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寻本源,构建实效课堂

2017-03-08 22:57杭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姥姥词语

杭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实践性学科。”所以说,对语言文字的揣摩,一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发点和着眼点。

一、依托文本,感受文字魅力

语文课堂上,我总是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文本语言进行探究,在对文本语言的揣度中不断品味文本语言的精妙所在。

在执教《水》的课堂上,我着力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词语的品读,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体悟文字的深刻内涵,领略语言的独特魅力。

师:作者用了四个“滑”字,你从“滑”字中读懂了什么?

生:“滑”字写出了孩子们在淋浴时的感受,也就突显了水的弥足珍贵。

生:“滑”字写出了水的特别珍贵,母亲对水无比节约,才会让水缓缓地滑过。

师:从四个“滑”字,我们读出了淋浴的感受,读出了母亲的智慧,读出了水的珍贵。“饿”又让你读懂了什么?

生:从“饿”字中,我读出了四兄弟对水的渴望之情。

生:在四兄弟眼中,水比食物還要珍贵。

通过对关键词的品读,缺水的苦涩以及对水的渴望深深地刺痛了学生的心,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水的珍贵。

二、联系情节, 丰富词汇积累

新课标强调语言内化要不断地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帮助学生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内化,不断地积累。如此,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我都会根据所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如学习《最后的姿势》,学生进行了描写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的积累,一些词语信手拈来:忠于职守、舍己救人、舍生忘死、宽容大度、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学习《负荆请罪》,进行了表示知错就改的成语的积累:迷途知返、改过自新、痛改前非、洗心革面、悬崖勒马……

只有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融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通过深挖文本,找准潜藏于文本中的“富矿”,学生所积累的内容才会更为丰富和深刻。

三、激发想象, 强化语言训练

想象是创造的先锋。激发想象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而变得生趣盎然。

执教《钱学森》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载有钱学森的巨轮终于靠岸了。就在他双脚踏上祖国土地的一刹那,他内心感慨万千,那一刻,他会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说一说。

生:我亲爱的祖国妈妈,我终于回到了你的怀抱了!

生:我魂牵梦萦的祖国呀,我终于回来了,我定要报答你的养育之恩,让你强大起来!

生:虽然我身在美国,可我的心在中国,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过伟大的祖国。

这样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语文素养不知不觉地提升着。

四、用心引导,习得写作方法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学习和借鉴模仿对象,就是搀扶孩子摘得创作之星的“天梯”。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只是品文读字,更重要的要让学生习得规律,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要带领学生习得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方法。

如《水》这一课,缺水给本村人带来了痛苦,而作者却用极其生动的文字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这样的写法叫“反衬法”。作者用反衬法是为了突出水的珍贵,从而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水。在习作中,倘若学生能运用“反衬法”,文章一定会更生动、精彩。

每一堂课,只要利用文本,用心引导,精心训练,学生就能习得语言规律,掌握写作方法,真实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五、设计练笔,拓展表达能力

语文课上的仿写训练,有效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长年累月的训练中不断地拓展着。

教学《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简单练笔:模仿文中的这个句子,夸夸姥姥其他的剪纸作品。

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利完成了这个写话训练。

你姥姥神了,剪鸟像鸟,剪鱼像鱼,剪只蝴蝶能跳舞,剪只蜜蜂会唱歌。

你姥姥神了,剪老人像老人,剪小孩像小孩,剪个爷爷胡须长,剪个奶奶笑开颜。

系统的练笔训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助燃剂”。

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中,学生的感悟越深入,思维才会越活跃。因此,我们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都要努力让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真实感悟。觅寻本源,从源头上引领真实课堂,构建实效课堂,促进习惯的养成,注重素养的提升,关注精神的成长,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进每一个生命的真实发展,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姥姥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