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英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较教育研究的具体分析单位不断拓宽,研究对象及资料数据的可比性不断得到重视,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并互为补充,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比较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具体分析单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比较教育研究;意义;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比较教育研究是具有确证身份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在遵照教育的比较研究的共性下对民族国家边界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国家的教育进行跨国性、跨文化性、跨学科性的学科逻辑的研究[1]。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教育体系参差不齐,发达国家有着优越的教育体系,而发展中国家却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教育系统。怎样改进教育系统以此提高教育创新和质量,这个问题摆在了比较教育研究者和比较教育研究的面前,给比较教育研究者和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探索某些方式方法为何没能促成平等与质量,而有一些方式方法却颇有成效的使命。本文就比较教育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找出教育发展的规律, 为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并因此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改善”。
一、比较教育中的量化与质性研究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在教育领域中,量化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要找出有助于解释与预测教育现象的规律;第二个目的是将研究结果向更多人介绍,在更多的地方推广;第三个目的是演绎,也就是对理论或假设进行检验,并证明它的正确性。通常,量化研究过程是先提出一个宽泛的理论,接着陈述一些具体的假设,然后将作为变量的一些概念加以定义以便收集数据,最后分析数据。量化研究是客观的、价值无涉的,但是量化研究尤其是跨国比较研究,追求的是可应用于不同背景下的普遍性解释,倾向于在一开始就设定清晰的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然后继续对方法论进行详细描述:抽样、数据来源、变量与数据分析过程,并且就算是学术概念,也会被当做变量来处理,必须经过准确的测量。
而质性研究的最根本的目是获取研究对象的价值观、观点、行为、事件和过程,试图凸显出主位的、局内人的观念,并与研究对象移情[2]。具体来讲,质性研究的目的一是理解即对研究对象做出解释并能够移情,二是分析研究对象的行为在特定而完整的背景下有何意义。质性研究是归纳的、探索性的,而不是演绎的、论证式的。在方法论上,质性研究采用归纳的、灵活的、非结构的方式。在如何呈现研究结果方面,质性研究倾向于提供丰富、深刻、详实的描述,而不是从统计数据看精心设计并检验的概念之间有何关联。质性研究不仅仅是描述,还要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分析、解读和解释。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间存在激烈的争论。量化研究受到的批评主要有:研究者没有自己的声音,不关心研究对象本人的想法与观点、死守理论而无视此理论是否切合研究对象、忽略研究主题的具体背景、结论数据浅薄可能对具体案例毫无意义。质性研究受到的批评主要有:过分依赖研究者的解读与解释、研究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难以复制、可能还会扭曲真相。
虽然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在本质问题上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得到相似的结论。两种研究方法虽然存在差别,各有长短,但如果二者并举,有效地运用于同一研究中,才能更全面地理解重大的教育问题。
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具体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虽然说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教育系统变得日益相似,但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教育状况有时还是差异悬殊。贝磊和托马斯在考察了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教育研究文献之后, 选择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域教育比较研究的案例, 并且论述这些分析单位对于理解及解释教育现象的意义和局限性。他们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计了贝磊和托马斯立方体即一个三维多层次分析模型。贝磊和托马斯立方体模型的第一个维度是地理/地域层次, 包括世界区域/大洲、国家、州/省、地区、学校、课堂和个体;第二个维度是非地域性人口统计群体,包括种族、宗教、年龄、性别乃至全部人口; 第三个维度是教育与社会方面的,如课程、教学方法、教育财政、教育管理结构、政治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等, 这三个维度分别包括不同的要素、群体或层次。每一项比较教育研究一般都会涉及这三个维度, 从而可以在该模型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由于教育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社会现象,大量的教育研究需要多层次整体比较分析, 以此让所研究的教育现象获得更均衡、更充分的理解。
三、比较教育研究的取向
实际上, 比较教育研究中运用了综合的科学探究方法,既可以采取人文方法, 也可以采取科学方法。前者一般包括描述研究、人种志方法和文献分析等;后者一般包括测量、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这是因为, 教育现象在量和质的方面, 都存在着差异。在比较研究中如果只注重定性方法而忽視定量方法, 或者只注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方法, 都不利于准确、全面地解释教育现象。具体到某一项比较教育研究中, 主要采用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 或者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有利于对所研究的教育问题获得更准确、全面、深入的理解。因此, 在使用或主要使用比较方法的教育研究中, 越来越多的比较教育研究者自觉地把各种比较方法结合运用起来, 或者把比较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运用起来。
四、比较教育研究的洞见
尽管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比较教育领域还是存在很多共性。比较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激发和获得普遍的洞见。对于学术界来说,它的作用可能局限于增加理解;但对于实践者来说,深刻的洞察力有助于改进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和教育系统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性等许多方面。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试论“教育的比较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2):27-33.
[2]贝雷,等.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第一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