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与税收管理

2017-03-08 02:56:12李彩霞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7期
关键词:税收管理纳税税务

◆李彩霞

浅谈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与税收管理

◆李彩霞

在社会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通过转型、重组、重构等获得了新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事业单位的众多资产长时间闲置,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我国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不符,事业单位应该对闲置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出租,然后根据我国税收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管理方案。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事业单位资产出租的管理措施,提出事业单位税务征收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为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与税收管理提供参考。

事业单位;资产出租;税收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环境中承担着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职责,在国家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发挥着其公益性的社会属性。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市场动态运作的方向重新分析,结合新会计准则,重新界定自身的经济业务关系,构建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尤其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通常为了避免资产质疑和纠纷,事业单位将这部分资产闲置。但是物质条件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事业单位应该合理的通过资产出租,以及科学化的税收管理,保护自身资产,获取物质效益,巩固自身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不明确。我国事业单位在资产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拥有资产数量的不明确和资产出租总数的不确定性,没有办法用数字或者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虽然现阶段我国开始注重事业单位的资产分析和评估,开始深入调查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能够基本上确定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情况。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出租的数量上存在漏报或者不报的现象,导致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数据了解存在较大的缺失。

(二)固定资产私用。部分事业单位会有一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很多资产管理人员利用权利之便,将这部分资产任意的出租给关系户使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出租情况一般不计入账目。其次,事业单位账目资产与实际之间存在较大出入,部分管理人员在资产出租的时候徇私舞弊,操纵固定资产的盘点,掩饰固定资产账目。

(三)资产管理不规范。很多事业单位在资产出租的时候不通过财政部门审批私自出租,租金和租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租金与市场价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新性。其次,由于资产出租管理上的缺失,导致租金难以按时征收,主要是因为在财务上却找不到相应的收租人员。最后,很多事业单位将收入的租金用于单位福利、商品购买等。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出租的管理措施

(一)明确事业单位的基本资产情况。当地财政部门要针对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彻底的清查,收集事业单位的资产数据信息,掌握事业单位的资产运作情况。结合资产的属性,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分类,做好资产的记录,明确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和出租情况。其次,要建立健全资产出租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以及租金的回收等进行有效的管理,严格的审核资产出租,尽量保证资产出租与市场基本租用价值保持协调,防止事业单位的资金不明而给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规范事业单位资产出租行为。对现在常见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行为进行可行性分析,针对性的制定符合我国事业单位运营发展情况的资产出租申报、审批流程,要求事业单位在资产出租的时候,必须严格执行流程,完善审批手续,否则不可进行资产出租。这样财政部门就能及时的发现事业单位资产出租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预防资产风险。其次,事业单位要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将需要出租的资产放在公平、公开的平台上,使资产出租行为更加透明化。

(三)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实践训练,针对具体的岗位发展的需求,经常性的开展各种岗位操作训练,让管理人员真实体验到岗位工作实践的全部过程。其次,提高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培养他们的合作、沟通意识,这些都是作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最后,应该加强实训岗位的建设,并要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检验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成果,将理论、实践测试等多种方式能力测试相结合,注重人才素质的全面考核,将其培养成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创新提供动力。

三、事业单位税务征收的合理化建议

(一)做好纳税筹划。首先,事业单位的发展要立足于长远,多重考虑资产决策的影响因素,将资产决策中的纳税筹划细化为出租方向、投资规模等内容,从各个关键内容因素切入,显示事业单位收益、税负水平等。参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展开税收筹划的研究、分析,结合多种因素,确定筹划方案,达到节税的目的,最大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的税后效益,集聚充足的成本,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事业单位资产的运用效益主要是由出租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决定的,出租的成效检验方法主要有现值指数法、回收期法以及净现值法等,每种检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事业单位在方案选择的时候,应该将税收筹划作为主要的战略,与出租的实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相结合,不但完善内部的税收工作。

(二)加强纳税服务与税务征收管理。税务人员是事业单位税务工作的直接参与人员,事业单位应该就税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督,依据我国《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制定严格的税务人员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税务人员进行改造培训,并且根据对事业单位分析的结果,针对性的提出事业单位税收改革意见。尤其是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出租获取的收入,要实施收税,并且事业单位要对自身的资产出租收入和应税收入真实上报,主动申报和缴纳。

(三)核对事业单位的出租收益和纳税信息。首先,对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出租获取收益的全面监控,并做好收益数据的记录工作,同时财政部门要对事业单位资产出租收益的真实性进行核对,将具体资产出租收益信息与纳税信息进行核实对比,及时发现数据之间的差异。其次,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改造,税务机构要对其发票进行仔细的核对和检查,保证纳税信息的真实性。

(四)强化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税收上管理工作,为纳税人提供一个在税收上公平的环境,对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和经济收益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事业单位是否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进行纳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形象。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出租获取收益的管理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纳税意识,规范其纳税的行为,对偷税、漏税行为展开严厉惩罚,保证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收益能够依法上缴一定能比例税收,维护事业单位的形象,并且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众多资产长时间闲置,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我国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不符,事业单位应该合理的通过资产出租,以及科学化的税收管理,创造物质条件。事业单位应该发现资产出租存在的问题,明确基本资产情况,规范资产出租行为,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好纳税筹划,加强纳税服务与税务征收管理,强化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核对事业单位的出租收益和纳税信息,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创新提供动力。

[1]多杰.统一思想打牢基础扎实做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3).

[2]唐鸣,陈荣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路径考察与制度防范——一种法律视角下的分析与建议[J].中州学刊,2011(01).

[3]戴春莉.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改革初探——以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3.

[4]陈慧绮.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5(12).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市政设施管理处 )

猜你喜欢
税收管理纳税税务
税务动态
山西财税(2022年4期)2022-05-23 05:03:26
“互联网+”视域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今日财富(2022年11期)2022-05-05 22:54:02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6:54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某副省级城市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例
区块链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长沙市税务系统房地产和新业态税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黑名单
中国信用(2018年5期)2018-02-07 14:55:17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