大精深的地藏文化以及九华山庙会,展现傩舞傩戏以及唱经锣鼓等曲艺,还可以将九华山佛教音乐作为影视作品的配乐等,这种与影视的融合可以使池州的非遗得到充分的展现,而影视作品的传播也将使池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进而促进池州旅游业的发展。
(四)池州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与文化旅游业的融合策略
池州积淀了很多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资源,经过近些年的开发和宣传,池州的文化旅游形象也有了一定提升,但池州文化旅游开发层次不高,旅游业没有充分利用池州丰富的非遗资源,也没有开发高质量的文化旅游产品。因此针对池州非遗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整合池州非遗资源,找到与文化旅游业的融合点,创设展示区、休闲体验区,设计互动性参与型体验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手工技艺类非遗因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实用性,已越来越受到文化消费者的喜爱,个别手工技艺类非遗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池州传统手工技艺众多,主要集中于石台、青阳、东至几个地方。开发文化体验游是推进池州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旅游业融合的不错选择。池州可以在石台、东至、青阳等地筹建非物质文化产业园区,将青阳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东至葛公红茶制作技艺、石台高路亭酒曲制作技艺、石台油坊制作技艺和东至葛公豆腐制作技艺等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搬到非物质文化产业园区中,设立展示区、体验区、商品区,创新设计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或项目以增加旅游的互动性,使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可以亲自体验绢扇、红茶、酒曲、豆腐等制作技艺,充分感受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魅力。还可以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游、民俗游,以这些展示区和体验休闲区为中心辐射带动池州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5]225
2.充分利用池州非遗发展文化旅游,开发高质量系列旅游产品,打造文化品牌
池州民间歌舞曲艺文化浓厚,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众多,具有很大的传承与开发意义。发展文化旅游要注重打造特色,在充分把握旅游者消费心理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创新旅游产品,并与池州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结合起来,可以引起游客的好奇,增加购买欲望。除此之外还要讲求实用性,包装设计上也要注重观赏性、考虑携带方便。结合非遗类传统手工技艺,可以开发几类旅游产品:一是时尚高质量的礼品开发。诸如充分发挥高路亭历史悠久的“酒曲”文化效应,打造酒曲品牌,制作高质量的高路亭酒,创新设计酒的包装,吸引人们购买,东至葛公也可制作质量好的红茶加以设计包装形成高品位的礼品。二是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造型式样各异,扇面图案绘画形式多样,具有典型的青阳传统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因此可以结合时尚流行元素创新扇面绘画设计,加以精致的包装,成为极具池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打造青阳文化品牌的一张名片;三是美食创新制作。东至葛公豆腐色泽纯白,口感鲜嫩,是极佳的健康食品。东至昭谭土菜中的糟菜、猪肠糊、饺子粑等也是东至传统美食。可以将这些传统美食做成罐头类产品,对包装进行精美设计,突出池州地域特色,方便消费者购买。[6]61-65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民俗、仪式、技艺和表演,有其生存发展的规律,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时,要尊重其文化逻辑和文化思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的,两者的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是地方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陈建宪.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J].文化遗产,2007(1).
[2]张婕,钟蕾.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3).
[3]郑鑫.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互摄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杨久俊,丁苹.现代动画与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5]吴承忠,尼扎·阿瑟亚德.国家文化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6]司马俊莲.生态文化旅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恩施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责任编辑:曲晓红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zhou
Zhang Junzhan
(School of Tourism and Historical Culture,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247000,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Chizho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will not only help protect Chizho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but also help build Chizhou culture brand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zhou.Taking advantages of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Chizho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combine with such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as performance art, animation,film and television,creative design and cultural tourism to fully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its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zhou;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fusion
G122
A
1672-447X(2017)01-0084-04
2016-09-27
资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33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委托项目(2013B3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S038);池州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6XCKSY01);池州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6XMOOC03)
张军占(1981—),河南开封人,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