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 11016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王丽丽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 11016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教育界高度重视的一项教育内容;分析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制定适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以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媒体动态是新媒体,大学生成为使用新媒体最多的人群,因此新媒体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因此,探究出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消遣和娱乐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内,和一些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进行自由沟通。新媒体虽然给大学生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新媒体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人与人之间沟通和自我表达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例如,可以用QQ交、微信、微博交流,这些多元化的交流方式是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交流方式;其次,学生会趋向于网络沟通方式而很少进行面对面沟通,时间久了,学生的面对面沟通交流能力降低了,例如,一些大学生经常使用微信聊天,微信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工具,学生很少和自己身边的朋友沟通交流的,所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变得越来越低;第三,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是可以接收形形色色的信息的,所以学生在接收这些信息的时候会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在新媒体中会有一些消极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为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优良思想,这些优良思想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的重要补充,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大学生的感情是比较丰富的,他们是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例如,一些学生认为逃课是一个正确的行为,是高职的行为风尚;一些学生认为在网吧上网可以娱乐身心,减轻压力;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是班级的中心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新媒体可以让学生接受一些有价值的心理健康知识,如拾金不昧、勇于拼搏、见义勇为、诚信、仁爱等,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认识到自己在心理方面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机制。学生在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后,可以逐渐改正不良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当前的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慢慢的心理产生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比较消极,总是怨天尤人。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不愿意咨询教师,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他们害怕同学和教师会嘲笑自己,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如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新媒体,就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设立心理咨询的网络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请教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咨询教师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也可以解除自己心中的疑惑。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博客网站,在网站上发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教师的博客,增加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研究发现,在学生接受了教育后,在遇到困难时不再逃避困难,而是勇敢积极地解决困难。这样学生可以减少一些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的大脑接受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基于新媒体信息量是比较大的,很多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超过了学生大脑承受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慢慢下降,不仅没有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新媒体信息量是比较大的,其中有一些正能量的信息,也有一些负能量的信息,这些负能量的信息是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很多学生在负能量的信息的影响下,价值取向开始变得世俗化和功利化。这也成为很多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可以方便与人沟通,但是长期使用多媒体技术会降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多大学生反应,他们愿意使用新媒体技术交流,不愿意在现实中交流。一些大学生迷恋网络聊天,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变得孤僻、没有朋友的陪伴。例如,一些大学生遇到一些烦恼时,不会向自己的朋友倾诉,而是和网上的陌生人倾诉,因为这些学生感觉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可以得到安慰。由于很多学生比较依赖网络,所以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利用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进行网络诈骗。很多大学生在网上寻求安慰时被骗,对自己的财产和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学生应该辩证地看待新媒体技术,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不盲目使用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从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教师要成为学者、专家,因此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成为教师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储备,知道缺什么,缺在哪里,缺多少。教师除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外,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新媒体使用技能。教师可以合理订立“文化营养套餐”,用相对长的阶段读一系列关于新媒体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拓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延伸。此外,教师平时还要注重知识的管理,包括积累知识和利用分享知识。教师在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做到游刃有余。教师在使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摒弃新媒体中低俗的内容,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让学生接受有价值的信息的熏陶。这样学生才可以通过接受有价值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熏陶,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
教师在使用新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把博客、电子邮箱、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等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实现这些新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最后,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新媒体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了可以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 任杰.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广州大学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7-51,55.
[2] 吴峰丽.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
[3] 谭建刚,巴莺乔.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负面影响的原因及对策[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57-158,168.
G441;G206
A
1671-4733(2017)06-0029-02
2017-05-31
2016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校园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途经研究”(项目编号:L16BSZ028)
王丽丽(1982-),女,辽宁朝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电话:1550247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