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017-03-09 10:39王兰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王兰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王兰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在当代社会,媒介的功能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学生作为活跃的媒介接触者和使用者,应该获得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媒介世界,学会对媒介信息进行独立和理性的批判性解读。为此,应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辅助,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的立体式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便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发展。

大学生;信息社会;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人类社会正在被迅速地、全面地、深刻地媒介化着[1]。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和移动终端是大学生最经常接触也是对其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媒介。网络媒介在大学生中不断渗透,改变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等方式,甚至潜移默化地构建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等。随着接触和使用时间的增加,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深。

1 媒介发展给我国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介所包围的社会中。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娱乐等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深刻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当下的媒介产品和媒介所构建的信息与人际环境难免存在着种种技术和伦理上的副作用。

1.1 有利影响

媒介空间是当代大学生如影随形的生存环境,也是他们生活、学习、交往、娱乐的信息平台。媒介的高度发达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成长模式和生活图景,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构建人们的知识框架、观念体系。在大学生社会化成长进程中,其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受媒介影响最为显著。

第一,媒介通过提供庞大、多元的信息内容,极大地扩展了大学生认知和学习的范畴,为他们的知识扩展、能力训练、创新实践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条件,使他们能够从前所未有的广度来把握世界。第二,媒介的技术特征和强大功能,能够帮助大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开展认知和学习活动,赋予他们自身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和个性自由发展的权利。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较高的自由度强化了对道德自律和道德智慧的要求。第三,互联网络的设计思想和运行机制,为虚拟的信息空间确立了自由、平等、协作、共享、创新等价值准则,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内在的能动性。

1.2 不利影响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大学生拥有了强大的权力和力量,但因缺乏足够的约束,往往会因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滥用造成各种恶果,给自己和其他社会成员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1.2.1 过度依赖媒介

大学生普遍存在过度依赖媒介的行为,有的甚至成瘾。网络成瘾与大学生亚健康有着显著关联,一方面,长时间上网的大学生容易出现身心疲惫和睡眠障碍,从而使身体和心理进一步受到打击,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产生网络依赖后会有很强的心理依赖性,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除生理上的负面影响外,还包括心理上的伤害,思维发展受阻,因社会活动减少而带来的孤独症、人际交往障碍,或因处理不好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出现自我迷失和同一性错位等[2]。

1.2.2 发生社会越轨行为

大学生的媒介行为失范较为普遍,小至在网上谩骂攻击、发布垃圾文本,或是无视知识产权的下载与分享,大至利用木马盗取信息、恶意传播病毒、故意造谣或欺诈,以及随意曝光他人隐私、充当 “水军”搅乱正常秩序等。更严重的是,在网络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如开办色情网站、发表极端或反动言论等。这些举动或危害自身健康,或影响社会和谐,或激化矛盾冲突,或触犯道德及法律 “红线”,应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使自己在自省自律中与媒介友好相处。

有人说媒介是一扇连接人们心灵与外界交流的窗口。但是窗户打开,进来的不仅是新鲜空气,也有可能会招来苍蝇蚊子等[3]。媒介发展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同时自身媒介素养的缺失让这些时代的骄子在复杂多变的媒介面前迷失了成才的方向。因此在信息社会,认识、参与、使用大众媒介已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大学生,能否正确地认识大众媒介,能否完整、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是价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弥补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不足,由此培养信息批判和使用能力,从而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

2 我国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1 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每天都有大量信息铺面扑来,其数量之大、变化之快已远远超出个人所能承受和处理的极限。这些信息真假难辨,人们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思考和取舍,只是囫囵吞枣地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大量不确定的信息使人们在 “信息迷雾”中看不到真实,便逐渐惰化了对信息真伪的思辨能力,甚至盲目跟风转载传播,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从而成为失去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信息从众者,成为信息的奴隶。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的社会新生代群体,不仅是媒介用户大军中的先锋和主力,也是各类媒介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但同时,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媒介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媒介是继家庭、学校之后的第三种社会化力量,并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媒介正在超越前两者,成为他们进行世界认知、社会交往、学习时间、文化熏陶的最重要的载体。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新人,在媒介的世界中,将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交往、娱乐等都与媒介紧密联系在一起,也通过媒介与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心理思维、文化审美、价值实现也都浸润着媒介的 “味道”。

2.2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正经历着知识、能力的飞跃,其个性和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系统地建立起来。在这一阶段,强烈的发展需求和适宜的满足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矛盾:好奇心、认知能力和所能获取的信息量都急剧增长,但辨别力、自控力、行动力却显得滞后;后者的不足使个人的成长迷途重重,也常为社会埋下隐患。这种矛盾突出地体现在大学生与媒介的控制与反控制之中,特别是日益泛滥的不良信息和僭越行为,往往给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思想认知造成困扰和伤害,也严重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和谐和文明。原本激荡的青春在媒介肆无忌惮的怂恿下更加狂野。

因此,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尤其是站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提高对媒介信息主动质疑的习惯和思维能力,从而消除其消极、被动的媒介使用观念和行为,把媒介使用变成自主和自觉的选择。在当今媒介世界的海洋中,大学生应主动学会 “游泳”,而不是随波逐流。媒介素养教育不是简单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使用媒介,而是培养他们在媒介构造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3 提高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媒介一方面反映现实,另一方面也构建现实。在这个由信息构成的拟态环境中,我们接受信息,认知环境,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信息的传播者[4]。对于大多数受众而言,媒介意味着知识、信息、主流文化甚至是权力、威信。因此,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主动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我们必须在博采众家之长、集纳 “他山之石”的基础上,从现实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大学生实际需求的研究和教育活动。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应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辅助,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我教育的立体式教育体系。

3.1 系统性的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正规化和规模化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建立系列化的专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文化素养教育体系之中。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中先行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作为系统化人才培养的教育者,大学教师往往在媒介与教育的结合中充当先行者与探索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大学生从自身的学习和社会化需要出发,在提高媒介素养教育,促进综合能力发展方面有较强烈的积极性。建立科学、联动而富有弹性的运作架构与机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规范化教育体系之中;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扩展和优化教育资源。

此外,大学中媒介素养教育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不应局限于简单的课程教学。媒介社会功能的广泛性和多元性,以及媒介素养与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实践性决定了媒介素养教育应采取多元的模式。在校园中丰富多样的学生报纸、网站、广播台以及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校园DV、微电影、微信公众号等,都可以是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 “第二课堂”。

3.2 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从当前的国情和实践出发,由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政府机构来主导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首先政府应研究并推动媒介素养学科架构的建设,协调组织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标准教材的编写,成立一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地和相关的学术性团体,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指导和支持。其次,汇聚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力量。媒介已成为连接人与人的主要纽带,也是信息社会得以维系和运转的基础性力量。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的社会领域,还是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出行、娱乐、交往,媒介作为基本工具和平台的作用越来越大。正因为媒介素养无处不在,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必须依靠广泛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并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开。鼓励开展社区层面的媒介素养教育,采取贴近青年学生的方式,如展览、讲座、联谊会,开办网上社区群等;发挥个人或小团体的能动性,通过低成本和大众化的微传播,自媒体网络公开等渠道,为更大范围的媒介素养教育注入新鲜活力,打造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3.3 自觉性的个人策略

媒介素养的提高,良好的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一切外因最终都需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当前的大学生,因为从小就与各种媒介频繁接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媒介使用经验。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大学生在媒介方面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得到空前的提升,但对媒介的认识偏颇不容忽视,频繁受到媒介干扰和产生困惑的现象普遍存在。过度依赖媒介所导致的沉溺和上瘾,与媒介有关的越轨和犯罪行为也值得警惕。

为此,大学生要从观念上牢固树立 “优质的媒介公民”的理念:首先有自觉的主体意识,在与媒介亲密互动中当 “好人”,不被动地依赖或沉溺于媒介,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独立的思考和批判性的思维使媒介为我所用;其次,了解各类媒介的特征和规律,并通过它们安全高效地帮助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更好地达成目标,获得全面的发展。最后,在接触和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遵守一系列伦理准则,能在媒介社会中与他人维系良好的关系,创建健康和谐的社群,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并共同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及文化品质。

4 结语

总之,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大学生应具有的 “素养”概念早已超出传统素养的范围,延伸到媒介素养上面来。媒介素养是帮助大学生与媒介和谐相处的动力性支持系统,是有生命力的成才素质,可随信息 “空气”渗入到其他素质之中,并在大学生与媒介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对各类素质进行媒介化整合与提升[5]。因此,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现代媒介的素质,培养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实战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将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媒介环境。

[1]覃川,戚天雷.媒介化生存与大学生成长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

[2]陶然.网络成瘾探究与干预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4-122.

[3]张开.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 [J].现代传播,2003(1):116-118.

[4]吴玉兰.媒介素养十四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8-19.

[5]覃川,戚天雷.媒介化生存与大学生成长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16:68-69.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WANG La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the function of the media has been greatly enriched and gradually penetrates into people's daily lives.As active media contacts and users,college students should have a good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to help them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mplex media world and learn to interpret the media information independently and rationally.We should establish a thre-dimensional education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school education as the main body,social education as a supplement and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carry out self-education,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information society,media literacy,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G206

A

2017-03-08

王兰 (1992— ),女,湖北鄂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