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树平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蔡子谔现象”的文化释义
袁树平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结识蔡子谔先生(以下简称蔡先生)完全得益于河北省老教授协会的副秘书长徐将林老师。偶一日和徐老师闲聊,他说要引见我认识一位博学多才、著作等身、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当时并未引起我更多的注意力。近日,有幸近读蔡先生,才感觉到徐老师对蔡先生的评价绝不是溢美之词,而是对蔡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生涯的恰到好处的总结和评价。
一
蔡先生1943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现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河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代文化部管理的艺术科学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特聘调研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英格兰皇家艺术学院院士,河北省老教授书画研究院院长。蔡先生具有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性,一生勤奋好学,笔耕不辍,执着于浩渺无垠的知识海洋里,成果丰硕。用已故老先生、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陈辽研究员的话说就是,“蔡子谔先生是新中国哺育、成长起来的学术通人兼创作通才”。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和成果来印证陈辽老先生的这一定论。
蔡先生出版专著30余部和《蔡子谔文集》(30卷),发表论文百余篇,凡1300余万言。其中专著《崇高美的历史再现•正编》《中国服饰美学史》《原动力的潜层开掘》等荣获第十届、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3年度国家优秀艺术图书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全国第五届优秀报告文学奖等国家级大奖和九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和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省政府奖。
蔡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等13个全国性协会(囊括中国作协、中国文联所有中国国家级协会)的会员,并各以其代表性的著作和文学、艺术创作的作品著称于世。蔡先生又是一位书画大家,他创作的多幅书画作品出版、发表、参展、获奖或荣膺荣誉称号,并被中南海、西安碑林博物院及诸多文化美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这些成就在我省的艺术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或许也是唯一的,由此也创造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确认的“加入中国国家级协会最多的、并获得艺术家称号最多的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和奇迹。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红学家、鲁迅研究专家、文艺评论家李希凡先生所评价的那样,“子谔同志是学者、作家,也是书法家、画家,还是戏剧家、音乐家、电影家等13个国家级协会的会员,表现了他卓异的艺术家天赋及其丰厚的艺术修养”①摘自李希凡给《蔡子谔文集》(30卷)出版发行座谈会暨赠书仪式发来的贺信。。河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诗人、书画家刘小放也总结道,“蔡先生是目光深邃、奋发有为的美学家;是纯粹的爱书人、读书人、写书人,他是真正的文化人;是信念崇高、拥抱时代的纪实文学、历史小说作家;还是功底深厚的书法理论家。蔡先生还无师自通,他能画油画、国画,是中西合璧的美术家。而且是摄影家之外的摄影家,是古籍善本的整理者,是月下漫步的思想者,是酒后咏叹诗词连服的吟咏者”。
蔡先生有前瞻的学术眼光,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更有超人的吃苦向学的精神和毅力。综合蔡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所走过的学术之路,由其创作和研究而引发的社会效应,我将之归纳为难以复制的“蔡子谔现象”。
二
“蔡子谔现象”的出现,既是蔡先生本人的影响力,更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人文情怀的反映。人文情怀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来源于传统文化的积淀,来源于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和诉求。中国人的精神根源就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厚重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里,也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文物、饮食、物产、手工艺品、建筑、戏曲、民俗、文学作品以及大好河山。蔡先生之所以能创造出大量的传世佳作,就在于他有着强烈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我并不是把石头刻成人像,而是那人本来就藏在石头内,我只是去掉掩盖在人身上的多余部分,将那人显露出来,恢复他最美的样子”。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很多美的东西不是靠附加靠装饰才美,而是极简、原始之美。蔡先生作为学术通人、创作通才及诗书画印兼具的大学问家,倾其一生所做的工作,就是去掉人身上的多余部分,还原人以真实的本来面目,还原成他做为人的本质力量即思维力量、意志力量和饱含着爱和恨的情感力量,并将他的本质力量化为了对象性的存在——这便是他的等身著作和诸多书画作品。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所描述的,“蔡子谔先生乃河北之大儒。他是大学问家,也是大书法家。作为书法家、画家的蔡先生,首先是书学和画学理论家,然后才是功力深厚、独具性灵和学养的书法家和画家。因为他所思所想,所书所画,是他的学养,他的文化,他的襟怀,他的情思,他的性灵,他的人品”[1]。
以蔡先生逾百万字的摄影美学著作、荣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的《崇高美的历史再现•正编》为例,这部专著体现了蔡先生对摄影美学的深湛研究,资料极为丰富,体例独特别致,充满了创造性,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诗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对此书给与了高度评价:“《崇高美的历史再现·正编》鲜明的理论特色,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艺术掌握和再现崇高美中,就是著者在该书中,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的崇高审美形态或曰整体美学风格及其史诗般的革命历程所进行的科学把握。”[2]红军摄影家、1955年就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已故老将军苏静先生生前这样评价道:“《崇高美的历史再现》,正是在这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认识高度上,对于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美学风格的准确把握和科学概况。”[3]《大时代》杂志于1996年第2期发表蔡先生所撰资料文章《永恒的瞬间——与摄影界泰斗吴印咸最后的晤面》,文章实录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摄影家吴印咸在他辞世前对《崇高美的历史再现》的殷切关怀、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撰写和出版这样一部逾百万字的摄影美学著作,不仅需要有很大的魄力和毅力,也是需要一定的实力和功力的。这对于中国摄影理论界来说,确是一件了不起的盛举。它的理论开创意义和实践借鉴作用,相信会对摄影界带来广泛的积极影响。”[4]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也为《崇高美的历史再现》题写书签。
做自己爱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在行为和精神上特立独行,清明自守,硬起脊梁笔直地走自己要走的道路。“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蔡先生身上正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人文情怀,那就是:做完整的人,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
三
“蔡子谔现象”的出现,是中国知识分子所独有的不唯书、不唯上、求真求实的学人作风的真实写照。作为宏通渊博的学者,蔡先生从不满足于既有的成就,总是孜孜不倦地阅读和写作,总是如饥似渴地吸收、采纳新知识、新学说,总是在思考并发现新问题,寻求更新更准确更深刻的答案。他对学术事业的忠诚态度,严肃认真、兢兢业业、求真求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李仲华先生评价蔡先生是,“一位大师级的通才,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子谔同志为人正直,在治学上下真功夫,下硬功夫,下死功夫。几十年磨一剑,这是一般常人很难以想象的”[5]。
蔡先生的巨作《大化无垠》的问世即是如此。这部专著借助于独特的“中国艺术”立论基础,从浩瀚无际的中国文化中选取一系列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艺术,如绘画、雕塑、民间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摄影、书法、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戏剧、电影等,具体诠释中国艺术和世界相互影响的广泛含义,侧重研究中华文化中的艺术文化在世界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注重艺术文化与技术文化、思想文化的联系,更注重研究艺术文化的特性、范畴和发展规律,开辟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理论研究的新意境。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红学家、文艺评论家李希凡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大化无垠》无疑填补了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及其影响这一重大文化研究课题的空白。本书有关各艺术门类的本质特征和美学品格,都渗透了他自己亲力亲为的实践经验和感触体悟,即所谓‘手格其物,而后知至’的。这‘知’里便闪烁着‘亲知’乃至‘真知’的思想之光”[6]。《中国艺术报》总编、著名艺术评论家向云驹评价道,“这是一部体例独创的艺术传播史图书。其中,美学特征研究多有创见,全书的学术观点集中表现在卷首10余万字的《绪论:中国艺术在世界的传播及其影响形态解读》。这篇绪论就是一部专论。著者的学术视野、学术观点、学术创新都汇聚于此”[7]。《文艺报》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梁鸿鹰先生如是评价:“《大化无垠》的出版无疑在许多方面填补了空白,启迪作用和学术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彰显”[8]。
2012年1月16日《中国艺术报》第6、7两整版篇幅的“艺术大讲堂(17)”上,蔡先生以主讲人与文化学者的身份诠释《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及其广义读解》,广东艺术网(广东文联)、中华网品味频道、今晚网、新浪网、中国艺术文化网、舜华网、艺术中国(中国网下属)、骥家艺术、人民网书画收藏频道、雅昌艺术网(全球最大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门户)、江西一品、搜艺网等均予以转载。该著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
蔡先生的天资禀赋我们很多人不具备,也学不到,但他那超常的勤奋好学的作风和求真求实的精神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事实上,蔡先生的学术成就也主要不是靠他的天分,而是靠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好学、求真求实所取得的。他的成就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勤奋、求真,是实现和完成天才的真正必要条件。
四
“蔡子谔现象”的出现,是全社会赋予中国知识分子的“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的时代责任的体现。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用文化的方式为历史存正气、为时代聚精神,这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职责所在。回顾蔡先生的学术生涯,更感到他的学术战略眼光高人一筹。他的作品扎根于社会、扎根于生活,因此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他总是尽量广泛地汲取有实质价值的前沿知识,用以激发和培植自己独立创新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9]蔡先生的每一部著作都以深邃独特的思想、新颖广博的知识和优美雅正的文字令人百读不厌,而且是每读一次,思想就会有一次升华。他的获奖之作《原动力的潜层开掘》和《沙飞传》即是如此。
蔡先生的中篇报告文学《原动力的潜层开掘》,全文7万余字,发表于《长城》1990年第4期。得到时任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的高度赞扬,并为之作“序”,热情洋溢地将此作推荐给读者。《河北日报》也于1990年6月24日头版发表消息《反映刘庄煤矿的报告文学即将问世》(指的就是《原动力的潜层开掘》这篇报告文学),《文艺报》1990年8月25日于头版发表通讯《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推荐〈刘庄煤矿纪实〉》,《河北日报》1990年9月6日加按语全文发表邢崇智推荐文章《尊重工人的主人翁地位》,1992年第7期《新华文摘》予以转载。《原动力的潜层开掘》还荣获中国作家协会“1990—1991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蔡先生的传记文学《沙飞传》得到文学评论大家、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敏泽和著名作家梅洁的高度评价。敏泽评论道,“蔡子谔的《沙飞传》,不仅终于打破了尘封多年的历史,在这方面给予读者关于这一问题的历史性回答;而且,通过对于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第一位拓荒者沙飞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的生动描写,给人以深深的精神震撼,使人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复”[10]。梅洁的评论是,“这是一个学者生命本质的力量!是其智慧、才能、思想、意志、趣味、性格和学养等等的物化形态,是一种创造性精神劳动的独具个性的存在”[11]。《沙飞传》也荣获河北省第十届文艺振兴奖。
蔡先生的作品总是能立足于我国的文化艺术,努力打通各学科领域的关联性,使之熔于一炉,并铸广博知识与远见卓识于一体,使丰富的原创性发现和坚实的学理性论证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用陈辽老先生的话说就是,“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学问,治学异常勤奋刻苦,虽年逾古稀,仍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感。
五
“蔡子谔现象”的出现,体现的是具有“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勤勉、严谨、责任担当的治学态度。蔡先生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正体现了我国一代“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蔡先生才禀卓异,治学精勤,在众多学术领域均为开拓性的研究,并撰有多部厚重的乃至填补空白的学术专著,受到诸多权威专家、文化大家的高度评价。如审美心理学研究的专著《视觉思维的主体空间》,美学大家高尔泰先生致函称:“此书不仅可以看到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力、开拓的视野和清晰的思路,还可以看到先生真诚严谨的学风和人格”①;美术评论家伍蠡甫老先生函谓“尊著《视觉思维》论述精深,拜读获益非浅也”②。蔡先生还是一位书学理论家。他对于中国书学美学理论的精湛研究,较为充分地表现在他与李世文合著的《书学美学詹言》中。此外,蔡先生还是一位具有深厚传统功力、又有独特创作个性和高雅美学品位的书法家。著名作家、书法家魏巍老先生披览了他所临的孙过庭《书谱》后,欣然命笔题道:“子谔所临《书谱》,颇得孙虔礼意趣。”书法家黄绮先生曾在河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二十余年。一次,当蔡请黄老题写《晋察冀文艺研究》的刊名时,黄绮曾当众说:“你的毛笔字我见过,写得很好,很有传统功力,看来在临池上是下过大功夫的。同时又有自己的面目。”③还题赠一首七律,“多少逸闻介说来,眼前一瞬万花开。人生光耀应如此,凭我手头创作才。”欧阳中石老先生曾为蔡先生撰得一联:“相知不必相识,同好自当同德”④。
“修身立志严求己,养性颐心厚待人”。河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河北省老教授协会名誉会长刘绍本先生是这样评价蔡先生的,“我们从蔡子谔先生的这1300万字的学术著作当中,一个是读出了执着,第二个读出了智慧,他要深挖学术这口井,而且要见水,在这里用智慧来开掘精神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知数。第三个读出了勤勉。蔡子谔先生这几十年来在学问耕耘的这样一个道路上,不断地有所发现,不断地执着地追求”[12]。河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李世文也道出了同样的评价,“子谔先生是大师级的人物,国家将来给予子谔先生这些著作、这个人怎么定位是后话。我倡导,咱们河北应该把子谔先生作为一个大师来宣传”。我们更希望培养出更多的蔡子谔式的学贯中西的大师、大书画家,要下大气力研究蔡子谔,总结他的学术道路,把他的治学经验真正学到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9]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优秀作品的深情期待,也是全社会的期待。我们要用蔡先生文化创作的正能量传播阳光,移风易俗,教化人心,改善人性,驱散雾霾,给人们更多的精神力量!这既是蔡先生作为一个学术大师的机遇,也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① 引自高尔泰1990年8月6日致蔡子谔函。
② 引自伍蠡甫1991年2月26日致蔡子谔函。
③ 摘自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的《蔡子谔书法作品选集》。
④ 摘自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的《蔡子谔书法作品选集》,欧阳中石赠予蔡子谔的楹联屏条。
[1]旭宇. 学者·作家·书画家蔡子谔——写在《蔡子谔文集》(30卷)出版发行之际[N]. 石家庄日报,2014-8-20(10).
[2]魏巍.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艺术掌握和再现崇高美[N]. 光明日报,1996-4-11.
[3]苏静. 缅怀民族的悲壮历史[N]. 人民日报,1996-3-22(11).
[4]吴印咸. 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美学风格论•序[M]\崇高美的历史再现.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
[5]著作等身•德劭学林——《蔡子谔文集》(30卷)出版发行座谈会暨赠书仪式发言摘要[J]. 河北老教授,2014(4).
[6]李希凡. 前瞻性•创新性•邃密性——读《大化无垠》——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及其文化影响[N]. 文艺报,2011-10-10(2).
[7]向云驹. 中国艺术传播的全球景观——读《大化无垠》[N]. 人民日报,2011-10-25(22).
[8]梁鸿鹰. “瓷器的中国”碰出的世界回声[N]. 中国社会科学,2011-12-13-
[9]习近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一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4-10-16.
[10]敏泽. 荒诞性悲剧的震撼力量[N]. 文艺报,2003-9-9.
[11]梅洁. 传奇与永恒[J]. 大时代,2003(3).
[12]著作等身•德劭学林——《蔡子谔文集》(30卷)出版发行座谈会暨赠书仪式发言摘要[J]. 河北老教授,2014(4).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袁树平,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主任,学报常务副主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