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协状元》百年研究史

2017-03-09 08:40都刘平
关键词:南戏曲调状元

都刘平

(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张协状元》百年研究史

都刘平

(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张协状元》是存世的最早南戏剧本,从1920年被叶恭绰先生带回国至今,学界对它的研究呈现出门类众多、异彩纷呈的盛况。本文对这近百年的研究成果作一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爬梳,以期为日后更科学更深入的研究指明道路与方向。已有的研究大体分五个层面:一是版本考订与文献整理;二是时代考证;三是曲调曲律曲韵考察;四是艺术体制研究;五是语言词汇研究。

《张协状元》;文献整理;时代考证;曲学研究;艺术体制;语言词汇

《张协状元》是现存南戏最早的剧本,今天我们见到的是原收录在《永乐大典》中的本子,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唯一的全本。该书由叶恭绰先生于 1920年从伦敦带回,自回国以至今日的近一百年间,学界对它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累积的论著论文的数量已难以作确切的统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研究热”,不仅在于它是证明南戏何时成熟的可靠依据,更在于它是证明南戏先熟还是北剧先熟即中国戏曲何时成熟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一、版本考订及校注

关于《张协状元》的版本问题,俞为民曾作过这样的叙述:

现存《张协状元》是《永乐大典》的钞录本,根据这一版本,可以知道《张协状元》有四种版本,即除《永乐大典》钞录本及其底本外,尚有两种版本:一是《张协状元》之前的《状元张叶传》,因为从现存《张协状元》看,这是改编本,不是原作……二是清代徐于室、钮少雅编撰的《南曲九宫正始》中,收录了“元传奇”《张协》的十二支曲[1]。

这里的表述有一些问题,《张协状元》南戏之前的《状元张叶传》乃诸宫调,与南戏属不同的技艺,不能将其算作一个版本,此其一。其二,《九宫正始》中收录的12支单曲并不是全本,只能据此比较现存本的异同,其本身也不能作为一个版本。其实除了《九宫正始》引《张协》外,明清的南曲谱,如《增定南九宫曲谱》《南词新谱》《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御定曲谱》及《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均选录了《张协状元》的曲调,只是数量有多有少。有学者将南曲谱中的曲调进行比较,发现文字上基本相同,说明这些曲谱所依据的应该是同一个底本。另外,曲谱中引用的曲调与《永乐大典》本中的相应曲调在文字上也相同或相近,可知明代流传的《张协状元》剧作可能就是《永乐大典》所依据的底本。这样说来,《张协状元》南戏的版本只有两种:一是《永乐大典》据以钞录、明代曲谱据以征引的底本;二是《永乐大典》钞录本。今存世的是嘉靖年间重钞的《永乐大典》本。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原本从伦敦带回后,进行了钞录和排印,原本则藏于天津某银行的保险柜中。到目前为止,出版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1.1931年北京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铅字排印本。它是据原本复印本的翻刻本,数量并不多,现在已不易见到,台湾有长安出版社1978年的影印本。

2.1954年《古本戏曲丛刊》委员会影印北京图书馆藏迻录《永乐大典》本。

3.1979年钱南扬校注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本。它是以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的排印本为底本的校注本,是目前影响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注本。

4.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王季思先生主持的《全元戏曲》本。它是以《古本戏曲丛刊》影印本为底本,参照钱南扬校注本的另一校本。

5.2006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胡雪冈《〈张协状元〉校释》本。它是以《古本戏曲丛刊》影印本为底本,参照钱南扬注本与《全元戏曲》校本的校释本。这是目前为止以《张协状元》为整理对象的唯一一本单行本。

《永乐大典·张协状元》的原本在抗战胜利后不知下落,学界以之为憾事。2009年台湾嘉义大学汪天成教授竟意外地在台湾国家图书馆发现了原本,并撰文介绍[2],这引起了学界的巨大关注。俞为民、江巨荣及康保成等多名学者都分别写有专文①俞为民《〈永乐大典〉本〈张协状元〉考述》,《戏曲艺术》2010年第1期;江巨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嘉靖抄本初读记》,《戏曲研究》2010年第2期;康保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再发现与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文艺研究》2014年第1期;张升《梁启超、叶恭绰与〈永乐大典〉的收藏》,《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第2期。,前二位将原本与已出版的影印本、校本与注本作比较研究,俞文还将原本与《九宫正始》中征引的十二支曲子一一比勘,康文则对《戏文三种》的历史线索作了清晰明白的描述。《永乐大典·张协状元》原本的发现,必然将《张》剧的研究推入更深更高的层次,我们也期盼原本的影印本能早日面世。

二、年代考证

由于《张协状元》是公认的现存南戏最早的剧本,故而对它的编剧年代的认定关系重大,不仅是解决这个剧本本身的产生年代问题,且关涉到南戏何时成熟,及南戏与北杂剧孰先孰后即中国戏曲何时成熟这一戏曲史上的关捩问题。因此对其年代的考证也成为《张》剧研究中的重头戏,意见也最纷杂。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七种观点:

1.北宋末期说。此说最早由著名南戏研究专家钱南扬提出,他说:《张》剧“盖是戏文初期的作品”[3],钱氏这里所说的“初期”特指“宣和之后,南渡之际”,以与《戏文概论》中“戏文的发生,应远在宣和之前”[4]25的主张相照应。后俞为民亦主此说,主要依据是,《张》剧中“所提及的宋代的历史人物、名物制度及引用宋人的著作中的成句中,皆为北宋的历史人物、名物制度和著作,尚无南宋的历史人物、名物制度和著作。”[5]207而对于第23出“村南村北梧桐角,山后山前白菜花”两句念白,与南宋曹豳的诗句之间,俞氏认为“不存在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5]209。

2.南宋初期说。此说以冯其庸为代表,他列举了四条理由:其一,剧本的开头保留了诸宫调形式;其二,剧中保留了大量的科诨,是宋杂剧的遗响;其三,该剧引用的诗词都是北宋或北宋以前的作品,而没有南宋人的诗词;其四,故事的背景是北宋[6]。这些证据看似充分,其实细推起来难以真正站住脚。《张》剧中有南诸宫调形式及宋杂剧式的插科打诨,这是事实,但至多也只能说明它借鉴吸收了这些技艺形式,又如何能据此来推断它的产生年代呢。《水浒传》中尚有白秀英说唱诸宫调,难道可以说它成书于北宋(诸宫调为北宋孔三传所创)?至于说《张》剧中引用北宋人诗词一点,则只能说《张》剧不早于北宋,而不能以此证明它就是南宋初的作品。

3.南宋中期说。王季思说:“现存《永乐大典》三种里面,《张协状元》一种应是南宋中叶以后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文。”[7]胡雪冈[8]及孙崇涛[9]均据曹豳诗,断定《张》剧成于南宋中叶。据他们考证,该诗是作于曹氏成年(1189年)至中进士(1202年)这十馀年间,故推断《张协状元》剧本产生于南宋中期。曹诗创作时间有待证明,此其一。其二,即便是作于此段时间,也只能说明《张协状元》剧本至早产生于1189年,即南宋中期,而不能说它就是此时诞生的。

4.南宋末期说。徐顺平认为曹诗作于曹氏端平二年(1235)任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时,故谓《张协状元》剧本“创作的具体年代不会早于端平二年(1235年)。”[10]后吴新雷亦持此说[11]。按:曹诗题为《题括苍冯公岭二首》,括苍冯公岭地属宋浙东路处州(今丽水市)境内。据《宋史·曹豳传》,曹氏于端平二年(1235年)任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则该诗至早作于1235年。据此,北宋末期、南宋初期及中期诸说均可排除。持南宋末期说的尚有胡忌,他说:“《张协状元》断为南宋晚期的产物,也不算过分。”[12]

5.元代初期说。刘怀堂指出《张协状元》剧中存在大量不避宋帝讳的地方,如:(1)第一出:(白)“一副牙如排利刃,十八爪密布钢钩。”又第2出:“(外)运限通时,直钩有取鱼之望。”钩,犯宋高宗赵构讳。(2)第2出:【烛影摇红】曲“烛影摇红,最宜浮浪多忔戏。”浪,犯宋太祖父郎讳。(3)第 27出:“(合)月里姮娥爱少年。”又【斗虼麻】曲“枉教姮娥,谩爱少年。”姮,犯宋真宗赵恒讳。(4)第45出:【川拨棹】曲“为孩儿,特特来蜀地。”又第47出:【金莲花】曲“蜀山青,侵碧汉。”蜀,犯宋英宗赵曙讳[13]。刘怀堂认为,《张》剧中这些不避宋帝讳的地方可能是编者“翻腾”《状元张协传》时所改,据此,他认为现存《张协状元》不会早于元灭南宋。“两宋避讳尤严,亦著于功令。”[14]“宋人避讳之例最严。”[15]《张协状元》剧中既然存在如此多的犯宋讳之处,它的产生年代不大可能是宋代,应该说,刘文的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业师杨栋教授通过考察《张协状元》剧本中【大影戏】【复襄阳】【赚】【尾声】【出队子】【神仗儿】及【马鞍儿】等南宋曲牌的产生年代,否定北宋说或南宋初、中期说。再考证《张》剧中的【叨叨令】【斗黑麻】【红绣鞋】【山坡羊】及“带过曲”等曲牌,实乃元代北曲本生曲调的南化。在此基础上,杨师得出结论:“《张》剧的编写年代不早于元初,应在关汉卿等早期元杂剧家之后。”[16]由于杨师此文涉及“南戏先熟”或“北剧先熟”的敏感问题,故该文一发表即遭到南戏研究的学者们的连番“商榷”与“异议”①徐宏图《中国戏曲的成熟标志是南戏而不是元杂剧: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的商榷》,《戏曲艺术》2012年第2期;马骕《曲牌研究的舛误及歧途: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之异议》,《戏曲研究》2013年第1期;胡雪冈《南戏〈张协状元〉的编剧时代: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的商榷》,《温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杨师也先后著文两篇予以反驳②杨栋《学理、方法与事实真相: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质疑者的答辩》,《戏曲艺术》2013年第 4期;《反思:南戏先熟论的逻辑思维方式——答胡雪冈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南戏研究学者虽竭力主张《张协状元》成于南宋中期,然而对其时间断限却模糊不清,杨师在答辩文中,首次对南宋中期的下限进行了确认,即公元 1234年,元灭金。因为自此南宋由原来的与金朝对峙到与蒙元相对。南宋后期(1234 - 1279年)恰是元杂剧的第一期,即“蒙古时代”。

6.元代中期说。韩国学者梁会锡主此说。他提出三个重要的依据:其一,《张协状元》剧中存在大量的南北同名曲牌;其二,《张协状元》剧中有18个曲牌的韵脚用“入派三声”;其三,《张》剧中有诸多宋元时期共见的俗语谚词[17]。梁氏的工作做的不够细致,如他所举的南北同名曲牌中有【粉蝶儿】【风入松】【迎仙客】等唐宋词牌,这是南北共祖的,难以说清孰源孰流,而宋元共有的俗谚也不能证明它是元而非宋。因此遭到胡雪冈先生的反驳[18]。虽如此,梁氏所指出的现象无疑是有意义的,杨师一文或亦受此启发。

7.泛元代说。日本著名的中国戏曲史研究专家青木正儿最先提出《张协状元》剧本是“元代以下之事”[19]。卢前虽坦言对包括《张协状元》在内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著作年代“不能确定”,但还是凭感觉认为其“总不出元代”[20]。周贻白在清初张大复《寒山堂曲谱》所引的《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中找到一条材料:“九山书会捷机史九敬仙著”,证明九山书会在元代仍然存在,从而扫除《张协状元》剧作不可能产生于元代的唯一障碍。据此,周先生说:“然则《张协状元》一剧,虽非南宋时作品,但既称‘九山书会’,亦当不至在元代以后。”[21]

三、曲调、曲律、曲韵考察

《张协状元》作为早期南戏的存世剧本,对其曲调曲律的考察意义重大,是研究南戏曲调来源的重要参照,故而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钱南扬说:“一般戏文也运用北曲,而《张协》是例外,大概时代较早,其时北曲还未流传到南方,故通本没有一支北曲。”[4]209金宁芬对《张协状元》164个曲牌的来历“一一加以考查,逐条说明根据”,得出的结论是:来自民间歌谣、教坊曲和古诗词的曲调约占总数的七分之六,证实了徐渭《南词叙录》所说的南戏曲调是“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22]。李昌集将《张协状元》的曲牌分为七类:仅与唐曲调名相同者;与唐曲子、北宋词调相同或相关者;与南宋词牌相同者;与唱赚曲牌相同者;与诸宫调曲名相同者;与北曲曲牌相同者;本源曲牌[23]。俞为民对《张协状元》168支曲调(【前腔】【尾声】不计)的来源作了全面的考察,得出的结果是:与唐代曲子相同的7支;与唐宋教坊曲相同的17支;与唐宋大曲相同的9支;与宋代唱赚相同的3支;与宋金诸宫调相同的24支;与宋词相同的60支;与宋杂剧所用曲调相同的5支;仅见于《张协状元》的12支[24]。由于俞氏认定《张协状元》是南宋早期的作品,故对《张协状元》中与元曲“共有”的 20支曲调未予考察,这样就将仅见于南北曲的本生曲调的源流问题回避了。许建中对《张协状元》曲牌的统计数目为162个,其中“有所依托”的88个,“一空依傍”的74个。尽管许先生列出《张协状元》曲牌“见于金元北曲”者43个,且其中“词式完全相同者2个”“大同小异者14个”,又这中间有如【山坡羊】【五供养】【叨叨令】【沉醉东风】【步步娇】【红绣鞋】【川拨棹】【红芍药】【四换头】【红衫儿】【江儿水】【林里鸡】【红衲袄】等仅见于南北曲的本生曲调,他最后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张协状元》中尚无北曲影响的痕迹,未见到北曲进入《张协》的例证。”[25]倘若《张》剧中这些与北曲共有的本生曲调不是受北曲影响,则必然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个问题许先生并未提出,也未回答,不能不说这是许文的美中不足之处。

武晔卿对《张》剧160个曲牌的用韵情况做了全面统计,认为《张协状元》的押韵与宋代通语十八部系统相仿,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支鱼、庚侵真、歌麻合韵等特殊现象,并推定这或许是受方言影响。另外,他还指出《张协状元》的韵位有主、次之别,所谓主韵位即句末韵,次韵位即句中韵[26]。《张》剧中的主韵位是非常稳固的,决无例外,但次韵位的设置则有很大的随意性。

范俊敏给《张协状元》建立18个韵部,并参照《广韵》《中原音韵》的分部,指出《张协状元》剧中的入声韵数量大量减少,大面积的叶入平上去三声,与宋时的语言现象已截然不同。又通过比较《张协状元》与《错立身》《小孙屠》《琵琶记》等南戏的用韵情况,发现《张协状元》与《琵琶记》的用韵特点“十分接近”。故范文推定《张协状元》为元代中期的作品[27]。

四、艺术体制研究

早期对《张协状元》艺术形式作专门研究的有郭亮[28]和翁敏华[29]。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南戏在吸收诸宫调、唱赚、宋杂剧、歌舞等多种民间技艺后如何成为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而在《张协状元》戏曲艺术与体制研究上较具代表性的是张京[30]和俞为民[31]。张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张协状元》作为中国早期戏曲剧本的结构特征:一,将动作集结于明确单一的中心意图。在张氏看来,《张协状元》的中心意图在于“张扬重守恩义的理想的夫妻道德”,贫女是矢志不移地坚守这种道德,张协则通过自我压制而彰显了这种道德。二,以动作自然演进为序的故事型结构;三,生旦对位的动作结构原则。张氏认为《张》剧作为早期的戏曲剧本,“只重视人物的外部行为(动作),而不重视人物的性格刻画,因而剧本只有人物的动作结构,而没有性格结构。”

张京这里关于《张》剧“故事型结构”及人物“动作结构”是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而来。在西方叙事学中,故事与情节有着严格的区分:前者强调的是时间次序,后者则要求有因果关系。《张协状元》作为早期南戏的代表,往往注重故事的铺成,以冗长的叙事来吸引观众,而对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则考虑不够,常有脱离主要情节的插科打诨插入。西方叙事理论中将人物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起推动情节发展作用的“行动元”,一是自身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角色”。南戏作者多为民间艺人,不如北杂剧有文人学士,它们编写剧本是直接为舞台演出,获得经济效益服务,因而很少在剧中表现个人志趣情怀,也因此剧中主人公多看不出鲜明的性格,他们多是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元”而存在。

俞文则分别从脚色、排场、曲体结构和语言特征等四个方面,较系统的论述了《张》剧作为早期南戏的艺术体制。脚色设置上,生、旦、末、净、丑、外、贴七个脚色已定型,生、旦已成为主角,但末、净、外等脚色所扮演人物分工还不细。场次安排上,采用生旦两条线索、两组情节交叉平行发展,全剧以生、旦为主角,围绕着生、旦的由合到离,再由离到合的剧情发展,这对后来的南戏及明清传奇的排场设计影响深远。同时,由于《张协状元》是早期南戏,与宋杂剧关系紧密,故末净丑插科打诨的场次还占有一定的成分,且多与剧情关系不大,删去也不影响情节的推进和发展。曲体结构上,俞文指出,《张》剧及其他早期南戏在演唱方式上是依腔传字,以字就腔,故而曲调是句格定而字声不定,因此同一曲调尽管有不同的曲辞,但句式、字数基本相同。也因此,同一曲调可以用不同的方言唱从而形成不同的腔调。南戏与元杂剧同属联曲体,即通过只曲的联合演绎故事,《张》剧的牌调组合形式主要有四种:只曲与只曲;联章体;只曲与联章;联章与联章。《张协状元》作为早期南戏代表,在语言风格上也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一是曲文、念白多使用方言;二是俚俗粗率、自然浅近,带有极强的民间色彩。

五、语言词汇研究

对《张协状元》语言的研究,除部分戏曲专家作的校注外,主要的生力军是语言学领域的学者们,他们以《张》剧作为对象,对其语言风格、某类句式或词性作系统的考察。其中郭作飞在这方面作了长期的专题研究,较早的有《〈张协状元〉复音副词特殊构成试说》《〈张协状元〉近代口语副词研究中的两个问题》《从〈张协状元〉所用副词看〈汉语大词典〉的收词立义》《〈张协状元〉在早期南戏语言研究上的重要文献价值——以〈张协状元〉所用近代口语词汇为例》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校补三十例》①郭作飞《张协状元〉复音副词特殊构成试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增刊第17卷;《〈张协状元〉近代口语副词研究中的两个问题》,《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从〈张协状元〉所用副词看〈汉语大词典〉的收词立义》,《贵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张协状元〉在早期南戏语言研究上的重要文献价值:以〈张协状元〉所用近代口语词汇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第9期;《〈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校补三十例》,《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12期。。在此基础上,郭氏分别完成硕士论文《〈张协状元〉近代口语副词研究》和博士论文《〈张协状元〉词汇研究》,其博士论文已于 2008年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研究《张协状元》词汇的专著。近年来,郭氏对《张协状元》语言词汇的研究又有新的成果,如《语言学视野中的早期南戏艺术特征分析——以〈张协状元〉中口语词的运用为例》《南戏发生地源的语言学考察——以〈张协状元〉方言词的运用为例》①郭作飞《语言学视野中的早期南戏艺术特征分析:以〈张协状元〉中口语词的运用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7期;《南戏发生地源的语言学考察:以〈张协状元〉方言词的运用为例》,《宁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此外单篇论文较多的还有杨观及叶建军,杨氏计四篇:《〈张协状元〉同义词例释》《南戏〈张协状元〉语词例释》《〈张协状元〉中的亲属称谓词》②杨观《〈张协状元〉同义词例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南戏〈张协状元〉语词例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张协状元〉中的亲属称谓词》,《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及与张红梅合撰的《从〈张协状元〉中的称代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疏失》③杨观,张红梅《从〈张协状元〉中的称代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疏失》,《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叶氏计三篇:《〈张协状元〉中“甚”系疑问词语》《〈张协状元〉中“何”系疑问词语》及《〈张协状元〉中是非问句的类型与特点》④叶建军《〈张协状元〉中“甚”系疑问词语》,《聊城大学学报》2012第3期;《〈张协状元〉中“何”系疑问词语》,《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张协状元〉中是非问句的类型与特点》,《温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近年来,关于《张》剧词汇及语法研究的硕士论文日益增多,研究也更加细致深入,主要有蓝文思《〈张协状元〉量词研究》,周波《〈董解元西厢记〉与〈张协状元〉人称代词比较研究》,史钰清《〈张协状元〉副词研究》,范华琴《〈张协状元〉虚词研究》,宗蒙《〈董解元西厢记〉与〈张协状元〉助词比较研究》,与刘晓兰《〈张协状元〉祈使句与感叹句研究》。

六、结语

第一,回顾近百年《张协状元》研究史,对《张协状元》的研究呈现出门类众多、色彩斑斓的繁盛局面,除上文提到的文献整理、年代考证、曲调曲律曲韵考察、艺术体制及语言词汇研究外,其他诸如《张》剧的传播与改编⑤浦晗《〈张协状元〉的现代改编综述》,《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戏剧比较视野下的《张》剧研究作为分支也在悄然进行⑥李万钧《从比较戏剧角度谈谈〈张协状元〉》,《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第二,在《张协状元》的整个研究史上,对其产生年代的考证始终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对该剧编剧时间的认定,一方面涉及到南戏究竟何时成熟的问题,更关涉北杂剧与南戏孰先孰后这一戏曲史上的关键问题。也因此,学界的意见最为分歧。而近年来,这一问题再次在曲学界引起巨大的辩论与争鸣。

2010年杨栋发表《〈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从曲牌与方言的角度,对《张》剧产生年代提出新见,认为它晚于关汉卿、陈草庵等元初北曲作家。该文发表后,先后有三位南戏研究的专家学者撰文商榷,杨师又再撰文答辩,前后双方共六篇文章,真可谓近来学术界的一大盛事。在这种严格的质疑与激烈的辩论之中,新的证据被发现,使得立论进一步经受科学的检验与证伪。现略举数例以见一斑:(1)胡雪冈发现《通俗篇》《道山清话》的材料证明:宋代人称代词用“懑”“们”,元代用“每”。这条证据十分有力,恰如法律断案中的DNA检测,可以一证定案。《张》剧中大量存在的“你每”“我每”不正说明它的产生年代是元代而不可能是宋代吗?因为宋代人是不可能未卜先知用元代才有的“每”。(2)杨师以“大影戏”之名始见《武林旧事》,《张》剧中既有【大影戏】曲牌,进而断其编剧年代不可能早于南宋末。而马骕指出“乔影戏”即真人扮演,与“大影戏”性质相同,而“乔影戏”北宋已有,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马氏的观点是对的,孙楷第曾专文论证过此问题。但马氏提供的这个材料恰恰证明了杨师结论的正确性,因为倘若《张》剧编于《武林旧事》前,它只会写作“乔影戏”,而不可能玩穿越写为“大影戏”。(3)杨师对《张》剧中【红绣鞋】一曲略作了“手术”,剔除该曲中评论性的二字,认为它是同名北曲的变体,有学者对此提出质询,使得杨师重新寻找依据,最终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的《小孙屠》中找到事实,该剧第 11出所用【红绣鞋】正是按照杨师所说,拿掉了合唱的评论性二字句。这个问题也因此有了定论。(4)胡雪冈认为《张》剧中的【斗虼麻】【斗黑麻】可能出于杂技,我们说,这个推测是对的,现为胡先生补充两条证据:一,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七有《斗虾蟆》诗二首,其一云:“龙驯虎伏喜明时,两部何分公与私。胀腹瞠瞠誇勇决,也须来戏凤凰池。”其二云:“不须作气腹空膰,圣德如春万物和。月白风清秋水阔,相将好去沐恩波。”二,马致远《青衫泪》杂剧【中吕·红芍药】曲有云:“那厮每贩的是紫草红花,蜜蜡香茶,宜舞东风斗蝦䗫。”这两条材料说明“斗蛤蟆”是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民间伎艺,北曲中的【斗蛤蟆】可能正是由此而来。“黑麻”“虼麻”既可斗,舍“蛤蟆”还能解释成什么呢?而在《梦粱录》《武林旧事》等记载南宋杭州风俗笔记中从未见有“斗蛤蟆”之事,《张》剧中的【斗黑麻】【斗虼麻】来自北曲【斗蛤蟆】的可能性远大于相反的推测。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杨师的结论就已成定论,没有再继续研讨的空间,如他对【复襄阳】曲调来源的考订,只能说是目前可能性最大的一种解释,仍有待新证据的进一步发现。又如在论辩过程中,对方提出现存《张协状元》版本不可靠,有明人改动的可能。若此假设成立,则现有的研究自然成为空中楼阁,难以立得住脚,因而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客观科学的研究,然后可望得出信服的结论。

第三,有学者在考察《张》剧的曲调来源时,有意无意的回避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有学者注意到了《张》剧中的曲牌与唐代杂曲、教坊曲、大曲、宋词、宋金诸宫调及宋杂剧所用曲调间的源流关系,也关注到它的本生曲调,但对其与北曲“共有”的本生曲调却避而不谈,这就将南北共有的原生曲调的先后及源流问题回避了,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倘若《张》剧确比元杂剧早,则如【山坡羊】【叨叨令】【沉醉东风】等与《张》剧共有的北曲本生曲调就只能来自南曲;若不是,则必然是相反的结论。这一问题无可回避。

[1] 俞为民. 宋元南戏考论续编[M]. 北京:中华书局,2004:119-120.

[2] 汪天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再发现与《张叶状元》的流传[J]. 戏曲艺术,2010(1):1-7.

[3] 钱南扬.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79:1.

[4] 钱南扬. 戏文概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俞为民,刘水云. 宋元南戏史[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6] 冯其庸. 论南戏《张协状元》与《琵琶记》的关系兼论其产生年代[J]. 社会科学战线,1984(2):321-327.

[7] 王季思.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M]. 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22.

[8] 胡雪冈. 温州南戏考述[M]. 作家出版社,1998:59.

[9] 孙崇涛. 《张协状元》与“永嘉杂剧”[J]. 文艺研究,1992(6):105-114.

[10] 徐顺平. 现存《张协状元》剧本不会早于南宋中叶[C] // 温州市艺术研究室. 南戏探讨集:第5辑.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470.

[11] 程千帆,吴新雷. 两宋文学史[C] // 程千帆. 程千帆全集.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668.

[12] 胡忌. 宋金杂剧考[M]. 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61.

[13] 刘怀堂.《永乐大典》之《张协状元》应是元初作品[J]. 戏剧,2008(4):101-109.

[14] 程千帆,徐有富. 校雠广义:版本篇[M]. 济南:齐鲁书社,1991:312.

[15] 陈垣. 史讳举例[M]. 北京:中华书局,2012:210.

[16] 杨栋. 元曲起源考古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15.

[17] 梁会锡. 《张协状元》写定于元代中期以后[J]. 艺术百家,2000(1):44-54.

[18] 胡雪冈.对《张协状元》写定于元代中期以后一文的商榷[J]. 艺术百家,2003(2):36-39.

[19] 青木正儿. 中国近世戏曲史[M]. 王古鲁,译. 北京:中华书局,2010:68.

[20] 卢前. 卢前曲学论著三种[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41.

[21] 周贻白. 中国戏剧史长编[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148.

[22] 金宁芬. 《张协状元》曲名考[C] // 金宁芬. 南戏研究变迁.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314.

[23] 李昌集. 中国古代散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71.

[24] 俞为民. 宋元南戏曲调探源[J]. 中华戏曲,2002(2):74-109.

[25] 许建中. 《张协状元》所用曲牌的曲律学考察[J]. 中华戏曲,2006(2):231-262.

[26] 武晔卿. 南戏《张协状元》曲韵韵位研究[J]. 中国韵文学刊,2010(3):73-77.

[27] 范俊敏. 《张协状元》韵部研究[D]. 宁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1:1-48.

[28] 郭亮. 早期南戏表演探源:《张协状元》剖析[J]. 戏剧艺术,1982(4):37-49.

[29] 翁敏华. 《张协状元》和中国戏曲艺术形式初创[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42-51.

[30] 张京. 《张协状元》剧本结构初探[J]. 戏曲艺术,1996(1):53-56.

[31] 俞为民. 《张协状元》与早期南戏的形式特征[J]. 戏剧艺术,2003(4):63-78.

The Century Research History of Zhang Xie-No.1 Scholar

DU Liup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Chnia 250100)

The paper probes into Zhang Xie-No.1 Scholar which is the earliest surviving script of Nanxi(Southern Drama南戏). All kinds of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towards this script have been blooming since it was brought back home by Mr. Ye Gongchuo in 1920 up till now. The research aims to point out a more scientific and extensive approach or direction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collation and systematic sorting about this results of research for nearly 100 years. The obtained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ive aspects: textu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arrangement;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era; investigation of melody, catalogues and rhyming; study of artistic system as well as language vocabulary.

Zhang Xie-No.1 Scholar; literature Arrangement;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Era; Drama Studies;Artistic System; Language Vocabulary

I237

:A

:1674-3555(2017)04-0049-08

10.3875/j.issn.1674-3555.2017.04.007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刘慧青)

2016-01-12

都刘平(1988- ),男,安徽桐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南戏曲调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南戏《张协状元》中古庙和鬼神的功能探析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布谷鸟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