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结构分析

2017-03-08 04:58山佳玉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0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山佳玉

摘要:全球经济化浪潮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文化与创业正在成为一种原动力得到重视与发展,本文以文化创业产业的产业关联性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独特性,意在对其推动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方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关联性;趋势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概念,它缘起于社会产业的高度市场化,科技力量在各个领域的深层渗透也加速推进了这一产业的发生与发展。它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在自身的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同其他产业发生着深刻、广泛与复杂的联系。小到一个行业结构的调整,大到一个国家经济的运行,都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1.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

有人将文化创意产业简称为创意产业,这种称呼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是正确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英国最早提出了“Culture Industry”,随后,这一概念迅速传遍已经发展或是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几年的时间内就被全球所接受,并纳入到各自国家的发展产业之中。我国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是上海,随后,北京、香港、台湾开始接受。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源于个体创造力或文化积累、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促使整个行业的提升”。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多个产业领域落地开花,很多行业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重视并融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最早加入这一产业的是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等视觉听觉艺术,他们一改循规蹈矩的模式,将文化创业运用的风生水起,为其他行业的加入打出了成功的范本。

2.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是文化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这与其国情和特殊的发展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早在上世纪40年代国外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时,我国尚未萌发产业意识。文化被认为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直到本世纪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才将文化定义为产业,并将其作出具体的细分。主体层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包含了一切视觉、听觉文化事业和出版传媒事业;外围层是文化产业的延伸部分,包括了互联网文化、线上线下服务、其他休闲交往方式等等;相关层看似离核心最为遥远,但是其发展潜力最大,包括一切文化产业用品的生产、制造与销售。

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基本等同于文化产出,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大众提供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悄然对产业结构发生着优化的影响。

3.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支持是数字技术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文化与创意。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常常是本质保护,形式上矛盾。这使得文化或多少受到限制,在传统中面临消亡。创意产业试图用新的技术去扭转这个局面,最为常见的形式就是在早已发展成熟的传统产业中注入数字技术。从新整合与挖掘传统产业的深层含义,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欧盟“INFO2000计划”中,内容产业的范围非常广大,一切可以传播的信息与内容都囊括其中。纸媒、网媒、APP被数字技术包装成为高度商品化的东西被大众所消费。这种被称为内容产品的产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人们交往与沟通的方式,而这一切皆源于数字技术和各种“文化资源”的融合。可以说,是数字内容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新的时代内涵。

4.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时代下的知识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或者说,让她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它极大压缩了以往高新技术在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中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如果文化创意产业不能够很快的予以转化,那也就不能称其为创意,它深入渗透,优化调整发展而来的经济模式。知识与经济都在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也都在重视人力资源方面不分伯仲,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经济运行新模式。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

1.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强大的渗透与融合功能,它打破了传统的行业限制,将科学、研发、制造、服务、销售全部融合在一起,使其能够更加满足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在产品档次上也提高了一个台阶,使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再是一句空口号,只有产业结构优化到位,产业升级才有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各个产业的主动融合,也使得发展需要的资源更为集中,用最少的成本可以办成更多的事情,走一条高能低耗的发展道路,打破传统产业的桎梏,破除升级改造可能带来的技术停滞困境。

文化创意产业中,主要是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比较大,因此,传统产业经营要素会不断被丰富,形成对产品的技术、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等等硬件方面的渗透;另外,文化创意产业又更侧重于文化与观念的影响,会在传统行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之中更加重视企业、品牌与产品的含金量,不断增加文化比重,提高行业竞争的软实力,形成对传统产业在“软实力”上的整合与提升。

基于这样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不单单是在生产要素、生产效率上做文章了,还要在资源的利用与配置上创建机制,发挥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持久、全面而深入的积极作用。

2.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化創意产业是这样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发生作用的: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尚不发达时,人们受到来自于产品的影响与制约,而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发达到一定程度时,自我意识和思想就开始发生作用。我们正是处于这种物质高度发达且持续加速的阶段,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发生作用,同时引导并创造出新的需求,培育出新的需求模式,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起到的作用远超于一般想象。它把生产要素与大众需求直接联系在一起,减少一切中间环节可能带来的干扰。为此,重视生产过程中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抓住大众需求,保持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当今产业早已摆脱了资源配置的困窘之态,消费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企业的给予,要想在市场上利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力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不同的产业之间内部投入与外部产出的关系都不一样,但是要想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一定是第一位的,理想的产业结构,应当是每个产业所需要的投入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而产出又刚好能满足其他产业的投入和最终消费的需求,没有不足也不过剩。最终,产业结构的优化会使得经济格局成为恰好和适宜的,人们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消费者的需求完全可以改组产业的结构,甚至带领新的模式的发生与出现,所谓的蝴蝶效应,在经济结构产业格局的优化与升级上同样是有效用的。

3.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会重新调整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

中心城市在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丰富,这也使得它可以吸引到相对丰富的文化要素,并将其紧紧附着于自身,把文化创意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并推动新的生活方式,引导新的文化现象,培育新的文化习俗。中心城市承担了文化制高点的作用,也就必须要承担传播与辐射的作用,中心城市以强势之姿深入到非中心城市,添补文化“洼地”,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在二三线城市的影响力。因此,中心城市的作用无可取代。

中心城市具备强大的组织、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能力,可以把创意人才、信息、资金和创新意识等相关的资源集中起来,构成众多独立又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组织,共同协调组织发展,使城市获得全面而深入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协调和管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还相对落后,如果这一制度不相应的跟上的话,很可能造成创业企业的早夭。

另外,中心城市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积淀已久的社会形象。它使得文化创意产品从精神层面上满足消费者成为一种可能。因此,也就更加看重这张名片。在中心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把打造一个三位一体的系统,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企业紧密叠加在城市的大伞之下,形成无可取代的资源优势。特别提出的是,中心城市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源,给自己的城市制造一行独特的名片,不要搞千城一面,这本身也是在倡导文化创意。

4.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产业结构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产业链条的建立,一个发育良好的产业链包括了原料供应、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品牌建设、销售网络、市场开发等一系列市场行为的。城市的出现本身就是工业化的结果,而城市的发展必将带动工业化的深入,因此制造行业所依赖的公共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交通通讯、人力资源等都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行重新洗牌。文化创意产业体现的是智力资源的多寡,是教育事业发展程度的最好检验,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所以以人才为基准去进行企业建设,这条路是正确的。更何况,没有长时间的改造,人才的积累是不可能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人才建设应该是与企业的品牌塑造同步进行的,它需要国家、所在城市、企业三方共同发力,尤其要耐得住长时间内都没有实际成效的现实,要相信培育的过程虽然很难,但一旦体制成熟,机制完善,其所发挥的长效机制是谁也不能取代的。而其形成的较高的准入门槛,使其他城市、企业难以赶超,最终形成强大的、稳固的市场垄断,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如此优化的产业结构,会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发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極为丰富,外延极为广泛的趋势性产业,其与产业之间紧密的关联性,对产业结构产生的深刻影响,最终会体现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鲍枫,沈颂东.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集聚水平的关系分析[J].当代传播,2013(01).

[2]刘学文,王铁军,鲍枫.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设计教育[J].文艺争鸣,2012(10).

[3]熊澄宇.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J].求是,2012(07).

[4]方立峰,王颖晖.文化产业生态位内涵与空间格局构建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5]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11(03).

[6]张济荣,张梦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贡献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5).

[7]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8]周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扩散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9]潘维刚.文化创意产业迎应全球化的创新策略[D].吉林大学,2010.

[10]侯博.基于资源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