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剑群
爱的奉献
——记十二团林业站党支部书记石春燕
□冉剑群
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果敢而朴素,利落而威严,做事言必行、行必果,有计划有条理。看了她写的文章,又觉得她温暖而多情,细腻而多爱,有担当、有正义感,她就是一师十二团林业站党支部书记石春燕。
石春燕到林业站时间并不长,仅仅一年,从机关到基层,工作角色转变了,工作内容也改变了,她很快就适应新的岗位,一心投入到林业站党支部管理工作中。她主抓支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日常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在外人看来对她是轻车熟路,毫无挑战,但她不这么认为,她说:“我在机关呆的时间太长了,真正与职工群众接触得较少,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努力学习,用心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把各项工作干好。”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林业站有一个职工叫张志友,妻子是家属,夫妻俩种植梨园20余亩,家中有三个子女,三个子女中只有老三是夫妻二人亲生,前两个孩子,一个是抱养,一个是捡养,现在均在上大学,最小的孩子在上初中,一家五口人的吃喝拉撒用全靠20亩梨园收入,孩子上学费用剧增,家庭经济状况堪忧,善良的夫妇二人不愿求人。石春燕了解到张志友家的情况后,立刻召开支部会议,将张志友确定为帮扶对象,为他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款,从准备申报材料到各项审批,石春燕都亲自过问,生怕办不好这件事,直到张志友领取到低保补贴款,她才放心。石春燕说:“像这样的好心人,我们一定要多关注,他们收养遗弃的孩子,这么困难都在坚持,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倡导和弘扬这种奉献精神。”
孙宝轩也是林业站的一名年近60岁的普通果农,妻子是家属,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许是上天不眷顾这家人,他的大儿子和女儿患有严重智力障碍,三十几岁了,均无生活自理能力,老两口身体越来越差,只有传授小儿子种植香梨技术,干点农活,养活一家人,他们家是林业站长年贫困人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石春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安排技术员到他家查看果树生产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力保香梨的品质,在香梨的单总产上下足功夫,石春燕说:“扶贫工作重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除此之外,她还经常电话联系孙宝轩,询问他家庭生活情况,每个月走访到家,有时带去一些生活必须品,常常让孙家人感动万分。
石春燕的爱不仅奉献给本单位职工,对社会,她也一如既往。2015年,古勒克村的小朋友阿布都烫伤,在十二团医院治疗费用不够,她闻迅后立即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进行募捐,自己带头捐款300元。今年初,在淘宝轻松筹上,她看到一师塔里木报社编辑张桂荣家庭贫困的故事后,又毫不犹豫捐出200元,她们并没有什么交情,但石春燕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拉一把。”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富有爱心的行动啊!
作为单位支部书记,她紧抓党员的帮扶和管理不放松。2016年年初,她主动为职工党员李益军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帮助他发展林下养殖,现在李益军家林下养鸡、养鹅已初具规模。
在规范党员干部日常行为,做合格党员中,她更是身先士卒。单位有个干部借了职工的钱,逾期三年不还,该职工多次催要未果,找到了石春燕。石春燕问清情况后,立刻找来当事人问清情况,晓之以理,将债务纠纷处理完毕,给该职工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的事情也许放在其他领导身上,都避之不及,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可石春燕却说:“群众信任支部,才来找我们解决问题,如果我们都置之不理,那群众到哪去说理。党员干部要树立先锋模范形象,就要从小事做起,让职工群众信任我们。”
石春燕到了林业站,站里的干部都说单位大变样了,她以身作则,在单位时常带头打扫卫生,拖楼道,清洁厕所,种花养草,给全站干部作出表率。她注重细节,教育党员干部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双面打印材料,到自己动手修理拖把,再到倡导公益,发起党员“微行动”,设立环保回收箱等等。仅党员微行动三个月,已经回收四大袋塑料瓶,在教育培养党员干部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作为单位党支部书记,她一直坚持学习,从不骄傲自满,不懂林果业种植技术的她,经常和林业技术员学习枣树管理措施,在2016年参加全师林业专业知识闭卷考试时,居然凭着勤学多思名列前茅,令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要一有时间,她仍然笔耕不辍,积极宣传党委的方针政策,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每每给读者带去美的享受,在她的文字里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点点滴滴都是情,小故事孕育大道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石春燕多次强调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党员干部要牢记党员身份,牢记宗旨责任,用心去做,岗位奉献,争做合格党员。
这就是我们林业站的石书记,一个既朴实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浑身充满正能量的人、一个爱的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