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应把握五大关系

2017-03-08 14:43韩效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韩效锋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应把握五大关系

韩效锋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当今时代境遇下,面对价值多元、技术变革、媒介更叠的社会特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性与知识性、主导性与开放性、理想性与现实性、传统性与创新性、整体性与个体性这五大辩证关系,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五大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分析其特点、把握其规律,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党的真正优势。当今利益格局的分化变革、社会思潮的相互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和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深入进行。为了增强大学生知行合一的真切性,铸牢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处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

一、政治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政治性是其首要原则,这是由阶级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的。知识性是其基本要求,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基础理论决定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阶级所服务的,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历史性和政治性。邓小平早在1978年就强调:“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②可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当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认同和认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促使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始终坚持政治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增强其辨别是非、善恶、假丑的能力,彻底改变大学生存在的理想信念淡薄、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的现象,促其以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不断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不断向党和国家靠拢。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只有坚持政治性方向,才能培养大批可用之才,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尤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例,在“05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原理”、“概论”、“纲要”三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原理”是“总纲”,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纲要”是“过程”,着眼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概论”是“结果”,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及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切实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方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性是原则,知识性是手段,二者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知识传输必须坚持政治导向,才能巩固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政治教导也必须通过知识普及与教化,方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两者结合的程度,关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关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振兴。只有将“政治性”与“知识性”结合起来,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要杜绝两种割裂政治性与知识性之间联系的行为:一是只顾政治性的遵守,而忽略对大学生知识面的传导和教化,甚至排斥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交流和吸收借鉴;二是只顾知识性的普及,不分好次宣扬非主流甚至反动的价值观念,弱化甚至丑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功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教学和科研中要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避免教学与科研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切实增强解答学生现实困惑和疑虑针对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及时发现和研究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与学术性,开拓新的理论解释路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底蕴。

二、主导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在改革的日益深化和文化全球化日益扩大的时代境遇下,在校内校外都普遍出现价值多元、思想错乱等影响大学生确立正确思想意识的不良因素。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其有别于单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必须坚持宏观意识主导性与具体方法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遵守中央指示与自我个性相结合,具体实施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坚持求同存异,以我为主的原则,吸收非主流思潮的合理之处,为我所用。

辩证唯物理论认为,共性是指普遍性,个性是指特殊性,两者密切关联、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央制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作为普遍性、基础性的理论方针,为我国高等教育规划了内容,指明了方向,标注了性质,奠定了基础。但正是由于这种基础性指导方针,使得各高校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千篇一律,趋于统一,缺乏个性和创意。难以做到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具体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展现出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国家教育方针主导下,秉承开放理念,结合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结合本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共性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只有把握这种主导与特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落到实处小处细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与广泛性。

在矛盾统一论中,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着思想教育的话语权。在新时期,我国的主流价值体系不断得到巩固、完善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理论成果。但同时交流媒介的拓展、信息的交互迅捷,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受到挑战,例如新媒体拓宽了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形成了流动的思想体系,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创新发展和社会创新进步有积极作用。但网络信息的片面性、反动性,西方思潮的渗透性,再加上我国改革而凸显的内部矛盾,极大干扰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工程,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再则,大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定型,对各方面影响总是根据自身需求而进行取舍,最后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必然出现多样化,甚至怀疑、反对和抵制马克思主义。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③这就需要处理好适应性与纠正性、主导性与开放性的辩证关系,既要防止“多元化”倾向,又要避免“一刀切”现象,这就要求在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普遍性内容,为我所用,以我为主。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增强自我明辨意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在与现代生活对话中完成人格塑造。既避免只讲主导性、排斥多样性,也要努力坚持主导性、扩大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行。

三、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育“四有”大学生为目标,教育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包含了对学生发展的未来期望,具有现实超越性。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是基于现实问题而具体开展工作、进行教育的,不可能也不允许脱离现实而只谈理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务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就是把虚做实,这就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与实际效果差距较大,出现理想与现实脱节的现象。理想性需以现实性为基础,但也是对现实性的理论深化,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握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度。在当前理想现实统一中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偏颇,突出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足、懂的不多、把握不准、信仰不真等方面。必须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能在解释现实、回答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探求理想未来。

首先,真学是基础。只有真学,才有可能真懂、真信、真用。真学就是要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践行,在深刻领会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地回答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必须肯下苦功夫,刻苦学习经典著作和党中央最新讲话精神。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在经典著作的学习过程中要带着浓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学出真成效。其次,真懂是前提。真懂,就是钻研问题要勇于较真,力求精益求精、融会贯通,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下功夫。做到真懂就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不只是理解理论的字面意思,把理论当做一种知识去记忆,而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深刻学习和传授理论。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自己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学懂弄通了,才能把晦涩的理论讲得通俗,使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懂得学生,关爱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读懂学生的需求与渴望、学生的困惑与迷茫,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及时准确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再次,真信是关键。真信,就是要态度坚决,行动自觉,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上下功夫。高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正如方永刚所说:“理论传播最讲究心口如一。要让别人信你讲的东西,首先要发自内心地信自己说的每一句话。”④思政课教师要在真信上下功夫,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只有真信才有动力,才能不断促进自己成长。最后,真用是目的。真用,就是在真学、真懂、真信的基础上,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在改造主客观世界上下功夫。毛泽东既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更强调在实践中的运用,他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⑤一方面,思政课教学一定要与实际结合起来,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讲明白、讲透彻,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针对社会上盛行的各种错误思潮,大学生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不断增强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传统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对不同问题有不同方式。长期以来,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和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榜样教育、塑造校园育人文化、德育为首的原则等,这些都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财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四有”青年,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但教育的具体指导方针要因时而变、因地而变,面对不同时期的时代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方法也需要不断跟随现实发展的需要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当今大学教育国际化和改革的全方位不断深化的趋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需要新观念、新理论、新内容,更大限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目标和任务。所谓发展,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创新,主动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理论,走出新路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党的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即有所区别又不断创新,这就要求做好从历史向现实的过渡,处理好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在现实中发扬优良。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结果,无论是方法指针,还是内容形式,都应该坚持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扬弃、不断创新中才能得到不断成长壮大的。在市场经济时期,我们的教育工作也不断改进与发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时代在变革,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拓宽新的教育渠道、提出新的教育理念。首先,新时代赋予教育新内容,并对原有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授内容,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其次,在新媒体时代,教育方式日益多样化,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不断寻求和拓宽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再次,面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时代化,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营造教育新氛围,在始终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下,把握学生现状,探索教育新机制,有针对性的更新教育理念,做到有的放矢,并不断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避免自大和自满心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事实证明,离开传统,割裂过去,就会丧失根本,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充分吸收过去优良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坚持主方向,把握主脉搏,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不断发展,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新时期,要在继承历史教育经验的成果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创新特色理论,赋予新的内容,具体实施各项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和社会实践之中,抓好“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工作,使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的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在现实创新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内部各个层面和要素的有机整合关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能否顺利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也就是确立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和教育主体,通过多维度、多途径、多平台的整体规划解决大学生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是非曲直等矛盾。

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形成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其矛盾就在于社会发展的多变性与自身思想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⑥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要从净化社会风气、塑造校园育人环境、营造家庭氛围、提升个人品行这四个角度入手,做好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这四个维度的贯通衔接环节,宏观上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多学科相互交叉,不断传输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共同作用于大学生这一现实主体目标,使大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自身的认可度和接受性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⑦矛盾的解决是由内部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的积极需求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接受的内在促进性,因此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求知欲,使“师本”观念让位于“生本”观念,营造自身需求的内在环境,加强自身教育,从而实现外部理论内化为内部认知。环境创造人,环境对人及其思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统一,外化与内化的统一,形成良性环境熏陶感染体系,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包含着小学、中学、大学以及低年级、高年级等纵向发展脉络和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横向贯通脉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各个要素目标的汇集和升华,总体效应是各个要素作用产生的合力,这些部分的相互作用,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体系,促进各个要素的有序组合,同时加强个体完善,保证各个阶段的渐进性与层次性;同时,整体要制定合理的目标,能够为个体现实的满足和实现。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征,整体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在坚持“大班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条件,合理地“开小灶”,尊重学生个体意识,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教育。真切的践行“三贴近”原则,本本色色地走近学生,平等开展对话,进入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内心的被关注感。开展集体教育,注重整体学生,让学生参与集体,是建立互动参与式教学平台的基础;进行个性辅导,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提高学生的“内省”力,才能将内化用到实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切合大学生成长特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实效性与针对性。

总之,在当前时代境遇下,要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践行,必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是长期不断熏陶的结果,要牢牢把握这几个关系,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注 释:

①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4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1页。

③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 秦若云,李卿:《信自己讲的理论》,载自《解放军报》,2007年4月29日,第1期。

⑤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5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9页。

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8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 秦若云,李卿.信自己讲的理论[N].解放军报,2007-04-29,(1).

[8]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9]黄蓉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5,(2).

[10]吴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9).

[11]安德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1,(9).

[12]燕爽.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几个重大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13]张书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处理好八种关系[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度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175245004)

韩效锋(1992-),男,河南平舆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