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伟
(山东省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山东 临沂 276000)
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
袁大伟
(山东省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山东 临沂 276000)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52例作为观察目标,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分别给予地西泮持续静脉推注治疗和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推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势,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积极使用和推广。
小儿惊厥性癫痫;咪达唑仑;静脉推注
惊厥是临床儿科发生率较高的急性病,其主要是因为高热导致的。发作过程中患儿会表现出局部或全身肌肉强制性和阵挛性抽搐症状,部分患儿同时伴随意识障碍、双眼皮上翻等临床症状,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临床实践发现,年龄越小的患儿,其发生惊厥的危险性就越大,如果高热症状频繁发作或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导致脑部损伤。基于此,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十分重要[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作为观察目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5±0.4)岁;病程2~6个月,平均病程(3.1±0.3)个月。其中癫痫6例,病毒性脑炎7例,细菌性脑膜炎13例。研究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4.6±0.5)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3.5±0.5)个月。其中癫痫8例,病毒性脑炎6例,细菌性脑膜炎12例。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就诊之后立即给予对症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吸氧、迅速创建静脉通道、维持呼吸道畅通等,同时予以适当降低颅内压、苯巴比妥控制惊厥等治疗措施。参照组给予地西泮(江苏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581,药品规格:化学药品,5 mg)持续静脉推注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0.01 mg/(kg·min),对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以此为依据对输注速度和剂量进行调整,控制最大用药剂量为0.05 mg/(kg·min)。研究组给予咪达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药品规格:化学药品,2 mL:2 mg(以咪达唑仑计)]持续静脉推注治疗,控制初始给药剂量和推注速度分别为0.1 mg/kg、1 μg(kg·min),患儿病情趋于稳定状态后,间隔5 min将给药速度增加1 μg(kg·min),最大剂量≤5 μg(kg·min)。待控制住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后,通过药物的有效剂量继续进行维持治疗,24 h按照相同速度减少药量,直到完全停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治疗10 h后患儿的惊厥停止,未反复;有效:治疗24 h后患儿的惊厥停止,未再发作;无效:治疗24 h后惊厥依然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比治疗前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24/26),其中无效2例(7.7%),有效、显效分别为11例(42.3%)、13例(50.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4%(17/26),其中无效9例(34.6%),有效、显效分别为7例(26.9%)、10例(38.5%)。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参照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97,P=0.0174)。
2.2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参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呼吸抑制,4例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统计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参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9,P=0.0186)。
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高热未得到及时治疗后导致的,其在临床儿科中非常多见,是神经系统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症。通过临床对小儿惊厥的研究探讨[4],发现感染、遗传、患儿年龄、长时间高热等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不佳,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病原菌的感染,进而引起炎症或其他病变。
地西泮与咪达伦唑是临床治疗小儿惊厥的常用药,二者均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中的地西泮针对高热导致的小儿惊厥疗效突出,且镇静作用良好,但本品存在半衰期较长的缺点,需要同时联合其他类型的药物才能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咪达唑仑是一种水溶性药物,其PH值与生理值相差无几,且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可直接穿透血脑脊液屏障直接进入到脑组织中,在组织中充分弥散,以达到有效控制惊厥的目的。本品半衰期比较短,体内不易发生药物蓄积的情况,所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相关研究学者发现[5],当苯巴比妥、地西泮均不能有效控制惊厥时,咪达唑仑依然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咪达唑仑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发病部位,尽快终止与惊厥相关的受体。另有相关学者证实,采用咪达唑仑为频繁发作的惊厥患儿进行治疗,可对其惊厥持续状态进行有效改善,相比于地西泮,治疗期间患儿呼吸道内不会出现过多的分泌物,更不会出现呼吸抑制,安全性备受肯定。
由本组试验得到的结果可知,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学者陈丽娟[6]在相关研究中也得到了与本文相似的结论。这足以证明,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积极使用和推广。
[1] 马茂雷,张丽娜,钟家洋,等.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383-3385.
[2] 邱名才.不同治疗方案对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83-84.
[3] 张建磊,王朝辉,李郭飞,等.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38(26):1-2,3.
[4] 朱冰冰.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意义[J].母婴世界,2016,40(9):95-96.
[5] 舒晓东.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36):135,137.
[6] 陈丽娟.鼻内给予咪达唑仑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80):7-8.
本文编辑:吴玲丽
R742.1
B
ISSN.2095-8242.2017.003.5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