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消解
——藤本壮介的建筑实验研究

2017-03-09 02:26龚雅青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藤本边界建筑设计

龚雅青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2)

边界消解
——藤本壮介的建筑实验研究

龚雅青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2)

作为日本新生代的建筑设计大师,藤本壮介在诠释建筑边界的弱化和消解,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和方法。文章通过与同时代日本建筑师对“边界消解”的不同见解与藤本壮介的理念进行对比, 彰显藤本壮介在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方法以及其建筑设计理念的独特魅力。

藤本壮介;边界消解;终极木屋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藤本壮介对建筑“边界消解”的认识

谈到藤本壮介对建筑“边界消解”的理解,就不得不从他所处的生活之地——北海道说起。出生于北海道的藤本壮介,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于森林般的北海道的自然环境中玩耍嬉戏,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繁茂的林木景色,对藤本壮介成年后的建筑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他提出了未来建筑应当像“森林一样的建筑”,他认为,人们现代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从大自然的“巢居”和“穴居”中繁衍出来,只有回忆过去的生活方式,才更有利于我们寻找建筑设计的创新点。因此,要让建筑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从而达到原始人类“巢居”“穴居”的原始状态,“边界消解”是其重要的途径之一。以下是藤本壮介关于建筑“边界消解”的三个方法论。

(一)功能的退让

首先,在大多数的建筑设计作品中,他并没有对建筑空间的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义。在他看来,房屋不是一个死板的盒子,更是一道风景。在当今的社会中,个性化差异越来越凸显,每个人对空间功能形式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该在空间中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在空间中的使用方式,自由定义每一个角落,定义每一级台阶的功能。通过非明确的功能定位,达到其建筑边界的模糊,弱化建筑的边界感。

(二)空间的暧昧

藤本壮介曾经说过:“如果能产生一种同时既疏离又联系的动态秩序,那么我们就能实现丰富的建筑体验。如此,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被认为是‘单一房间’。所有的空间同时既分开又联系”。 藤本壮介认为,暧昧空间就是既存在着联系又彼此之间独立,通过这种模糊感来打破原本明确刚性的建筑空间功能。而这种“模糊”最先表现出来的是在建筑空间上“功能的模糊性”,藤本壮介通过前期建筑设计在功能性划分的不确定性,来达到这种模糊性,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空间功能,从而达到空间的多功能性,即空间的暧昧。这种模糊性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点是:建筑空间主从关系的模糊性,即使得建筑的使用者对于该建筑的认识、体验和选择更加的深入,空间的多样性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增强。(图1)

>图1 藤本壮介 蛇形画廊

>图2 藤本壮介 HOUSE N

>图3(a) 妹岛和世 瑞士的劳力士学习中心(Rolex Learning Center)

>图3(b) 妹岛和世 NEW MUSEUM 纽约

>图4 妹岛和世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图5 隈研吾 竹屋

>图6 隈研吾 GC口腔科学博物馆

(三)场所的开放

藤本壮介所设计出来的建筑特别注意人、建筑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他所给人诠释的是:建筑体不仅仅是一个容纳人们生活起居的大容器,它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能够与人,还有社会环境,以及大自然之间相互产生作用的整体,是一个具有生命的特征的结构。因此,建筑空间要和外部所处的环境进行以下几种的开放交流:有信息,有能量,还有物质的交流,通过相互之间的关联,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总之,通俗的说,藤本壮介所设计出来的建筑,其深刻的内涵是:建筑与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建筑师不要刻意将其二者割裂开来,而是要有意识地让它们成为一个整体,甚至要让人感觉它们就是浑然天成地相互融合和渗透,达到场所开放性的目的。(图2)

二、日本其他建筑师“边界消解”之方法论

(一)白色暧昧——妹岛和世

在日本还有其他的建筑设计师对“弱化边界”这一课题有着自己的见解,这其中就有日本近代著名的女建筑设计师——妹岛和世。她的其设计灵感和概念源于在日本较为传统的审美意识:消隐。她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是拒绝非黑即白的明确性,无论是在建筑功能、形式等方面,追求模糊是她设计作品的一个原则。通过打破原来一些较为僵化刻板的设计理念,让设计随性而发、随感而悟,让人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和全新的建筑体验。同时,她的设计风格里面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穿透性”,她的建筑作品中大多运用玻璃来作为其外墙立面,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达到建筑与环境达到高度的融合,展现给人们一种没有封闭的、通透的建筑空间感,因此,人们把她的作品称为兼具流动性的与穿透性的建筑空间。(图3)

妹岛和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遵循的三个原则:

1、建筑设计方法的不确定性;2、建筑体功能的不确定性;3、建筑形式的不确定性

所谓设计的方法的不确定性,在妹岛和世对自己的评价说“我的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断寻找新的可能性,使自己不断接受新事物”。她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能很好体现了这一原则:低矮的圆形建筑,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外和室内空间边界模糊化,从而被使用者理解成穿透、流动的建筑。(图4)

功能的不确定性,是从建筑体的微观角度来说的,妹岛和世通过针对人的基本欲求和日常需求的分析,来定位业主的日常生活爱好,且将业主所喜欢的某段生活经历及片段作为其构思的源泉,从而来定义空间功能,达到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最后,是她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形式的模糊性,她的作品的形式一般都是一些朴实的圆形、方形,或者是一些圆形与方形组合的形式,然而,在建筑体的外立面上大都选择玻璃或是其他的透明体,建筑体的内部大量的使用了反光的建筑材料,以此来削弱建筑的体量感,营造建筑的轻盈感。

(二)负建筑——隈研吾

没有深入了解隈研吾的人,看到他作品第一眼的感觉是,他的设计风格多样,变化无穷,没有一个核心理念来诠释他众多的设计作品。但是,究其根本,你会发现,“建筑的消退 ”是其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也是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的建筑设计实践里,隈研吾开创并发展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建筑设计理论。他提出了一个“负建筑”的设计理念。他认为,所谓的“负建筑”并不是一个建筑设计的败笔,相反,他所提出来的负建筑指的是一种最合适的建筑,即保持建筑的传统性、自然性和透明性的基础上,真诚地为人们服务的建筑。他提议在城市里都建设一些对大众开放的、体量较小的公共性建筑,向民众开放并展示,实现建筑体所真正的透明特性。

在实现其“消隐建筑”理念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方法论:

第一,运用材料在建筑外表进行重复的栅格化处理,使得一天中,阳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富有韵律的投影,顺着阳光望去,能够感受到材料的自然肌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

第二个方法是隈研吾对于建筑材料的运用,在这方面,他自己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反对现在建筑运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来作为建筑材料,他认为建筑形式应当是不显眼的,材料的运用应当因地制宜,长城脚下公社—竹屋便体现了这一理念。(图5)

第三,建筑构造方式的微粒化,隈研吾曾经:“我希望创造一种飘动的微粒一样的状态,与这种状态最接近的东西是彩虹”。在他的建筑创作中,他不断的重复使用某一构件,而这些被重复运用构件就是称之为“微粒”。基于他对建筑设计的理解,通过运用这些 “微粒”来达到增强环境和建筑之间交流的目的,创造出一种模糊的、灵动的建筑轮廓,最后,配合一些光线以及角度等元素,削弱建筑和环境的边界,追求环境与建筑二者的浑然天成的朴素感。(图6)

>图7(a) 藤本壮介 HOUSE N

>图7(b) 藤本壮介 HOUSE NA

>图8 藤本壮介 终极木屋的模数关系

>图9(a):藤本壮介 终极木屋

>图9(b) 藤本壮介 终极木屋

>图9(c) 藤本壮介 终极木屋

三、对比总结藤本壮介其“暧昧空间”的特点

相较之妹岛和世这位设计大师对边界消解的理解及设计方法论,藤本壮介寻求与自然的彻底融合似乎更能打动我,相较之隈研吾运用各种材料这对“边界消解”进行诠释的设计方法论,藤本壮介寻求边界的弱化、空间的暧昧更具有说服力。

藤本设计的建筑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轻盈”和“暧昧”,通过弱化建筑边界的存在感,不仅仅“打通”了建筑墙面,还大胆地将建筑楼板“打通”。大面积的开窗,将建筑外景最大限度地引入室内,挑战了空间的私密性,实现了建筑的彻底通透,建筑内不同功能空间保持着视觉的连续性,这也因此成为他建筑的最大特点,从他的作品house N和house NA,便可以看出他这一特征。并且,作品十分简洁没有冗余装饰,但却能够构成完善的功能体系,这个功能体系并不是一套固有的模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心情而定义和使用,空间的灵活性得到最大的诠释,使得空间也具有独特的气质。(图7)

但是,关于藤本壮介的设计究竟是”宜居的建筑“还是”艺术装置作品“的争论从未停止,一部分学者认为他的作品就是艺术精品,所以说他就是一个艺术家,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他首先是一个建筑师的身份,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是他在建筑创作和关于建筑艺术的探索。不得不说,藤本建筑的一些作品其手法过于极端,对彻底的通透性的追求,使得建筑的隐私性极差,多维度讲究空间的灵活性,使得空间的实用性也并不强,但是,通过降低舒适度或者使用性来凸显概念也不是“错”,这只是一种选择。

四、“边界消解”理念在藤本壮介作品体现——以终极小木屋为例

在日本熊本市郊区的一片密集的树林中,有一座用木头做的小房子,它很隐秘,只有在晚上,从它的窗户中隐隐的射出的淡淡灯光中,人们才会发现它的存在。小屋建成时间不长,却仿似在从这片密林存在起就出现了一般,一切都是那样和谐——这便是藤本设计的“终极木屋”。它看上去并不是一个房子或者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建筑,而是利用350mmx350mm的木材为原料,通过木材直接的相互搭接、叠放形成的一个空间,空间中兼具天花、地面、墙面及门、窗户等,形成一个简单却又丰富的建筑空间。在这里没有地板、天花板以及墙壁之分,地板可以是天花板也可以是墙壁,等待着居住者去发现和探索。人们可坐、可躺、可靠,亦或在立面上使用自己的笔记本,在空间中寻找适合你的位置。(图8)

建筑三维地分布在密林中,人三维地分布在建筑空间中,并在一系列感知的影响下,人们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功能区的认知、使用,不受传统意义上建筑设计在功能区的明确划分和限制的束缚,通过建筑材料结构的随机层叠,使用者能够自发地探索到这些堆积出的结构里的不同功能,达到功能上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人们可以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妙,体验这个建筑的与众不同之处。

与人们早已适应的那种建筑结构、功能明确划分以及被完全分裂的建筑与环境关系的理念完全不同,藤本壮介的设计理念和方式方法,甚至可以说是叛逆性的。而这正是藤本壮介所要表达给人们的:通过一种设计方式,代替空间功能所需要的多种普通和常规意义上的手法,来实现各种功能,实现弱化、消解建筑边界这一理念。终极小屋,就是对他设计思想及理念的完整诠释。(图9)

结语

当下城市化高速发展,冰冷的混凝土大楼覆盖了大地的衍生物,人们越来越倾向回归自然,回归本真,藤本壮介秉持“回到过去,回到自然,回到原始”状态的设计理念,不断寻找新的设计方式来践行他“未来原始建筑”的理论。弱建筑的概念、边界的消解、功能的退让、空间的暧昧关系等都成为其建筑设计实验的方法,使得他的设计作品充斥着暧昧、多样且模糊的典型特征,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创新方式,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1] 马跃峰,李媛.空间的相关性演绎——探讨藤本壮介非线性思维下的弱建筑[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1).

[2] 刘文.模糊边界——日本禅文化在建筑中的演绎[J].建筑与文化,2013(07).

[3] 孙坤.妹岛和世建筑设计的解读及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 李倩.日本当代建筑空间特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5] 隈研吾:材料让建筑“消 隐 ”[J] 城市环境设计,2010(06).

Boundary Disappear: Sou Fujimoto’s Research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ONG Ya-qing
( Xiamen Academy of Arts and Design,Fuzhou University,Xiamen 361002, China )

By contrasting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Boundary disappear’ of the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chitectures with the design idea of Sou Fujimoto,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manifest Sou Fujimoto’s method of dealing with relation 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besides his unique charm of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Sou Fujimoto;boundary disappear;final wooden house

TU

A

1008-2832(2017)01-0085-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藤本边界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衡阳岣嵝峰藤本对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藤本花卉课徒稿(二十三)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外福来的藤本图鉴
花卉藤本课徒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