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薛瑞(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对自身健康日益重视,国家提倡全民健身已受到大众广泛响应,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供民众参与已成为趋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高校当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进行了相关阐述,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应该制定高校体育设施管理规范、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完善高校体育场馆运行机制。
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困境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深入推广,人民的健康意识与活动意识迅速增强,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体育健身已经成为更多的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全国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2.43万个(占1.43%),场地面积0.95亿平方米(占4.79%)。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66.05万个(占38.98%),场地面积10.56亿平方米(占53.01%)。全国体育设施大多分布于教育系统,而大量优质的体育设施分布于高校之中,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训练、课余竞赛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也日益承担更大范围、更大作用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神圣使命,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和赛事活动的举办场所。为积极配合全民健身的开展,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高校体育场馆定期向社会开放,以此来满足民众健身需要。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不仅将全民健身上升至国家战略,而且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随着政策的进一步细化,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已逐渐升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2.1、高校学生的自身锻炼需求无法满足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应该建立在满足高校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高校日常高校学生相关的体育活动等基础上。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前提是满足本校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正常的体育活动量基础之上。但是从当前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发的情况来看,其对师生的权益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譬如,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在体育教学的安排与对外开放的时间上产生冲突,对外开放也因此受阻。在保障学生正常学习与锻炼的情况下更加合理地开放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是场馆对外开放的前提。难以形成有效的时间管控机制,势必导致群众锻炼意愿与正常教学秩序的冲突。满足锻炼者全天锻炼的意愿势必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因此寻找合理的开放时间是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根本途径。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在努力规避学生上课的时间,大多把开放时间放在晚上或是周末。但是这也影响了广大师生的日常健身锻炼。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或是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断裂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2、运动人群的人生安全责任认定
学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加大了学校安全风险的系数。现在大学校园在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几乎不设门槛,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校外人员涌入校园。这不仅给师生的人生安全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参与运动的社会大众同样会有意外风险。首先师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比如进出校园健身者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外来人员引发的校园暴力伤害,会给高校安全埋下隐患,学生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收费后安全事故的责任纠纷处理令学校担忧,还没有相应的法规出台;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所以,高校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则无法规避相应的责任,进而影响高校声誉。再者社会健身人群运动意外伤害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涉及到入校锻炼者的运动安全问题有很多,许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不仅影响了入校锻炼者的运动安全,而且影响到了校园秩序和学生的安全。可见,学校对外开放后,大量校外人员涌入,这些后果学校无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也根本就不能解决。导致学校在开放基本体育设施的同时还要承受以此产生的后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学校只是体育设施的提供方在认定责任的过程中缺乏明确性。
2.3、高校体育的场馆管理混乱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情形较为混乱。管理者的竞选方式不尽相同,这就导致管理主体存在多元化。体育场馆管理主体多元化现状直接导致了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过程中的管理形式多样化和差异化,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顺畅等管理问题。与此同时,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多元多层,利益主体相互交叉,导致管理责任不明,利益分配不均,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制度松散,专业管理部门缺失,管理专业水平不高。对外开放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例如:因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而与参见锻炼的校外人群存在冲突,或是锻炼人群相互间存在冲突而熟手无策;如体育场馆有偿服务活动与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配套、衔接,以及体育部门与学校有关领导、部门间的协调关系等诸多环节的配套工作尚未理顺。以上种种缺乏科学管理的情形将不仅使得高校的对外开放存在巨大困境,同样有危及学校声誉等方面的可能。
2.4、高校体育设施的安全隐患
以公众视角而言,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有益于健身锻炼,提高生活品质。而学校视角而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势必会加重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加大体育设施损坏维修和体育场馆的维护管理成本。一方面,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整体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包括对外开放的效果、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没有标准化的评估指标和具体的应对措施都没有建立,对于开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危害没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调查发现部分体育场馆设施较为简陋,如部分场馆没有配备灭火装置和逃生通道,如果出现事故,则没有应对的规章措施,责任也没有明确。
3.1、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
当今高校体育设施的管理模式千差万别,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管理模式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措施。所以就当下多种管理模式而言都存在或少的问题。在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背景之下,学校人流量势必增多,缺乏有效的规制措施不仅造成体育设施的相应损坏还会对学生的人生,财产安全产生相应威胁。通过对南京、武汉等地区高校调查发现,学校体育场馆大多是由学校的体育部门或是开设的相关院系管理维护。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体育专业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应的管理,经济,法律知识。对于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不能有效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理解不够,经营的手段也非常落后,这样就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体育设施的经济效益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而原有的体育设施管理机制还保持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很难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要求。这就造成体育设施的管理不够系统化、专业化,对于体育设施管理的目的不够明确,对于体育设施管理的目标不够准确,对于体育设施管理的服务质量不是很高,对于体育设施管理的规划不够完善,对于体育设施管理的开发运营不够科学。对体育设施的管理质量不高,体育设施规划不够完善,体育设施服务质量也是有所欠缺。
3.2、人均的场地面积不足
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硬件基础,缺乏体育设施就难以开展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消费人群的不断增长,游泳,羽毛球,网球,健身开始逐渐成为体育运动的饱受欢迎的运动项目。首先,游泳和健身场馆因为场地较少,维护费用较高,承担安全风险较大,因此属于稀缺资源。但是醉着游泳和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广泛,消费需求日渐增加。同样羽毛球,网球等体育场馆大多位于高校或是体育场馆,因受地制约,场馆有限。造成供小于求的局面。随着这些运动项目的欢迎程度不断提升,老少皆宜,这就导致高校体育场馆的数量和容量远远不够,难以满足广大的健身消费人群。
3.3、维修管理的资金缺少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体育场馆的水电费需按照商业标准进行交纳,导致支出过多,不会因为高校体育场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给予一定的优惠。此外还需缴纳各种杂费,如物价管理费、治安费等,过多的费用支出会造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经济负担过重,处境困难。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正面临资金短缺。在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主要由当地政府与学校单方面出资,由学校自主分配建设利用,但在场馆的维护上投入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经济负担较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4.1、制定高校体育设施管理规范
对于高校体育设施的管理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为了使体育设的使用年限延长,体育设施和运动器材的维修与补充,要有高校每年定期支出。使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修达到一体化。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雇佣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是那些专职懂维修技术的人员,他们日常的工作要身兼双重任务与责任。首先应该负责大学所有的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其次承担各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工作。再次与体育教师配合,共同开发教辅器材和清洁运动场地的卫生。制订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的政策法规,让管理更加规范,如制订《居民进校管理守则》、《锻炼安全预案》、《开放体育场馆工作方案》、《对外开放收费标准》等。为确保体育场馆有序向公众开放,学校应设置公招牌,将开放项目、内容、地点、收费情况、注意事项等内容向公众展示。
4.2、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模式
管理形式的单一性问题也是影响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关键因素,充分考虑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的承受能力在不影响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学校自我管理、引入社会资源合作管理,合理利用场馆的开放时间。高校体育设施白天的主要任务是体育教学和训练,而每天晚上从17点到21点一般可以对学生和教师开放。对学校的师生而言每个体育项目可以设置合理的时间,次数。高校必须对体育计划统一部署,严格要求并实施,高校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体育设施和器材管理。其次合理安排活动计划,安排种类不同的体育项目,确保对高校的室内体育设施的开放利用。确保所有种类的体育运动的有序衔接,改造,运行。加大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场馆的效用。
4.3、完善高校体育场馆运行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公安、教育、安全等部门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园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能够在封闭的校园管理系统中有效地监控校园突发事件,但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相关部门尚未针对校外人员的入校活动制定有效的监控措施,缺少具体的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方案。因此,政府安全部门应当首先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在危机爆发之前能够识别各种征兆性事件,对危机爆发的概率及后果进行科学判断;其次要建立制度化的快速反应系统,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学校和社区处理危机的能力,果断指挥,及时协调,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及负面影响;再次要有比较成熟的应急预案,做到居安思危,针对学校场馆开放中各种危机发生时的情况,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和部门,规定危机时的信息传送、收集和发布、应急的指挥机构、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等。
G818
A
1006-8902-(2017)-07-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