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改革要打好三张牌
【智库观察】 去年以来,河北、山西等地率先推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激发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新年伊始,国务院发布首个《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改革体制机制、突破发展瓶颈、转换发展动能,已成为开发区必须正视的现实课题。
开发区改革首先要打好“规模牌”,对开发区数量和空间布局进行调整,整合区位相邻、相近的开发区,对小而散的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做大、做强、做优重点开发区,推动开发区数量的“去产能”。在这方面,2016年4月、6月,河北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全省开发区优化整合实施意见》,对省级开发区进行全面优化整合,规定开发区原则上实行“一区多园”,重点打造1个开发区,最多保留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6年10月实施的《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条例》规定,支持具备条件的经济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位于中心城区或者与城区连片发展的经济开发区,可以并入相关行政区,远离中心城区且条件成熟的经济开发区,可以整合周边区域,探索设立新的行政区。
开发区建设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开发区的财政支持,要加快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区运营模式。这方面,河北省固安县与华夏幸福探索的“固安模式”,正是开发区PPP模式的成功样本之一。早在2002年,固安县政府通过公开竞标,引入华夏幸福投资、建设、运营固安工业园区。受益于这一模式,固安从一个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小县,发展成为各项指标领先河北的新兴城市。与固安不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冈产业园则把PPP模式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园区内27个非营利性项目整体打包寻求合作。
山西省推进开发区改革的目标及重点举措
解决各类开发区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同质化现象,必须突出特色,加快打造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根据2016年9月印发的吉林省《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将根据开发区区域特色规划和布局主导产业,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另外,《甘肃省“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也明确,引导和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开发区集聚,培育形成产业集群,形成各具特色、错位有序的发展格局。此外,江苏宿迁开发区的闭链运行模式也值得借鉴。该开发区以“产业集聚集群”为导向,重点攻坚加快智能家电、食品饮料和光电“2+1”产业的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强化“建链、补链、拓链、强链”,形成闭链运行,以特色产业叩开快速崛起之门。
吉林省打造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重点举措
制定全省开发区产业指导目录
◎统筹规划全省开发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明确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内各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避免同构发展和恶性竞争
合理确定开发区主导产业数量
◎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培育3个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不超过6个,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省级开发区重点培育1-2个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不超过3个,产业集中度达到40%以上
培育特色产业园区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聚区,建设 “一区一品 ”或特色开发区
大力开展优势产业招商
◎立足人参、林蛙等特色资源和医药产业发展优势,引进保健食品和医药健康领域龙头企业◎实施智能和自动化成套装备、通用航空、轨道客车等重点产业招展◎开展 “旅游+”行动招商,引进休闲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等品牌项目
现阶段开发区发展已经到了必须突破现有行政和区域的界限、进行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的新阶段,亟需打破封闭式区域内资源整合的模式,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分工协作。首先,探索同型经济区管理体制整合模式。打破行政壁垒,对功能相近的经济区域,采取多区通用的行政管理模式,撤并、整合职能相同、相近的行政管理部门,营造区域内简明、便利、通用、高效的体制机制环境;其次,加速产城融合发展。发挥开发区聚集产业、吸引就业的积极作用,推进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一体、城乡联动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发展,促进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此外,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也将是开发区改革下一项重点工作。在这方面,贵阳经开区最近提出,将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军民融合“园中园”,形成10个重点发展、20个优先发展、50个培育发展的集群发展框架,构建配套水平高、专业性强的“核心+配套”集群发展新格局。
官方微博
(2017年2月22日18:36)
(2017年2月23日08:28 )
(2017年2月23日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