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曹 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上一代的行为习惯的影响和教育下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进化过程。正是由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经验,而作为好行为好习惯的养成就成了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学生的好行为好习惯就来源于教师良好的影响和严格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修正。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一定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时间观。正确的时间观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经验的获取、技能的充实。事实证明:拖遢、懒散、丢三落四、对时间观念不强的人,是不能够有辉煌业绩的;而守时、时间观念强的人则往往能把握住机会,创造业绩。我们的教师应从小对学生的要求中严格控制学生的慢、懒、散的行为,如在识记上,应规定时间,对识记困难的学生也要有时间规定,作业必须按时上交等,教师可根据他学生的水平分要求,尽可能地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达到守时习惯。
自学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每位教师都知道,授渔而不授鱼。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学方法,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课前预习第二天所要学内容,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归纳,学会自己查阅资料,弄清问题。如果你的学生在你的影响下,他们学会了自学,那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他们会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去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弄清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这里所讲的形象塑造,就是现在所说的包装,内在的包装。一个人的形象是由于他长时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办事功效、办事方法等决定的,作为教育的另一目标——要求培养学生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卫生要求也是塑造形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将影响着一个人在今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习惯是铸成一个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意志坚强与否是性格决定的,也是对待事物的执着与妥协的表现。在学生阶段,学生的意志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自制力较习,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应用多方面的合力鼓励学生探试困难,培养他人在困难面前不认输、不倒下、勇于战胜困难。很多学生在困难面前总是退缩、低头、致使学习得不到提高,遇到困难就逃跑、草率了事,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性格,树立信心,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之后通过由简到繁,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和战胜困难中锻炼着意志,逐步形成面对困难的顽强性格。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让他们确立方向,并为这个方向而努力学习。在孩提时代的目标是模糊的也是随时多变的,在教育活动中,要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其确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不能让他们在“空地”没有目标,就不会为它去努力,也不会付诸有所谓的实现动力。
成功是激励向上的兴奋剂,每当在我们战胜困难时都在一种无名的自豪感,这样的自豪感来自于我们能力的展现。别人不能完成的事,我做到了,我就有超越别人的能力。每当顺利地完成别人难以完成的“难题”时,别人就投以异样的目光,而当这异样的目光投来之时,我们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都会对自己说“我还行”。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时常看到自己的成功,也时常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他们积极向上,鼓励他们有成就感、自豪感,同时也让他们摒弃骄傲与虚荣,从而向正面发展,在一个一个目标实现后就与我们“伟大”目标一步一步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