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金
每年,数万新兵在这里通过魔鬼式训练、极限式考核,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其中包括首次获准上战场打仗的女兵。
“揍她,使劲……使劲揍她!”
教官冲着学员咆哮,也许,厚厚的油彩下,她的脸早已经是青筋暴起、愤怒到通红。学员听话地挥起拳头、朝着对手的头部猛击。
这就是人称“炼钢炉”的最后关卡其中一道。“炼钢炉”长达54小时,是一次严酷的耐力训练和考核,最终将决定面前这些女人中,谁将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
帕里斯岛有大西洋环抱,风景相当优美,看上去像是完美的度假圣地。但是,这里也是海军陆战队队员的训练基地。或者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新兵来这里被“重新编程”。岛上的生活,绝对算不上世外桃源。
三个月间,她们要忍受猎犬般无情的指挥官的呵斥,训练要累到爬不起来。她们的钱包、手机被收走,感情、个性被剥光。
从登上帕里斯岛的那一瞬间开始,她们就不可以再用“我”这个代名词。从此,主语要换成“本学员”,“本学员请求……”、“本学员认为……”,答问要异口同声,行动要整齐划一。南卡罗琳娜闷热的空气中,回荡着她们完成每一项简单任务时重复高呼的指令,从子弹上膛到列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从1918年起开始接受女性,但是,女性仅限于承担文职。不过,随后一个世纪当中,女性的贡献有了长足的增加。
到198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出现第一位女少将。仅仅就在几个星期以前,三名女性陆战队队员加入地面部队作战行列,做好了出征上战场、实打实去打仗的准备。
我开口就露出歉意,“我不是想和你争辩……”话音儿一出,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典型的英国范儿,“但是,你怎么看女战友呢?女人能成为出色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吗?”
我面前这位年轻的指挥官(男)几乎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女士,最重要的是这一点:完成任务。如果你求助、有炮兵来增援,你不会在乎来的是男还是女。如果你受伤、有直升机来抢救,你肯定不会在乎来的那位海军陆战队员的种族、信仰、肤色和性别。”
训练营地另一侧,巨大的游泳池中,一些新兵正在接受游泳能力考核。其中一项,他们要在水下卸掉全身装备:包括衣服、武器、弹药,这一切必须在10秒钟之内完成。
听起来难度相当大。但是,我四下环顾,发现其中一些新兵不过是刚开始学游泳的水平。我心想,如果游泳都不会,为什么要来做海军陆战队队员?
我突然意识到,这里的新兵,“参军”原因也许和英国有所不同。首先,在这里服役四年意味着你未来所有的学费、部分生活费用都会被支付,就好像有了进大学的免费门票。
其次,这些准陆战队队员中许多人真的相信,报效祖國是每个人都该做的。尽力了,然后你可以继续发展,去做律师、教师、或者美发师,实现自己原来的梦想。但首先,必须为国效力。
海军陆战队队员是最棒中的最棒,是所有人都向往的。
帕里斯岛上的礼品店向游客出售的小纪念品比得上任何著名的旅游景点。T恤衫、运动裤、汽车贴片、钥匙链、咖啡杯等等,上面印的字相当自豪:“陆战队员之妻”、“自豪的陆战队员之父”,甚至还有,“我孙女是陆战队员。”礼品店一角摆着袖珍棒球帽、泰迪小熊,上面印有“未来陆战队员”字样。
大门前排着长长的车队,车内坐满了大嗓门的亲戚,车外装饰有横幅、贴纸,昭示世界:“前往帕里斯岛,迎接我们的新陆战队员”、或者“为我们的陆战队员凯蒂鸣喇叭!”
岛上飘来一阵隐隐的歌声,“我曾经穿着褪色的牛仔裤,现在换成迷彩绿……”最新一批陆战队员即将结束残酷的“炼钢炉”训练回营。
睡眠不足、饥饿、脚上打了水泡、腿上磕着伤痕,他们仍然拿出最后的力气唱歌,走过上面悬挂“我们制造陆战队员”横幅的大门。战友们列队欢呼,是发自内心地鼓掌、自豪和喜悦。
阅兵场上,新兵列队站好,受折磨的日子到头了。
通常,我需要从队头看到队尾,寻找一点点感情流露的迹象。但是在这里,绝对没问题。每一名勇士的脸上都挂满了眼泪,不论性别。
他们是美军总指挥特朗普就任以来毕业的第一批海军陆战队队员,其中一些也许会成为上前线打仗的第一批女队员。
未来的日子肯定更有看头。?笏(摘自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编辑/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