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礼茂+张静
摘要: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的时期,诸多事情都属草创,金融更是如此。在此阶段,党首先组建银行,然后发行钞票并铸造货币,并大力筹集资金以维护钞票信用,对农民贷款以获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经济发展;金融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创办银行
在土地革命时期,各根据地均设立了银行,其中最早的当属海陆丰劳动银行。1928年2月20日,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发布第四号通令,宣告海陆丰劳动银行成立。办理该银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正确地发行纸币,因为在银行成立之前,各苏维埃政府各自为政地乱发纸币,结果惹起群众厌恶。加之苏区的整个经济形势比较紊乱,在这种条件下,成立银行成了苏维埃区域的主要工作之一。
1931年4月25日,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设立闽西工农银行,成立一个7人组成的银行委员会,开始筹备成立银行。银行资本定为20万元,分20万股股金,以大洋为单位。总行设在龙岩城,分行设在各县政府所在地,并在各乡区政府附设代理机关。
1933年12月4日,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总行在通江正式开展业务,属川陕省苏维埃财政经济委员会领导。其职能是:制造苏维埃货币,统一币制,流通苏区金融,实行对工农的低息无息借贷,帮助合作社的发展,并稳定物价。该行规模较大,下设财经、保管两科,还有造币厂警卫连、运输连、炊事班、兑换处,保管科下属之剪票房,总计600余人。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总行先在通江后在巴中,当时业已解放的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万源、宣汉这些完整县都有分行,而达县、广元、阆中、苍溪、南部虽然不是完整县,也设有银行。另外一些县和地方,虽然没有设立银行的分行,但银行的业务,都是通江当地的经济公社代办。经济公社的网点很多,从县城到乡场都有经济公社,所以银行的货币流通是很广的。
由此可见,在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所创办的银行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二、发行钞票
早在海陆丰劳动银行成立之际,钞票还没来得及印发,就暂借南丰织造厂附设劳动银行,并将该厂定制银票2万元,加盖该行印章,发出使用。同时通告,将发行银票10元、5元、1元三种共10万元,十足通用,不拆不贴。
关于钞票的发行,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各级政府、各部队的经理机关尤其是合作社花钱去老百姓手上购买物品,尽量将钱花出去;一是要求群众在缴纳税收的时候使用苏币。
在发行苏票的过程中,对其他钞票当然采取排斥政策。在根据地银行初创时期,苏维埃政府对纸币发行十分审慎,防止乱发。为了保持苏票的信用,苏维埃政府也很注意钞票的兑付。但后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在纸币发行问题上开始出现争议。有人继续持谨慎态度,但有人主张扩发苏票,比如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就形成发行钞票越多越好的决议。这种货币发行谨慎和扩张的博弈,在鄂东南表现得非常突出。而鄂东南钞票发行的主要用途,是财政上的需要。鄂东南滥发纸币的行为,在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受到批评。
钞票发行的困难,不仅来自于内部的失误,也有外部的困扰,主要是国民党当局的破坏,比如封锁、伪造等。纸币发行之初,群众是乐于接受的,因此纸币流通范围较广。以后被国民党查觉,严加禁止,有不少使用工农银行纸币而被杀的无辜人民。同时,由于苏区完全被国民党经济封锁以后,现金缺乏,有些奸商乘机操纵,鼓励挤兑,致使工农银行纸币信用受影响,不能十足通用。
三、铸造货币
湘鄂赣省造币厂主要铸造可以在白区流通的银元,而苏区银元的成色好、重量足。川陕省革命根据地的银元有四种,对外使用的共有三种,分别为印有袁世凯和孙中山像的两种和四川造的一种,对内的是镰刀斧头银元。对外的三种银币都是由红军仿造的,但外面的人认不出来是共产党造的还是国民党造的。
铸造银元的银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打土豪没收来的各色银子;二是向群众收买银器银饰。1932年2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召开的各县财政经济部长联席会议,规定收买银器银饰,按成色折算每两作价7串文。
而川陕根据地造货币原料的来源也如此,一是打刘存厚,打土豪没收的金子、银子、元宝,二是苏区人民的支援,这种支援要占大部份,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苏区人民对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的支援。那时,上面一声号召,动员群众支援造币,支援革命战争,老百姓的热情很高,把打土豪分到的金银、首饰,有的是新婚夫妇的结婚纪念品,自己认为最珍贵的東西,很慎重的献出来,表示热爱红军的一片心意。红军当时就用老百姓生活上急需的盐、布、粮食跟他们交换,或者用钞票买进来。
川陕苏维埃工农银行所铸造的银元,曾经被奸商换空。后来,苏维埃政府决定,银元牌价仍不变,但换出有限制,只换进银元,不能换出,也不能限制人民的黑市,仍使其自由贸易。但后来,对银元流通进行了管制。川陕省苏维埃发出布告,要求群众,凡是到银行兑换现金以供出口者,必须到区县苏维埃领取出口证,否则概不应兑。
对于硬通货币的保管,纪律非常严格。为此,苏维埃政府还处决过几名贪污犯。比如巴中县第三区有三个人运金子过程中偷拿不还,最后被杀。
四、筹集银行资金
银行资金缺乏的问题长期困扰各工农银行。如湘贛省工农银行当初计划的基金是10万,由省苏维埃政府拨4万元基金,再筹集6万股金,可是最后只筹集到2万元股金,银行股金总共只有6万。
为此,各银行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如闽西工农银行成立时定银行资本为20万元,分20万股股金,以大洋为单位,收现金不收纸币,旧银器每两扣大洋陆角,金器照时价推算,限期九月内募足。募股办法是:各级政府、各工会、各部队组织募股委员会,县委会5人,区委员会3人,各工会、各部队3人至5人。除向工农群众募股外,合作社每资本100元至少应买票10元;粮食调剂局每资本100元至少要买票20元,各级政府、各工会及各机关工作人员,每人至少应买股票1元。
由于鄂东发行泛滥,金融出现问题。1932年4月18日,鄂东道委为发起群众到银行存款的运动,要求各支部的党员以身作则首先存款,领导群众起来存款,并决定阳新存款8万元,大冶存款6万元,通山存款5万元,鄂城、武宁各存款1万元。鄂东各县苏维埃财政经济部长还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建茶麻合作社,由转运局专买专卖,限制私人收卖,以作为银行基金。
为了显示银行有雄厚的资金,川陕苏维埃搞了一个展览会,摆出金元宝,金条,金叶子,银元宝等,国民党的报刊《国闻周报》称之为“赛宝会”,以宣传苏维埃的货币信誉,提高大家信心。川陕省工农银行的基金来源有几个方面,比如当时盐很缺,红军打下了南部、阆中后,开办了许多盐井,生产的这些盐,是物资基础,也是银行基金的来源。在打下达县以后,从刘存厚那里缴获的银子、金子、还有白木耳、药材等,那些贵重物资,也是银行基金的组成部分。总计基金,包括大烟、白木耳、钞票、铜元、银元、金银玉器1680万元以上。
五、发放贷款
1927年11月28日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土地问题党纲草案”中就规定:共产党要组织低息的农业借贷,设立农业银行及农民之借贷合作社。1929年9月30日,中共闽西特委通告第七号也提到:由于工农业存在剪刀差,农民生产和生活艰难,因此由县政府设法开办农民银行,区政府设立借贷所,办理低利借与农民,使农民不致告贷无门而贱卖粮食。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也很积极支持农业生产,到了春耕时,银行就要发放耕牛贷款和农具贷款。对于当时的苏维埃企业,消费合作社、工农商店、国营商店等,银行都给予贷款。为了更好地活跃苏区市场,银行对于小商贩也给予一定的贷款。湘赣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则执行了低利贷款政策。平江、浏阳、宜春等县苏维埃政府都强调活跃金融、振兴实业、发展农业、实行低利借贷是工农兵银行的职责之一。
但总体上来说,苏维埃银行贷款业务不景气,包括一些贷款都难以收回。比如,川陕苏维埃工农银行对农业生产也是扶持的,当时发了一批农贷,如小型水利,耕牛,牲畜贷款等,都未收回来。
六、发动群众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银行创造伊始,老百姓还没有建立信任感,因此党在宣传上颇费工夫。如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为成立平江县工农银行敬告群众书中,极力向群众说明该银行是群众的银行,并指出银行发行钞票的好处不仅仅是等同现金,甚至还比现金贵重,因为便于携带,最后呼吁:“工农劳苦群众们!起来吧!快来轰轰烈烈的踊跃的拥护这个工农银行吧!”
1931年4月25日,在闽西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扩大会议决议案中,加强宣传的要求反复被提及。该决议案提到宣传的具体手段,一是出刊,二是宣传纸票的用处,并提到,各合作社及政府均须负责兑现及推销银行纸币工作。假如有不明了的人,不用银行纸票,应向他宣传,并以现洋换他的纸票,不能强迫他用纸票,只有加紧宣传工作,群众交土地税、山林税,及政府缴款,可尽量用纸票。要求在发行钞票中不要强迫,而是耐心宣传。
1932年7月1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就维护国家银行货币的信用发出第17号命令,指出苏维埃国币在少数地力发生拒用及私抑价格、暗抬物价的事情,究其原因,多系地方政府没有向群众作深入的宣传,致一般群众对国币意义尚不了解,对于兑换办法没有依照中央命令办理,而奸商市侩,乘机操纵,因此严令各级政府,今后必须将发行国币的意义,向群众作广泛的宣传,县政府要督促区政府派人至各乡政府,召集代表会议及选民大会报告,提出“苏维埃公民及—切居民,都要用苏维埃国币”的口号,以鼓起群众爱用国币的热情。
1932年11月7日,财政人民委员部在“一年来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虽然银行已具相当规模,但与社会关系尚不密切,纸币的使用还不能深入到广大农村中去,因此需要各级政府与群众团体以极大宣传工作来帮助。
1933年上半年,许多县的部分地方,发生了不用苏维埃纸币、银毫或折抵其价格的现象。为此,各该地党组织被要求立即开展拥护苏维埃国币的广大的群众运动。经过各种群众团体会议及用晚会、组织宣传队、化装演讲等方式去动员群众,并动员党团员积极领导群众提出“拥护苏维埃纸币银毫”、“革命群众用革命纸票”、“反对奸商富农提高物价”、“严办破坏国币的反革命分子”等口号,在群众中提高国币的信用与对国币的爱护,发动解众举报并严办故意破坏国币的分子,使群众完全了解拥护国币要同拥护苏维埃一样,要做到有钱存的储存国币,国币要完全畅行于苏区市面。
关于开展拥护国币的群众运动,具体做法是:其一,向群众作广大的宣传解释,除由中央政府出布告外,省、县政府均出布告,鼓励群众普遍使用国币,唤起群众一致对付反革命,各级政府还必须分别召集当地各机关、各群众会,并组织宣传队,说明苏维埃纸票与银毫的信用;其二,集合商人、小贩开会,说明苏维埃纸票是有全部国家收入作抵押的,说明出口需要现金时仍可兑换,说明苏维埃银币与敌人假造银币的分别,说明不用国币的处分办法等,使他们得到充分的了解,开会以后便須派人检查,如仍有破坏者,即须采用严厉办法来惩办几个首要分子,特别是奸商、地主、富农,从逮捕、禁闭、罚款,以至没收、枪决;其三,各机关、各部队要起带头作用,必须一律使用纸票、银毫,将所收现金,不论多少一概送到支库转送附近兑换所或银行,以供纸币兑换之用。
1934年10月,川陕全省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形成“财政经济问题决议(草案》”,其中也大力要求动员群众支持苏维埃的金融,指出一切反革命分子和敌探用尽种种毒计想破坏我们银行的信用,阻碍我们苏洋苏票的流通,或造假票,或造谣言,或故意压低票价操纵市面。应对之策就是首先要动员广大群众严厉地镇压这种反革命分子的行为,动员广大群众拥护工农银行的票子和洋元。号召个个穷人自动拿钱向银行入股,集中农民手里的零碎经济成为集团经济,变乡村睡着的经济成为活动生利的经济。银行一方面吸收穷人的零碎经济,一方面向穷人作无利或低利的借贷。
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使用朗朗上口的语言或具有煽动性的标语。如1932年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对所发行的货币的有关说明中,就一直使用朗朗上口的四字语:“本行钞票,现银一律,准备基金,十分充足;工农士兵,携带方便,县苏区苏,都可兑现;买卖完备,毋许折扣,倘被查出,定必追究;发行纸币,信用攸关,如有伪造,从严惩办。”而川陕根据地则大量使用了石刻标语,如红九十一师政治部的“苏维埃工农银行是苏维埃政府的经济仓库!”“川陕省工农银行是川陕省工农群众自己的银行!”红三十一军九十师政治部的“工农银行是巩固苏维埃的经济基础的组织,欢迎工农银行印出的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