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龙(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杭州310058)
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综述
□朱晓龙(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杭州310058)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逻辑分析,本文从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以及其他项目核心力量训练三方面进行阐述。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由康复保健领域引入的新型力量素质训练方法。健美操项目在世界各地都有着较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国内针对健美操训练的研究相对较少,涉及力量训练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将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健美操训练中,对于我国健美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健美操运动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是近几年来提出的运动员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大多数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所接受并实施在日常训练中,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在竞技体育领域,不管是哪种项目,都是需要多个肌群协调配合来完成。但是在传统力量训练中,一般教练员认为,完成某一动作时,需要某一肌群发力最多,那么就重点训练这一肌群,从而保证动作的顺利完成。这里忽视了核心肌群的作用。核心力量存在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是以核心肌群为中心的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的作用,例如篮球中的跳投,体操中平衡,排球中的扣杀等,都需要强有力的核心肌群来保持人体在空中动作的完整性及有效性。但是,无论是运动员还是一般人群,很多人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核心力量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在运动训练和健身锻炼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总是被忽略,从而导致训练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解剖学者FrederickSonmr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阐述了人体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他指出核心所涉及的部位主要包括脊柱、骸关节和骨盆这三部分在内的部位,介于人体上下肢中间,在这个结合部位方位是包括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包含骨盆在内的肩关节,另一部分就是骸关节的以上部位。核心还涉及到包括背、腹、骨盆等在内的肌群。这些都是人体的核心区域,具有较好的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核心力量的训练特点,主要基于是身体的重心来说的,在人的身体失去控制时,就必须依靠核心区域的主体肌群继续坚持来完成该动作,从而保持人体平衡,进一步提高其协调控制能力。在快速移动过程中讲究相互配合,需要多块肌肉、韧带与骨骼等联合完成,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这显得尤其重要。再者,神经系统本身就具有快速调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能多块肌肉、韧带与结缔等的连接,可以快速的实现核心肌肉的收缩和扩展,从而稳定核心区域,为提升其稳定奠定基础。核心区域的稳定对于复杂的竞技运动项目来说,是基于不同肢体的运动,需要为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创造一个或者多个支点传递而建立通道,所以它的稳定是为整体建立服务的,而不是最终目的。因此,要增强竖脊肌与腹肌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为人体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提供基础的同时,立足于过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与传统的腰腹肌力量训练相比较,核心力量训练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传统力量训练,多是强调稳定的条件,来实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力量耐力等的训练,从根本上来说,对于如何提高力量,如何增强柔韧、平衡以及稳定性等的探索涉及不深入,使得这种相协调的训练时,常会出现迷茫、束手无策的局面。而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特点相比则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进,弥补了这一局限性,尤其是在训练重量、练习动作等多个方面上差异非常明显。
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研究较少,在知网上只能查询到寥寥几篇描述性的文章。其中肖德龙等对健美操核心力量训练的阐述较为全面。他指出了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作用有五个方面:(1)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参与完成过程协同做功的能力;(2)改善运动员身体姿态,塑造优美的形态;(3)提高运动员能力的输出,降低能量消耗;(4)稳定脊柱和骨盆,改善运动员身体的平衡性和控制重心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并且在文中介绍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方法有:①徒手单人练习;②非稳定状态下单一器械练习;③非稳定状态下综合器械练习;④非稳定状态下负重力量练习。以及竞技健美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结合专项原则、非稳定状态训练原则。最后介绍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第一,将传统的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二,注意区别一般性躯干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第三,强调在训练过程中采用正确的呼吸形式。
燕鹏等对专业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进行为期8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发现实验组稳定性和核心力量指标都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实施科学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升稳定性及核心力量,并且帮助高质量完成C组难度动作。
张硕的《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以高一至高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得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平衡的结论。
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高中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协调性。温祝英等对13-15岁青少年女子健美操运动员进行静力性半蹲、负重半蹲、仰卧挺髋、单臂俯撑、控腹、俯卧撑和平板卧推等核心力量训练,对评价核心力量素质的五项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
核心力量训练对于人体稳定性、核心肌群的肌肉耐力以及神经—肌肉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张清华等认为核心力量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基本技能水平,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运动损伤;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平衡性和身体协调性,提高竞技水平。冯建军等认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稳定躯干,通过不稳定的练习,还可以提高人体神经肌肉控制系统;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时的能量输出效率,协调人体深层和表层的肌群活动,增强生理机能。苑春雷认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促进上下肢的协调发力,核心肌群是人体的中心环节,能够稳定中心,在运动发力过程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很广泛,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悬吊训练能够提高足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踢球速度和躯干平衡能力。杜震城把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到击剑运动中,发现其相关核心区域肌群的核心耐力、核心力量、核心爆发力和核心稳定性以及专项竞技水平得到提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成绩也有所提高。罗端芬认为在游泳训练中,适当的增加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运动成绩。李春雷认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增加田径技术动作的稳定性,提高运动成绩;他还针对田径运动的项目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并进行难度分级。屈萍对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进行概念界定及方法分析,并以蹼泳运动为例,制定出符合项目特点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把核心训练应用于蹼泳运动中,为从事运动训练的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一套较为实用的训练方法。王卫星指出,核心力量是所有运动项目都需要的,各种技术动作都是以中心肌群为核心的运动链,每个运动项目都应该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专门的核心力量训练。综上,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很多,在竞技运动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专业教练员根据各自项目特点制定特色的核心力量训练计划,以此提高竞技水平。
核心力量训练的基础研究,虽然目前在短跑、游泳、投掷、击剑等项目也有相关的研究,但都主要集中在训练理论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核心力量训练与各个运动专项的训练实践相结合研究,突出项目特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文献资料及访问高校健美操教练员,发现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训练中虽然有实际的应用,但研究甚少,仅在马鸿韬著的《健美操运动教程》中提及人体核心区对健美操练习者的重要作用。对于现有的文献,没有一篇关于健美操核心稳定性训练。未来研究方向在前人对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将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应用到普通高校健美操训练实践中,进行实践性训练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训练改革及提高高校健美操训练质量、减少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1]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02.
[2]王润生.女大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
[4]林华,土润生.丛培信.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5]肖德龙等.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探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5,10.
[6]陈小平.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J].体育科学, 2008(4).
[7]2008年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中国队六人项目难度动作分析[J].甘肃体育科研,2009,28(4).
[8]燕鹏等.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C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的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15,3.
[9]张硕.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10]Stray Pedersen J.I,Magnussen R,Kuffel E.Seiler S,周瑾.吊索训练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平衡能力、踢球速度和躯干(肌肉力量)稳定性的改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6.
[11]杜震城.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体育科研,2007,28( 6).
[12]罗端芬.游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游泳季刊,2008(1).
[13]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
[14]屈萍.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1.
[15]黄桂芳.核心力量在高中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对协调性影响效果研究.竞技体育[J].2014,5.
[16]温祝英等.13-15岁青少年女子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湖北体育科技[J].2011,5.
[17]张清华,蒋秋艳.竞走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J].中国教练员,2008(4).
[18]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11).
[19]苑春雷.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06.
G808
:A
:1006-8902-(2017)-06-ZQ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项目(自然科学)。
朱晓龙(1975-),男,安徽蚌埠人,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