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英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安全管理重点分析
张淑英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骨科一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目的通过探讨骨科安全隐患因素,确立骨科安全管理重点,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核心制度与《十大安全目标》等相关制度条例,查找安全隐患,提出管理重点,进而确定管理重点,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结果 我们依据骨科特点,结合骨科患者的特征,对骨科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定期的查找分析与讨论,结论 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评价整改,提出安全隐患,确立骨科的安全管理重点,从而提升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念,进而确保了优质的护理水平。
骨科安全隐患,护理安全管理重点;骨科护理
随着社会进步,骨科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法律法规不断地健全,使得医患的矛盾与纠纷不断出现。随着卫生行业不断发展,骨科患者的需求不断扩大,在临床一线医护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从而保证骨科护理的安全与优质。骨科患者特点有在院时间长、恢复慢,各种病情表现差异,这样骨科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也不同。随着全国三甲评审工作的开展,不仅提升护理安全质量,提高管理水平,而且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制定和应用各项制度是防范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针对我院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重点,现报告如下。
科室护理人员结构特点,普遍年轻化,知识结构层次不同,操作技能薄弱,预见性差,工作优越感强,安全理念薄弱,对慎独精神掌握不到位,遇事应变、应急能力较差,没有较好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年资低的新招护士,包括护理实习、进修生均成为管理的重点人群。同时,骨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长,对预后期望值高,护理上稍有不慎即可发生并发症,即可引起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理论水平不同,决定了护理文件的书写水平差异,但其作为医院的重要文件,护理记录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均可引发纠纷。
科室环境、仪器、设备等使用中,也可引发护患之间的纠纷,加之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活动不便,身体虚弱等,更容易发生一些护理中的安全问题。
骨科护士年资低,工作经历少,操作技术水平有限,自身知识水平又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在平时工作中不注意实践交流与总结经验,就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给患者带来不满意与痛苦,故由此产生纠纷。
(1)消除隔离: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均要处于无菌的病房,即有利于愈合又防止交叉感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知晓相关知识,定时进行消毒处置,但是临床护理中,却因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有限而致工作履职比较不到位,这也增加发生隐患的机率。(2)职业暴露:骨科患者术前或术后出血较多,护理人员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泌物接触的机率高,加之个别患者有传染病时,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概率明显升高,也会造成安全隐患。(3)药物方面:随着新特药不断涌入,护理人员对新药相关知识不及时了解,也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升高。(4)标本采集时,凝集与量多少不合格现象均会造成安全隐患。(5)护士知识结构不健全,法律意识谈薄,不懂得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如何保护患者权益所致。
结合《十大安全目标》精神,建立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特点:(1)制定了“慎独为关,仁爱为本”的理念;(2)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3)制定“只扎一针”制度等。
(1)加强培训、学习;(2)加强理念和观念;(3)合理人力资源调配;(4)其他方面。
3.1.1 落实重点患者、特殊患者安全管理
侧重皮肤、用药、病情观察、引流管、出入量、交接班等。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防范与减少跌倒、坠床事件,加强预防措施。落实置管患者管理。落实重点护士(低年资、工作能力差护士、有特殊情况护士,实习进修护士的安全管理。
3.1.2 落实重点时段管理
注重治疗高峰、交接班、夜班、节假日等。
3.1.3 落实重点环节管理
注重治疗、围手术期管理、标本采集等。
落实毒麻药、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药品安全管理。处方与用药医嘱正确执行。侧重口服药静脉用药、输液过程应急预案等管理。严格遵守用氧安全,确保各项仪器设备等使用安全。严格消防安全,防水、电、火、窃、纠纷、信息瘫痪等应急管理。
重视洗手,预防锐器伤,预防院内感染,做好感控。落实耐药菌患者消毒隔离管理,垃圾桶标识,垃圾分类处理管理,做好患者终末消毒管理。
建立与完善特殊情况下的医护间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防范与减少管路滑脱的发生,落实标识管理。做好评估风险,落实预防措施,做好文书书写管理。按时巡视与观察,落实健康宣教,履行告知与提醒,引起患者与家属的重视。
落实护士应急能力培训,掌握常规应急知识。掌握三基知识,巩固专科护理流程。做好围手术期管理,严防手术相关差错与事故发生。
严格遵循护理技术规范。掌握常见护理技术的并发症,做好防范。掌握科室常见疾病并发症,落实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安全。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正确处理危急症患者的各项问题,实施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掌握危重症指针,提高警惕,确保安全。
R473.6
A
ISSN.2095-8242.2017.058.11465.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