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红波,周志英,吴荣梅
(浙江万里学院 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地方高校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实践培养路径选择
吕红波,周志英,吴荣梅
(浙江万里学院 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须更注重于实践。本文立足于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建设构建实践体系,从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实地训练和个性能力展现四个层次为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构建框架,并进一步分析实践培养路径。
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培养路径
2015年11月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表明,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之间存在差距,需要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进一步培养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应顺应当前形势,将培养符合地方发展人才的理念植入教育体系,同时积极探索校政企协同,实现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互补、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融合、专业发展方向与服务地方经济相匹配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协同,在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专业结构合理化设置、课程体系内涵精细化设计方面,朝着“校企合作”、“专业职业联盟”的产教融合方向发展[1]。
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问题很多,较为突出的是电商人才欠缺实践运营与管理能力[2],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的选择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多方位、差异化、由学生自主选择性的提供实践培养路径。
应用型高校的实践体系通常可按照“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实地训练—个性能力展现及综合能力提升”四个渐进式层次设置课程。其中的基本技能训练设置一些与主干理论课程同步的实验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理论课程内容;综合技能训练包括网络营销应用、电子商务综合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实地训练包括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与企业共建创业班、合作授课等环节,既可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活动的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多专业协作、资源共享、真实有效的实战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实际工作岗位的感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战中大大提高;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爱好选修,充分展现其个性特点,提升其创新能力。因此,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1 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改善和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按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虽培养了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企业仍招聘不到满意的学生。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零散,不能相互融合贯穿,毕业时缺乏综合运用知识进行项目设计和开发的能力,难以满足当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需求。
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大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融合和创新创业能力,尽可能缩短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期。在制定的培养方案中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既突出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服务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效融合,深化实践课程体系在理论体系中的内涵,实现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体系。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训为纽带、以多元平台为支撑、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拉动式新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2 搭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实践基地
作为四个渐进式层次中的实地训练平台,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手段。校企合作环节有利于改善学生专业技能与理论教育脱节带来的问题,提升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化合作以及职业道德。因此,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和企业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深入,同时在相互协同的过程中可进一步明确企业在电子商务人才能力培养上的需求。
地方高校可与电子商务协会、地方电子商务产业联盟等行业协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电子商务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签署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学生能够到不同企业进行实习提供平台。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共建实验室、共享实验软件,全面提升实践效果。在电子商务技术培养部分,可引进中国软件专业水平(资格)考试,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电子商务师和电子商务设计师的认证考试。
1.3 开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电商产业由于各类电商节大促活动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可满足区域电商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节日性”短缺,在满足企业临时性人力资源需求的同时,地方院校可进一步延伸实践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采取“3+1”“2.5+1.5”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3+1”“2.5+1.5”模式是校企联合培养的载体,学生前期以在校进行课程学习和校外引入企业经理人的相关基础理论为主,后期到校外合作企业开展电商或跨境电商领域的实习实训,最后半年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可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展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校内课堂教学和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与合作企业共同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全程进入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和操作。以“电子商务大讲堂”为平台邀请电子商务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和业务骨干走进课堂为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服务及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授课。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办班,通过在企业实习和顶岗操作,进行定制化人才培养。
依托“3+1”或“2.5+1.5”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实践项目选题,可以进一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基于地方高校四年级的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选定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可根据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能从企业中获得一手资料,结合学生兴趣、学科基础和研究能力,真正将个性能力展现及综合能力提升结合到实处,力求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实现校内外双导师共同指导、评审论文。聘请与行业对接选题的相关校外导师组成指导小组,紧密结合项目实践情况,校内外协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学位论文的指导任务,并共同参与论文的评审和答辩环节。
2.1 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现理论向模拟的转化
开展学科竞赛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将课程理论体系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深化应用,将知识有效向产业靠拢。另一方面将学生从单方面的灌输式输入,变成输入与输出结合,并结合学生个性化的兴趣爱好,从知识传输模式转变为知识索取模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求,实现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点。
在各类校内外学科竞赛模拟创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训练的内容向创业训练变迁,形成理论—学科竞赛模拟创业—创新创业训练—实体创业的培养路径。因而参加各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其创新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自身知识体系的欠缺,从而构建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综合性和发展快速的角度,也需要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转化。
2.2 搭建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和校内创业平台,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迁移
在校内培养方案中,需要多元化、多渠道拓宽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环节。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通过相关的鼓励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动手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中,设立从理论基础、校内实验实训环境到校内创业中心和校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扶持,支持项目的创业孵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公司化模拟到实际公司注册运营全方位的扶持。
在校内外引入校园电子商务创业,提供一个真实有效的实践平台。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计算机网络、物流、贸易、营销、管理等知识,因此,校内外创业环境的搭建,可以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缺乏,通过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理论与实践结合,项目模拟与实操结合,通过在实际环境中的实践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2.3 跨专业性技能培训,实现人才实践培养单一向综合的实施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性,一般地方高校在师资配备上,难以全面满足对电商产业各类人才特殊技能的培养,如:多媒体美工类、外语外贸类、IT技术类,等等,一般高校仅能满足电子商务基础类课程和少数类别的技能培养,因此,一方面可以将校外企业专业技能经理人引进课堂,同时也可以通过高校电商产业联盟或高校内部跨学院师资联合进行培养。在艺术设计类、广告类专业学院开设跨境电商用户界面化设计模块方向技能与实践课程,在外语外贸类学院开设跨境电商运营与管理模块方向课程,在计算机学院开设跨境电商IT方向课程,培养综合性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实现跨专业性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多层次校内外实践环境,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同时通过构建实践培养路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内外实践和创新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其社会能力。本文先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从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实地训练和个性能力展现四个层次为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构建框架,进而给出了从学科竞赛出发的校内基础理论培养,到校内外创业平台从理论向实训的变迁,最后给出了跨专业个性化人才实践培养综合实施的三实体系。
[1] 赵健.应用型高校人才协同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7,(01):59-62.
[2]吴清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专业发展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 2015,(02):37-41.
Practicetrainingpathselectionofappliede-commerceprofessionalsinlocalcolleges
LV Hong-bo, ZHOU Zhi-ying, WU Rong-mei
(College of Logistics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actice.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commerc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ramework of basic skills, comprehensive skills, field training and individual ability to cultivate the construction framework of application talents,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training path.
Applied colleges; E-commerce;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training path
G642
B
1674-8646(2017)19-0074-02
2017-09-08
2015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G2015138);浙江万里学院跨专业跨境电商特色班项目
吕红波(1978-),男,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