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雯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学科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促进美育水平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阻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因此,作者认为,相关人员有必要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进行个性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个性培养 策略
在小學教育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在美术教学中,通过个性培养,有助于引导小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并增强美术教学成效。所以,教育教学中,应对个性培养问题给予高度关注。近年来,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所以,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问题的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问题
新时期,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十分重要。当前,虽然部分美术教师意识到个性培养的必要性,但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首先,在个性培养中,未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缺乏足够的思维发展空间,甚至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束缚性的审美标准框架,扼杀小学生的灵感和抹杀天赋。其次,在个性培养中,教师干预较多,难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个性培养中,学生的意识中有教师的个体思想意识,对小学生产生思维干扰。最后,对小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培养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个性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个性性格未能得到科学培养,对小学生健全人格塑造有不良影响。可见,个性培养问题较多。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个性培养的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更加提倡以人为本,即促进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全面发展,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具有重要性。小学美术学科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和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小学生加以个性培养,必须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国外有研究表明,想象力能够赋予小学生以动力,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密切联系,如若不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则难以更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个性培养。首先,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美术学科作为副科存在,往往不能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对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有影响。所以,在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时,应使小学生领悟学习的快乐性和感受学习的魅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主动引导小学生从综合视角思考问题,根据小学生已有认知能力,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而教师应积极走进小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其以鼓励,增强小学生自信心。最后,在美术教学中,可借助第二课堂的魅力,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写生,既能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能使小学生获取一种感性的语言,可增强个性培养的成效。
(二)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应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确保小学生对审美有着一定的认识和见解,以获得整体美感。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诸多美的形式,包括线条、色彩等,但受小学生年龄特点因素的影响,如若在无人引导的前提下,小学生难以发现生活中的美,更无从谈及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等。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首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小学生以自由的审美表达机会,使小学生在长期锻炼中形成自身独特的审美倾向,打破传统审美标准限定性束缚,引导小学生进行审美探究。其次,教师鼓励小学生针对美术作品积极发表自身的审美观点,达到个性培养的目的。
(三)创新个性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个性培养,应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为美术教学增添活力,而且能够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首先,在美术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享受学习的乐趣,对个性培养有利。其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而开展教学活动,既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又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后,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积极搜集课外教学资源,并将其有效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对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在个性化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学效果能够得以提升。如此,为个性培养奠定基础条件。
(四)培养学生的个性性格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美术教学具有无功利性,主要为小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在学科教育中,作用于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指引小学生健全人格。首先,在美术教学的个性培养中,帮助小学生解决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对小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致使小学生可能产生恐惧、厌学等不良心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培养小学生的个性性格,能够使小学生投其所好,更为主动的参与学习,规避不良的心理问题。其次,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可在潜移默化中打破思想桎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情感体验等,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个性性格,为个性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小学校积极开展美术教育,而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培养是尤为关键的环节,不仅能够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个性培养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策略,如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个性审美能力、创新个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个性性格等。
参考文献:
[1]王丽枝.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
[2]刘超,崔加良.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
[3]孙传云.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10,(02).
[4]李传明.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4,(01).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