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数学专业必需掌握的专业基础课,其很多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能应用。因此离散数学的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下文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及课程交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离散数学 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离散数学作为一门数学应用课程,首先我们应该掌握其理论知识,其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最短路径,最优选址,旅行环游路线的实际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具是学习的关键。
一、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课堂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很多的概念、定理、性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在教授《离散数学》时我们多与现实联系,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中国邮递员问题,七桥问题、最优环游、物流配送线路等等。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欧拉回路的问题。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讲授知识点,学生也会立即理解你所讲授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多扩展一下知识的广度,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一问题当前正在研究和发展的情况,并告诉学生这类问题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还可以将离散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中去,通过数学模型达到离散数学在生活中实践的目的。反之离散数学中很多算法能够对数学模型求解有大帮助,并能运用离散数学算法思想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会有较大的转变,学生就会尝试用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大程度的去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先导因此更需要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基础知识。教师的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充实专业内容,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的心态。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提高;知识结构是教育的基础,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教师既要体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及能力的提高,又要体现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涵养。教师只有通过有效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教师在教育的路上能够不断的成长。只有通过教师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的关键。只有高师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效能,才能提高学的素养。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独立意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根据自身所讲授的内容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學中,不断地激发学生想向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积极促进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教师和学生都会进步和发展。教师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在学生核心素养理论的带动下,教师会进行深度的探讨学习,自身的素养得到最大效能的发挥。
四、注重课程交叉
《离散数学》课程可以和运筹学、统计学、数学模型、计算机理论、经济学等很多的学科进行交叉。其中和计算机的交叉最多,我们可以和计算机理论中很多内容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可以应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图论中的很多内容,比如无向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的算法,最短路径,网络优化等问题。还可以将线性代数与图中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比如用矩阵研究图,反之也可已通过图来研究矩阵。通过不同课程的交叉,让学生发现现在学习的很多知识是相通的,现在学习的知识是可以互相求解,相互联系的,没有一门课程是独立存在的。
通过对《离散数学》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对于离散数学的学习热情,学生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不但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学的内容和质量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知道向着什么方向努力。大大的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新形势下的人才,做出相应的改革,做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娜.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2]成尚荣.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
[3]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刚.离散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研究(16G379);作者简介:袁威威,黑河学院理学院数学系讲师,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