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皓杰
摘要:本研究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通过对广西区2011—2014年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效率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广西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效率的协整和单向因果关系并不成立,金融创新效率对金融集聚的影响作用有限,二者之间具备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发现,金融创新对金融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文章进一步根据数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现有金融创新环境的不足,对加快广西成为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集聚;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引言
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深入开展,人们已经看到创新对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意义所在。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解决面临的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抓手就是创新。金融创新就是对金融机构、业务类型、工具、制度等进行重新组合以更好地发挥其流动性作用,通过流动进行盈利来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提升和增强金融业核心竞争力。根据金融创新的定义可知: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微观层面的金融主体在将会发生一定的地域流动,并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向具有优势和辐射能力的区域集聚,以提升创新的效率。但是同时,我们看到,在集聚过程中,对创新者而言,意为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会更多,加上金融业行业特征对知识和经验的需求更多,使得金融创新呈现出复杂性。除此之外,对于金融工具合理地定价以及对市场制度的安排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来学习,加打了“学习成本”,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制造业等行业领域而言,創新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定困难要大的多。为了能够有效解决金融创新面临的瓶颈,一种好的创新方式应运而生,就是金融集聚。由于金融业在区域的集聚,使得区域专业化人才和大量劳动者集中,这也比较容易形成专业化的中间品投入,诸如知识外溢等的额外收益也容易产生,这也为创新提供了便利。正是基于此,我们看到在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这也是我们进行此研究的出发点。
特别是伴随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双向增长和自贸区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广西的金融集聚能够带来金融机构间的相互协作和基础设施共享,有利于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通过提升金融资源的充分流动和配置效率,带动周边区域贸易增长、投资的扩大和经济总量的提升。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地,就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而言,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有15966.65亿元,较于同期增长18.03%;贷款余额来看,为12355.52亿元,较于同期增长16.05%。2013年末,甚至创下最高增量,同比分别增长13.97%和15.24%。就相关机构数量而言,境内上市公司拥有30家,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各1家,证券营业部120家,期货营业部33家,保险公司34家。就上市公司总股本来看,有197.74亿股,总市值达到1367.25亿元;保健服务网络也在全区基本实现全覆盖,2013年实现保费收入275.43亿元。根据上述统计的资料来看,无论是从信贷额度增长变化情况还是从资产总额中的资产规模所占比率来看,广西金融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本研究中,作者将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效率作为一个复杂性高、层次多的开放性系统并以广西区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借助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开展省域范围的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效率关系的研究,以探讨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效率之间的规律及特征,并期望以此为依据对区域金融集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现状
当然,对广西这一特殊区域的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效率关系的研究,研究资料可以说少之又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也正是我们进行本项研究的价值所在。但无论如何,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都为我们今天更好地研究广西的情况做了非常好的铺设,可以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一步研究广西,分析广西的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效率的关系,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作出理论上的探索。
陆远权和张德刚认为,大力促进金融支持教育的金融创新是实现中国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1]。王小鲁和樊纲认为:金融改革试点要选择在经济比较发达、信用比较好的东部地区进行[2]。史建平和贾丽博认为我国当前无论是在金融产品还是技术还是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创新都存在很多问题。然而,相似的研究往往在结论中提及进行金融创新,却没有深入研究金融创新在金融集聚表现上的差异。
三、模型建立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于变量设定
本研究选取广西金融集聚,包括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产业规模、金融环境来度量金融集聚水平,选择技术先进、市场成长、管理能力、投入产出来度量金融创新,所涉及数据均来自广西统计局和广西金融监管局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我们根据已有资料选择了2011-2014年的相关数据。
(二)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由于经济变量的非平稳性,使得基于普通回归方法所估计的方程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从而使模型不能真实地反映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关系。因此,对,为避免“伪回归”现象,首先应对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只有变量在一阶平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协整分析。文章在EVIEWS5.0软件运行下采用ADF(Dickey-Fuller)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其中,金融集聚FC用表示,金融创新效率用FIE表示。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知,LnFC和 LnFIE水平序列都是非稳定的,就一阶差分来看也是平稳的。LnFC~I(1),LnFIE~I(1),可知金融创新效率和金融集聚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据此,对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是可行的。
2.协整检验
本研究采用E—G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先用OLS方法对金融集聚和金融创新建立协整回归模型:
LnFCt=312.424+2.423FIEt+εt (1)
t=(3.451)(141.31)R2=0.87
D.W=1.25
由上述结果可知:方程中的变量和常数均通过t值检验,总体线性关系呈现显著行,模型的拟合程度高。因此,协整模型(1)可以被采用。
为了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需要对上式中的残差序列εt的平稳性。我们采用AD检验法进行,结果为-2.30245,小于5%的临界值-1.45324。可知,残差序列εt在5%水平下是平稳的。因此,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估计结果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3.格蘭杰因果(Granger)检验
根据Granger 因果检验的理论,选取2011-2014年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两个变量进行检验后发现,在之后阶数为3时显著,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LnFIE和LnFC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滞后期数 原假设 F值 P值 结论
4 LnFIE不是LnFC的Granger原因 0.81172 0.63216 接受
4 LnFC不是LnFIE的Granger原因 6.87582 0.00821 拒绝
所以,根据检验结果显示,长期来看LnFIE更大程度上是LnFC总量变化的原因。但这并不能说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大小,不能解决本文所涉及到的LnFIE与LnFC总量的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还需通过模型的建立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4.误差修正模型(ECM)。通过协整检验可以看出,LnFC和LnFIE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然在短期内也许会出现失衡。并且考虑到当期金融创新不仅受当期的金融集聚的影响,还将受到滞后一期的金融集聚的影响,所以文章在建立修正模型的时候,选举当期金融集聚总量为因变量,当期和滞后一期的金融创新为自变量,建立模型来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集聚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下述的模型:令ECM=et,加入滞后项是为了消除变量自相关影响,构建误差修正模型为:
ΔLnFCFIEt=β0ΔFCt+β1ΔFCt-1+β2ΔLnFCt-1 +γet-1
经EVIEWS5.0软件运行,利用t检验剔除不显著变量后,得到ECM的最后估计结果,见式(2):
ΔLnFIEt=0.457362ΔFCt+0.5126ΔFCt-1+0.34216ΔLnFCt-1-4.5726 et-1(2)
式(2)把LnFC和LnFIE的短期动态变化以及前期的“均衡”误差联系起来。在此回归中,Δ金融创新t象征金融创新t中的短期干扰,而误差修正项象征着朝向长期均衡的调整。在式(2)总,误差修正项的回归系数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从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金融创新的短期波动将会引起金融集聚同方向变化;从长期来看,由于协整关系起到引力线作用,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四、结论及启示
总之,协整分析表明:广西金融集聚与金融创新效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金融创新效率对金融集聚呈现显著的正效应;格兰杰效应(Granger)检验表明:金融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滞后性是的金融集聚对金融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滞后性。基于此,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对金融集聚的正向作用
就金融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而言,一般都是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就广西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主要是从制度层面出发,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对政府行为进一步规范,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以提升金融集聚网络的稳定性和竞争活力;在金融监管方面,提高并完善金融监管的手段和水平,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消除盲点;在经营模式方面,进一步打通业务网络渠道,促进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相关网络关系。在硬件建设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信息网络体系的提升,要综合考量其系统性、多层次和覆盖广的特点,亦能够从服务效率上通过信息流程的改变和重组进行提升;硬件的另一个层面就是金融的基础设施,除了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设备的优化之外,电信、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也都应该以国际标准为依据进行提升。
(二)广西应调整金融创新的结构,特别应加大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创新
技术和知识溢出对资本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都存在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来带动金融创新,可以提升金融创新的效率和集聚进程的加快。为实现此目的,就广西而言,应当大力推进金融机构与高等院校、社区和集聚园区的融合,推动相关机构在咨询、培训和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及金融产品多元化共同发展。
(三)优化空间布局,在 “一路一带”背景下提升金融业集聚的网络能级
未来广西如果要扩大金融集聚区规模,必须着眼于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规划,促进集聚形态的优化以及辐射能级的提升。这本身既是金融行业发展的特点,而且对降低交易成本也有积极意义,甚至能够在区域金融品牌方面都能做出有益的尝试,类似华尔街、伦敦等成功案例。当然,根据目前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式,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度推进,广西应当着重考量资本、货币、期货和房地产等市场在“一带一路”金融集聚的作用,力求打造一个品牌。
(四)加强配套服务机构的发展
网路经济的规律显示: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集聚中的组织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从此角度来看,广西除了对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进行引进和培育,同时对配套服务的管理咨询机构也应该予以发展,比如会计、法律等。这些配套机构除了能够对大型机构提供有益补充,还有利于促进集聚的网络结构和功能系统的进一步完整。
参考文献:
[1]陆远权,张德刚.我国区域金融效率测度及效率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1:96-101.
[2]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33-45.
[3]蒋岳祥,等.区域金融创新:效率评价、环境影响与差异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4]黄解宇,杨再斌.金融产业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陈文锋,平瑛.上海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