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小学 郝想容
第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估算,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如一年级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后,可设计具体情境中可让学生估算,“如果我们班47位学生去春游,有三辆车子分别可以坐30、40、50人,你认为乘哪辆车比较合适?”因为47接近50,所以坐50人的那种车比较合适。学生对春游的事本来就感兴趣,对这样的估算必然会产生兴趣;又如“让学生先抓一把黄豆数一数大约多少粒,再估一估瓶中的黄豆大约多少粒?”让学生动手抓一抓,数一数,然后通过估计瓶中黄豆大约是一把黄豆的多少倍,再进行估算瓶中黄豆的粒数;在学了计量单位的初步认识后,可以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进行估计,如让学生估计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然后比一比;教师的身高是多少,跨一步大约是多少厘米,门大约高多少米,书本的长度厚度大约是多少,橡皮的厚度等。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体会估算的重要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在小学阶段 ,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如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可以让学生估算教室的面积,学校操场的面积;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中,涉及估算的内容也很多,如在三年级“旅游中的数学”从出发乘车、租房、买门票、吃饭、租房到设计旅游计划,都要用估算。
对数学学习而言,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最重要,在教学时,不能把估算只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来训练,而应把它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来研究,来学习,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估算方法。如估计一个苹果的大小重量可用“经验法”估算;操场的长、宽是多少可用“目测法”或“步测法”进行估算;估计一张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估计一个体育场有多少个座位等可“将整体化为相等的局部,通过估计局部的数量进而准备整体的数量”;在计算题中,可用“观察估算法”,该方法是根据算式、数据的特点,从整体或局部对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判断结论。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位数估算。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326÷18=47,被除数前两位73比18大,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以判断商“47”是错误的。二是根据尾数估算。如428×37=15833,积的末尾应该是6,而这里是3,所以是错误的。
由于每个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的不同,估算时,必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地开展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同时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有这样一道题:学校要买一种价格为39元的科技书24本,请你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学生甲是这样估计的:把39看作40,把24看作20,大约要准备800元钱;学生乙是这样估计的:把39看作40,把24看作25,大约要准备1000元钱;学生丙是这样估计的:把39看作40,40×24=960,大约要准备960元……通过三名学生的交流,学生们逐渐体会到了学生丙的估计更接近准确值,更有说服力。交流时,有的学生的估算方法对其他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有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启发下,又能得到新的估算方法;交流时,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
估算习惯的养成和估算能力的提高,标志之一就是会自觉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平时注重训练,逐步使学生形成“学习估算,运用估算,体验成功,养成估算习惯,进一步学习估算”的良好习惯。如四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教学时有这样一道题: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很容易就列出了算式,但对于计算却还不会。于是,我先请学生来估计一下它的结果,学生甲是这样说的: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因此它的结果应该比2000大;学生乙是这样说的: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因此它的结果应该比2400小一点;学生丙说:我把他们两人的结果综合起来,这个算式的结果应该在2000~2400之间……针对这一估计结果,学生展开算法的研究。在算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根据估算的结果,对自己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由此来判断计算方法的正误。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会逐渐培养学生在做题前估计结果,在计算结束后运用估计结果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为了生活服务。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现实,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应用估算。如集会时,可以估一估学校的人数;看电影时,可以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数;放学路上,可以估一估所需的时间、学校到家的路程;在购物时,可以估一估所需要的钱数;外出旅游时可以估一估所需费用等;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前,可以经常让学生展开估算,形成一种氛围,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讨论,在这样的估算氛围中学生会对估算加深印象,逐步形成估算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