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及其培养路径

2017-03-08 16:59王亮停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王亮停 张 玲

当前,随着我国大学的大规模扩招,本科招生规模已占高考学生总数的近50%,使得高职大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已降至200分,而高职院校单招生的素质普遍不高,导致高职大学生的学生素质急剧下降。许多高职大学生没有基本的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更谈不上职业兴趣,这严重地制约了高职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有违党和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其能否成才的关键环节!

一、职业兴趣的含义和类型

兴趣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现代心理学兴起于欧美西方国家,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最早研究兴趣的心理学家,他于1912年就开始兴趣与活动的研究,提出了活动动机、活动结果等与兴趣的关系。其后随着职业的日益细化、应用心理学运用的愈加广泛和心理测验在就业中的广泛应用,作为兴趣重要分支的职业兴趣日渐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职业兴趣指一个人在探究某种职业活动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个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是一个人对某种专业或职业活动的喜爱程度,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迄今为止心理学家对职业兴趣的研究已逾百年,研究已相当深入,研究结果相当丰硕。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职业兴趣分类方法主要有:Thurstone 的科学、语言、群众、和商业4类分法;Holland的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和传统型6类分法;Brainard的商业类、机械类、艺术类、科学类、自由职业类、农业类、个人服务类7类分法;Roe A的艺术类、服务类、商业类、组织类、技术类、户外类、科学类、传统类8类分法;Super 和 Crites的科学类、社会福利类、文学类、材料类、系统类、社交类、艺术表达类和艺术解释类8类分法;Kuder 的户外类、机械类、计算类、科学类、说服类、艺术类、文学类、音乐类、社会服务类、公务类10类分法;Gati的层级模型理论和Tracey-Rounds的球形模型理论。其中Holland 的职业兴趣6种分类方法影响至深至巨至广,为世人普遍接受和运用。

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是一种职业人格理论,又叫人格与职业环境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兴趣是描述人格特质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关于职业选择中最重要的人格的一种更广的概念。人格被看成是由兴趣、价值观、需要、技能信仰、态度和学习风格组成的,但对于职业选择而言,兴趣是‘入职匹配’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格。 认为职业兴趣和人格特质意义趋同,是人格特质和工作环境的一致,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可见,该理论“强调职业人格与工作环境的匹配”。该理论认为“职业兴趣可以划分为6种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3]。现实型喜欢从事具体工作,厌恶理论和教育工作;研究型喜欢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厌恶从事具体的机械性工作;艺术型喜欢从事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工作,厌恶从事程式化和系统化活动;社会型喜欢从事教师、医生、接待等经常与人打交道的社会工作,厌恶从事机械性强的工作;企业型喜欢从事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工作,厌恶从事被领导及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传统型喜欢从事程序明确的程式化工作,厌恶从事无规则及创造性工作。

二、职业兴趣的特征

职业兴趣作为兴趣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自己显著的特征:

1.职业兴趣的时代性

职业和兴趣都是非常古老的概念,自从原始社会产生三次社会大分工以来,职业兴趣就产生了。其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业不断分化,职业兴趣也越来越宽泛,职业兴趣的时代性特色也愈益明显。不同时代统治者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同,喜好不同,社会风尚和风俗习惯也有差异,导致职业兴趣出现时代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也日新月异。但不管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如何变化,其改革创新的时代性特征只会越来越越明显。

2.职业兴趣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人们的家庭出身、社会背景、教养方式、社会阅历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异,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道德、思想和态度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因此,职业兴趣的个体差异性非常明显。在现实生活中,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也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充分体现了其职业兴趣的个体差异性。

3.职业兴趣的稳定性

兴趣本身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因此作为其重要分支的职业兴趣也具有极大的稳定性。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受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经形成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融入人们的个性禀赋之中予以固化,改变起来绝非易事。当然职业兴趣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稳定性,而非绝对稳定不变,只要以上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高职大学生欲改变职业兴趣的主观意愿特别强烈,其职业兴趣也是可以加以改变的。

4.职业兴趣的事业助推性

高职院校运用霍兰德等人的职业兴趣理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对国家、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大学生均起到了事业助推器的作用。对国家而言,能顺利实施“学校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高等学校要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4]等路线、方针、政策;对企业和高职院校而言,能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校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对高职大学生而言,有助于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要,促进其尽快成长成才。

三、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影响因素

笔者在做有关职业兴趣的河北省教育课题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有关的专著和论文,并对河北省内外四所高职院校5000多名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认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个性特征、学校地理位置、大学特色及其服务对象、职业认知、所学专业、社会实践、性别差异等因素均是职业兴趣的影响因素,具体说来:

1.家庭环境

孩提时代,每个人就有自己初始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以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其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虽历经改变,但越来越科学合理和接近现实。影响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家庭环境主要包括:父母及家人的职业、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满意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水平等因素对高职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及家人的教育引导与教养方式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及生产生活状况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家庭环境对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影响巨大,是影响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使其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浓厚的职业兴趣。

2.学校教育

高职大学生从学前教育开始,历经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几个阶段近二十年的学校教育,其在学校的时间远多于在家的时间,学校环境、老师和同学等因素对其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的影响也十分大,是仅次于家庭环境的第二大因素。学校是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地方,高职大学生在学校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尤其是处于今天知识大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大学阶段,新知识、新技能、新职业、新工种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学校和老师对这些知识、技能、职业、工种的介绍、推荐和引导直接影响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的向往和选择。同时大学同学相互交流知识、技能、专业、工种、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等信息,对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选择也具有重大影响。

3.社会环境

社会对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影响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职业形成、发展、分化;社会风尚、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种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及工资福利待遇等。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具体的、现实的,高职大学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但面对社会环境的现实状况,有时他们将不得不重新思考甚至改变其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以适应社会和个人现状。

4.个性特征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均有自己独特的家庭教养方式、教育背景、地域特色、生活阅历等,形成颇具特色的个性特征,它也是影响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重要因素。影响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道德、思想和态度等非智力因素。这些个性特征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伴随其终生的,对高职大学生来说,还将影响他们将来就业和创业。

另外,高职大学生的学校地理位置、大学特色及其服务对象、职业认知、所学专业、社会实践、性别差异等也是职业兴趣的影响因素。

四、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职业兴趣对国家、企业、高职院校、高职大学生个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职业兴趣的养成受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对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能力偏低、学习习惯匮乏的高职大学生来说,养成浓厚的职业兴趣并奋发图强以冀将来有大的作为绝非易事。笔者以为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和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教育培养工作

当前,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严重不足,各高职院校软、硬件设施严重滞后,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技术过硬的“教授”、“工程师”、“技术骨干”严重匮乏,教材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长期以来国家不允许高职院校升本,本科大量扩招等因素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急剧下降,难以适应岗位需要。因此,近年来,我国有不少高职院校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境而有“关门大吉”之虞。当前我国的社会现实是研究型本科生、研究生大量过剩难以就业,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工人缺口较大而高职大学毕业生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出现了“人找岗位”和“岗位找人”的两难困局。要解决这一难题,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压缩研究型人才的招生比例,允许满足相应条件的高职院校升本甚至招收研究生,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和职业兴趣,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另外,政府要加大纠正社会上“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不正之风的宣传教育力度,坚决遏制各地各单位在工作招聘中出现的歧视高职大学生和专科起点的本科生、研究生之风,大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之风,营造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

2.家长要重视高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高职大学生尽管在校期间远离父母,但家长也要关心子女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尤其要高度重视子女的学习状况和职业兴趣的培养状况。高职大学生一入校就有自己的专业,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的形成和培养十分重要,尽管大学和老师对此责无旁贷,但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平时要多打电话提醒和告诫子女职业兴趣形成和培养的重要性,寒暑假要帮助和推动子女落实职业兴趣的形成和培养。

3.高职院校及其教师要合力培育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兴趣

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组织各级技能大赛等多种渠道宣传职业技能和职业兴趣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兴趣;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放下身段,和学生融为一体,构建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知识的“领路人”和技能的“传帮带”能手,让高职大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以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职业兴趣。

4.高职大学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培养稳定的职业兴趣

高职大学生也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认知,努力挖掘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中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其家庭背景、社会阅历的独特优势,结合其所在学校地理位置、大学特色及其服务对象、职业认知、所学专业、社会实践、性别差异等因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培养稳定的职业兴趣。

[1]侯琦.大学生求职如何避开就业陷阱[J].心理科学进展,200,(16):5

[2]王云鹏.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12

[3]Holland J L.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3

[4]李娟,王介石.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7):111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