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兰 高雪
摘要:公司战略定位的合理性影响到企业发展的许多方面,盈余管理行为选择其实也是公司战略中的一部分。不同的公司战略定位,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从公司战略的视角出发,探讨不同公司战略类型下发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进而再分析由此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提高产品的市场势力等抑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战略;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87-02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一)盈余管理方式概述
盈余管理这一研究课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企业出于不同的動机,则会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从而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也不尽相同。企业对盈余进行操纵的方式主要有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大类。应计盈余管理通过操控会计应计项目,即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来影响企业的应计利润,由于利用应计项目进行操纵不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人和流出,这样就会导致会计利润与现金流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容易被审计师和监管者们发现。并且还有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相比真实盈余管理较轻。李增福等(2011)研究证实,股权融资过程中,应计盈余管理导致公司再融资后短期的业绩下滑,而真实盈余管理却导致公司长期的业绩下滑。
通过应计项目来操纵盈余的空间是有限的。Schipper(1989)最早提出真实活动操控的观点,认为真实活动操控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一样,均是管理者为获得个人利益而干预财务报告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通过企业的真实活动来操控企业利润,如:调高价格、增加产量、削减广告费和研发费用等,从而误导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信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达到了既定战略目标以获取个人利益。由于真实盈余管理不会引起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之间较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监管者发现,因此,许多企业可能会利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的操控。但是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更大,即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再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企业会综合权衡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和收益(Zang,2012)。
(二)公司战略与盈余管理
1.公司战略的类型及特征
公司战略是关于企业长期目标、经营范围、竞争方式及解决措施的一整套决策或行为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好的战略能够给企业带来好的财务业绩(Buzzel和Gale,1987)。近年来,公司战略受到了许多学者们的关注。企业战略的类型有很多,Porter(1980)将战略划分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Treacy和Wiersema(1 995)将战略划分为产品领先型、高效运营型和亲密顾客型。Miles和Snow将战略划分为进攻型、防御型和分析型。不管是哪种划分方式,其中都存在一定的共性。
采用Miles和Snow(1978,2003)的划分方式:进攻型、防御型和分析型。因为Miles和Snow(1978.2003)的战略类型划分涵盖了已有的主流战略类型划分。例如,Miles和Snow(1978,2003)的进攻型战略相当于Porter(1980)理论中的产品差异型战略、Treaty和Wiersema(1995)中的产品领先型战略。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战略类型,都包含着一些具体的与财务活动相关的战略,如:融资需求、投资、并购、合资等。企业出于自身的各种动机,极有可能通过操控盈余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战略目标。
借鉴Mintzberg(1978)和Tang等(2011)的研究结论,用以下六个指标来衡量企业不同的战略:1.员工人数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进攻型的公司对效率的要求较低,所以每一单位收入所需的人员更多。2.员工人数波动性:相比防御型战略的公司,进攻型的公司组织稳定性较差,员工不固定,易波动。3.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进攻型的公司通常喜欢开发新产品,注重创新,所以有较多的研发支出。4.营业收入的增长率:进攻型的公司通常拥有更强的成长能力。5.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进攻型的公司通常有较低的固定资产密度。6.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进攻型的公司为了开发新产品和拓展市场,则就会有较多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2.公司战略与盈余管理
会计上的盈余管理实际上属于企业财务战略的一部分,更是企业总体战略的具体表现。公司战略会影响盈余管理战略的选择,反过来,实施盈余管理行为,也会导致公司具体决策的改变。二者在实际运用中是互相影响的。Dichev(2013)通过对169位上市公司CFO调查发现,企业不同的战略模式是影响盈余质量的首要因素。Bentley(2013)以美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采取探索型战略的公司财务报告违规的概率明显高于采用防御型战略的公司。叶康涛等(2014)则发现企业战略差异的增加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包括净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和所有者权益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证明,公司战略的定位不同,对企业选择何种盈余管理以及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是有影响的。
二、公司战略定位影响盈余管理行为
进攻型战略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进攻型的公司有较高的增长速度,这就需要更多的外部筹资来获取资金以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有研究表明,中国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并不能够识别企业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融资(马永强等,2014)。于是企业为了从银行获取贷款,则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并且更倾向于通过改变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去操控企业的会计利润,从而传递给银行一种经营良好的信息。如果企业通过真实活动来进行操控,如:削减研发支出等,这显然与该类型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相悖之处。并且通过销售操控、成本操控或费用操控盈余带来的成本较大,企业在综合考虑之后,还是更倾向于使用应计盈余管理。也有研究表明,相对于战略比较保守的企业,企业战略定位越激进,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孙健等,2016)。
防御型战略则更加注重效率,很少开发新产品,往往集中于固定的产品市场,通过价格、服务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来保证自己的竞争力。员工的人数也相对稳定,有较少的不确定性风险,即不会因为人员的波动性支付太多的人力资源成本。防御型战略的企业目标定位在企业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和不断地优化,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总体来说,采取防御型战略的公司相对比较保守,其发展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但整体的发展水平比较稳定。根据企业战略的具体定位,如希望通过节约成本来提高收益,还是通过产品领先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等,企业会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从而选择合适的盈余管理方式。但是,相对采取进攻型战略的企业,防御型企业发生盈余管理行为的程度相对较低。
三、盈余管理带来的经济后果分析
盈余管理对经济后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公司的价值以及未来公司业绩的下滑。从短期来看,或许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不易被识别,短期内带来的一定的收益和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利的。这样的结果对于投资者以及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研究表明,无论实施何种盈余管理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大都是负面的,并且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后期危害要大。由此,不同战略定位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综合考虑后选择实施何种盈余管理方式。
四、抑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
企业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尽量聘请高质量的审计机构,提高了审计质量,则企业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就更容易被发现,从而可以降低盈余管理行为,减少财务欺骗和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缓解了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提高产品的市场势力
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越强,则对产品的定价能力就越强,该产品越容易在市场中获得一定主导地位,从而企业便将相关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于是,企业便可以从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势力上完成自己的盈余目標,而不是通过隐蔽的盈余管理手段。如果企业持这样的战略目标,便可有效削弱使用盈余管理的动机。
(三)增强企业信息披露意识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做的还不够完善,并没有真正披露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如:研发费用上,许多企业都未披露。这样便造成了企业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以,监管机构更应该增强企业对于信息披露的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及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信息披露问题。
[责任编辑: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