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巍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探讨
王泽巍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闽南民间信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旅游开发的视角对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探讨,这在本区尚属首例。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闽南地区进行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的开发具有优越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最后本文提出了整合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以期促进闽南文化发展。
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逐渐兴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社会和文化因素。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事象,民间信仰是反映广大民众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整个中国民间文化史中最生动的部分,深刻影响着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人旅游活动史上,民间信仰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现代旅游业中民俗旅游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福建七大特色文化之首的闽南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从旅游视角对闽南民间信仰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有助于增强闽南文化圈对外部的吸引力。
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多维化的趋势,因此对其定义亦呈现多样化。从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学理出发探究民间信仰的本质特征,其概念的界定有不同面貌,民间信仰的名称也随之有多棱面的表述,如普化宗教、民间宗教、民俗宗教或更宽泛地称“民间宗教文化”。概括而言,民间信仰是对民间拜神活动的归纳和概括[1]。闽南民间信仰是属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它包括泛神崇拜与一些敬神习俗等。闽南自古以来就迷信鬼神,崇尚祭祀,乞求巫神,民间凡事皆喜求神拜佛,崇拜的神明多达210种,有自然神、灵魂神、庶物神等[2]。上至天庭阳界下到阴曹地府的各路神明,构成一个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仰体系,如生病要拜医神如保生大帝、广济大师,居家要奉门神,如钟馗、尉迟恭等,经商要敬财神,如赵公明、关公,赴考前要祭文神,如孔子、魁星爷,练武要崇祀武神,如关帝、城隍爷等等,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博取功名到消灾解厄,凡事都蒙上一层浓厚的神明保护色。
作为旅游资源,民间信仰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一般是称为宗教旅游资源或是民间宗教旅游资源。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民间信仰旅游资源的定义可引申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民间信仰的事物和因素[3]。这里的事物和因素既可以是物质文化,也可以是依附在物质实体上的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民间信仰的祖庙、祖居地、归葬地、建筑、文物、附属场所、商品等,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伴随民间信仰而产生的信仰活动、表演艺术、传说文化、习俗等。这些事物和因素在现实条件下或者未来的开发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讲,民间信仰文化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1]。
闽南目前最有影响的民间神祗主要有:水神妈祖、保生大帝、开漳圣王陈元光、关帝信仰、清水祖师、三平祖师、王爷信仰等[4]。与这些民间信仰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如下:
从狭义上说,闽南为厦门、漳州、泉州三个行政区域;从广义上说是指闽地之南。本文主要分析狭义的闽南地区开发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条件。
闽南民间信仰属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器物崇拜、祖先崇拜、历史人物崇拜、神仙崇拜、民间传说神崇拜、城隍爷崇拜、王爷崇拜、乡土神崇拜、孤魂崇拜、开基始祖崇拜、行业神崇拜等等[1]。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按信仰对象主要分为妈祖文化旅游资源、保生大帝文化旅游资源、关帝文化旅游资源、开漳圣王文化旅游资源、王爷文化旅游资源、活佛文化旅游资源、尊王文化旅游资源[3]。
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岸线绵长,港口星罗棋布,在五代时已经开始对外通商,到了明清时期,大批闽南人下南洋、过台湾,闽南文化随之广为传播。民间信仰随着移民漂洋过海,成为维系海内外华侨华人和台湾同胞情感的纽带。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对海外华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闽南主要指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地处福建南部。毗邻台湾,南距香港251海里,东距高雄165海里,台中135海里,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海上门户。厦门交通便捷,历史上曾为我国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现已形成较完善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位于厦门岛东北部,距市区12千米,是国家二类干线机场。厦门站为一等站,是鹰厦铁路、福厦铁路的起终点站。公路运输四通八达,厦门港实行24小时通航。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北距泉州中心市区12公里,与周围的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相衔接。324国道、泉南高速公路、泉厦高速高路、厦沙高速公路、泉州环城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轻轨都为泉州的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漳州交通发达,距厦门国际机场48公里,距漳州港35公里,国道319、324线横贯南北,鹰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贯穿全境,厦漳、漳龙、漳诏高速公路在辖区内交汇,是连接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的交通要道。
闽南地区地势相对全省其他地区较为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福建省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夷”。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漳州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
闽南地区号称闽南金三角,经济走在全省前列,闽南三角区三个城市所覆盖的区域,人口1400万,目前经济总量占全省40%以上。根据《2015年福建省各地市GDP数据一览》,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前四名,闽南三市占据三名。其中泉州市GDP达6137.74亿元,同比增长8.9%,已经连续领跑福建达17年[5]。雄厚的经济基础为闽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闽南金三角地区逐步共享基础设施、实现产业互补,这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将大大增强,并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闽台经济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同质产品的开发,对资源认识的异化;旅游产品层次偏低旅游吸引向性低;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缺乏文化内涵;缺乏长远规划,盲目开发。笔者对此提出如下对策:
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中不少资源是没有明显的行政界线的。要想发展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三地政府必须有合作意识,实现共赢发展。三地旅游业发展各有所长,行业规范体系参差不齐,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极为不利。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协调三地行业规范体系,制定共同的或者可以参照的行业规范标准。
三地政府还应加强调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已制定的旅游规划的基础上,规划、制定民间信仰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对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优化组合相关旅游资源,实现整合与开发并行。在开发过程中,三地政府部门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组织协调产业引导、招商引资等事宜,为开发资金的筹措创造良好条件,广泛动员各界力量,聚集社会资金,采取多渠道开发模式,加大对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投入。
闽南三地同城化进程正在逐步实现,在各自保持行政上相对独立的基础上,经济上加强合作,产业共融,利益共享,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渐进的过程。三地同城化,信息的畅通很重要,因此要保证三地交流通道的畅通,才能更好地为各方服务。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信息沟通、民心相通,将使闽南三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很多是跨行政区划的,所以三地旅游有关企事业单位应该搭建旅游资源共享平台,不再各自为政。例如妈祖信仰、保生大帝信仰,不要再去争正统与否,而是共享资源,发挥各自特色,互通有无,从而实现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健康有序发展。
闽南三地应打破地域界限协调发展,总体进行旅游分区。根据各大民间信仰在民间的影响力可分成妈祖文化旅游区、保生大帝旅游区、关帝文化旅游区、清水祖师旅游区、开漳圣王旅游区、三平祖师旅游区等。每个旅游区都有自己的鲜明主题,有利于提高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形象感知。
所谓异质产品即独特性产品,这体现旅游产品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原则。异质产品是本旅游区独一无二的,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是通过努力也难以开发的产品,这是旅游产品长远发展的根本。目前闽南地区在民间信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雷同开发,如厦门和漳州为争保生大帝的故里,明争暗斗,开发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进香朝拜。一个是出生地,一个是成年活动地,两地应该利用各自特色,结合当地其他旅游资源,设计异质产品,防止产品雷同,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当前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是朝圣旅游,对非信徒的吸引力非常小。而在朝圣旅游中,主要是进香旅游,注重迷信的一些仪式,而文化内涵方面偏少,香油、占卜、还愿、捐赠等是其主要的旅游收入。如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千家宫香火鼎盛,影响遍及海内外,但是有关研究人员实地调查时想要查看族谱,了解宫内所供奉神像的历史渊源却无从考证。这反映出产品开发还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和比较初始的阶段。文化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为了适应游客的市场需求,要对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产品进行整合,将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这才是民间信仰文化旅游产品最有生命力的表现。如游客在朝圣保生大帝时,不仅仅是祭拜,而是可以更多地了解保生大帝的生平事迹以及民众对其敬仰以及思慕之情。闽南民间信仰中的主角如开漳圣王、清水祖师、三平祖师、保生大帝等,大多为由人升格为神,那么这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信徒和非信徒都是有强烈的吸引力的。
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可改变单一的旅游产品类型,拓展旅游产品类型,如可开发祖居地文化旅游产品、祖庙文化旅游产品、建筑艺术文化旅游产品、归葬地文化旅游产品、民间信仰传说文化旅游产品、民间信仰文物旅游产品、民间信仰附属场所旅游产品、民间信仰商品旅游产品、民间信仰表演艺术旅游产品、民间信仰习俗旅游产品、民间信仰自然环境旅游产品等等[6]。
开发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挖掘闽南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做好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与营销。重视对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学术研究,挖掘闽南民间信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召开高档次的学术研讨会,加强闽南三地的交流与互动,能够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得以开发利用。
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整合闽南文化其他相关部分文化旅游资源,这将有助于传播闽南文化,也有利于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保留闽南传统文化特色的先进闽南文化,实现闽南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闽南文化对台湾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对台湾同胞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所以说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促进和平统一台湾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
为使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长远规划,避免盲目开发。在开发中,要加强规范管理,避免庸俗化。总体上看,民间信仰呈现多元化、本地化,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较大的区别是管理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资金管理缺乏透明度,管理人员的任用缺乏民主,导致它在社会变革中自我调整适应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尊重其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依法管理和积极引导,充分运用民间宗教组织对其进行规范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规范民间信仰场所的人员管理,避免出现管理人员家族化;要规范民间信仰场所的资金管理,做到公开透明;要以政府为主导,均衡各方利益,避免因利益冲突而激发矛盾甚至械斗;要规范场所管理,建立完善规章制度,避免被恶意利用。此外,也可以将民间信仰场所纳入到基层社会管理的整体规划之中。
[1]谢明礼.闽台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差异及开发[J].亚太经济,2003,(4):86-87.
[2]jenney524.闽南民间信仰非常盛行[Z/OL].百度文库,2012-06-05.
[3]王泽巍.福建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4]郑镛.闽南民间诸神探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1-24.
[5]卢侨生.2015年福建全省经济指标出炉 泉州经济数据权威发布[N/OL].今日泉州网(http://www.qzcns.com/qznews/2016/0215/43205 1.html),2016-02-15/2016-8-18.
[6]《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组.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亚太经济,2003,(3):69-72.
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课题“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AS150894)
王泽巍(1981- ),女,福建南靖人,讲师,硕士,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要从事民俗旅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