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手车发展相对沉寂。第三届安亭国际汽车金融论坛围绕“二手车商业生态的演化与发展”话题研讨这个行业的问题。
第一车网CEO马晓威主持讨论,参与嘉宾分别为:车e估COO范明崑、第1车贷CEO郭超、美利车金融总裁李明昊、优信集团副总裁优信金融总经理于景渊、瓜子二手车副总裁郑华、车王二手车高级副总裁张剑平。
需求、供给、风险都在增长
马晓威(第一车网CEO):随着消费群体对二手车的关注,与之相关的金融业务,也成为大家布局的领域。二手车金融业务发展迅速,各位嘉宾谈一下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张剑平(车王二手车高级副总裁):相比去年,二手车金融份额在增加,我们去年的融资租赁,在实体销售过程当中,份额大概在20%,今年已經超过30%。所以我的观点是,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在不断提高。
郑华(瓜子二手车副总裁):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政策,年初的时候国八条、包括央行和银监会,他们放松了管制,首付比例可以降低,而且可以超融。
第二方面,需求在不断提升,就瓜子来说,50%以上的客户都有金融需求,放款额和渗透率都是很大的提升。
第三方面,从供给来说,二手车金融这边很明显渗透率是不足的,其中一方面客户的信任度,包括消费习惯,还是需要转变。另外二手车金融产品供给也是相对不足的。
于景渊(优信集团副总裁、优信金融总经理):确实两个方面来看有很大的变化。从需求角度,对金融分期的需求会快速追上新车的水平,新车有20%的渗透率,二手车也会快速追上来。
从供给方角度,在竞争环境,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在进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形态、资金形态、业务形态,都在这两年特别快地涌现出来。
马晓威:三位嘉宾都解释得比较清楚了,一个是需求方的需求还是在持续,从供给方来讲,增长也是非常明显。
我想请接下来三位嘉宾谈一下,从二手车金融这一块,大家认为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李明昊(美利车金融总裁):这两年,有更多创新性的机构参与进来,例如融资租赁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势必将使产品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复杂,同时门槛也相对降低。
从2015年下半年到现在,我国整个二手车金融的逾期率和风险在增长。风控体系,还依托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欺诈手段层出不穷。
所以我觉得,整个市场对二手车的风险管控,包括经销商对风险的意识,还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普及。
范明崑(车e估COO):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从客户的维度来讲,可能是欺诈风险。第二个,从金融公司的管控来讲,应该是道德风险,也可以说是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重点应该还在二手车车辆的评估。目前很多金融公司的二手车评估还处于原始状态:第一是传统落地评估,评估师容易被销售人员和客户影响;第二种就是数据评估,但二手车一车一况,汽车政策变化较大,这对数据评估造成更新滞后的风险。
郭超(第1车贷CEO):前端,看似很多手续在简化,风险是不是由金融机构不断地助推和叠加,这值得金融从业人员去反思。钱贷出去不是本事,安全收回来才会考验真功夫。所以大家要守住底线,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悬在头上。
如何渗透
马晓威:控制风险永远是金融业务的核心。在座几位都是市场的开创者、先行者,每个公司的业务特点也不一样。像车王、优信平台都使用自己的产品。美利金融、第1车贷,是作为第三方提供者为其他经销商平台服务。第一车网和瓜子比较像,主要是金融产品的使用者。
张剑平:车王是二手车的实体经销企业。一辆车拿进来,我们进行整备,展厅销售,然后是售后服务。我们在跟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二手车的属性非常强,金融公司和银行,可能更多关注新车,拿新车的游戏规则来套。例如二手车的残值处理的问题,我们自己也要有处置能力。
我们对客户了解比较深,车也要经过我们的检测、整备。所以不论是客户还是车,质量都是非常好,但传统金融企业提供不了针对我们的服务,我们甚至跟他们说,可以承诺一年以后按照相应价钱回购,但很多银行和金融公司还是不敢做。
所以,运营当中,在资金来源方面,我们基于实体企业也在创新,给客户设计丰富的产品。提供残值回购,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马晓威:车王有自己的店面、自己交易的车辆,从而进行金融产品的服务。无论是真实性、车辆评估、车辆回购,都有非常充分的保障。瓜子是C2C二手车新兴交易模式市场上大玩家,你们怎么做金融产品渗透业务的开展?
郑华:瓜子是C2C模式。机构的合作,我们今年7月份刚出来,但现在大部分放款还是第三方做的。合作伙伴,我们的选择比较严格,目前都是平安银行这样的公司,各个城市也有自己合作的机构,以此来托底。
我们主要是想输出服务能力,也就是线下团队,可以对车辆进行评估,包括过户,都是我们来做,这些是给我们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能力。
第二个是数据能力,瓜子目前评估超过100多万辆车,有大量的评估数据和成交数据,可以更好地做车辆评估,包括定价。
当然,7月份也推出了自己的金融产品。我们的一些合作机构,过户之前不能放款,这不符合我们的交易场景,卖家不放心。我们希望有自营的产品,把交易和金融服务绑在一起,全流程服务做得更到位。
马晓威:在金融产品创新上,有规模的做残值产品的二手车消费业务,可能是从优信开始的。就这个特色产品,您们是怎么来考虑和发展的?
于景渊:优信金融不是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而是一个中国最大的二手车电商平台上的传统汽车金融公司。从三个方面来讲我们现在做的事情的一些想法。
第一,这些年来,传统金融机构迟迟没有进入到二手车消费金融领域,大家在新车里面做得比较多。我们是提出三个问题。一、标的物的估值问题,这在几年前是非常大的障碍;二、贸易真实性的问题;三、新车是总对总,银行都有办法,二手车非常分散的,几乎有十万家的小微企业在做。作为电商平台,这几方面我们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第二,电商平台的很多业务特点可以场景化。例如二手车行业的白条业务,当用户网上找车最有冲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金融方案推给他,线上审批一小时即刻出结果。互联网通道购车,可以完善金融服务的体验。
第三点,我们有大数据,包括车辆的处置能力,所以我们推出了二手车残值租赁,这在国外非常普遍。三年之后,消费者到期之后可以选择付尾款,甚至可以选择把车退还给租赁公司或者电商平台。
因为控制了场景和消费者,所以选购车辆和做金融的申请,我们把客户分成了A、B、C三类。A类是快速判断最优质的客户,我们提供给自己的融资公司,变成金融资产。B类和C类,我们分包给合作伙伴。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模式和架构。
马晓威:美利金融业务规模发展得非常快,包括用相对传统的渠道做金融业务,您给大家作个介绍?
李明昊:我们公司成立了两年时间,是纯独立的第三方的汽车金融服务平台,目标是要做成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应用平台,从风控、营销获客等等维度,我们不停地朝这个方向去走。
风控上,刚刚成立之时,就建立自身的风控模型,用虚拟用户的画像,迭代出满足自身的标准画像。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实现10%到15%的系统自动审批,在准确率上已经95%接近于人工审批。
营销获客,我们依托传统汽车金融公司的收单、审批、资产管理等等的流程和传统的渠道,将业务开展起来。我们从自身考虑,从金融向场景化转移。但我们并没有特别大的资金实力,于是做了两个项目,第一个是直销, 第二个是向场景交易化转移,做一些加盟连锁的金融尝试。
二手车的交易链条非常长,金融环节并不是在交易链条中非常重的节点,所以我们更多考虑二手车的整个产业链,要布局一到两个,甚至三个节点,才能在产业链中牢牢把握。
一切金融的本质是风控
马晓威:最后一个问题,带残值的汽车金融产品,在市场上占非常小的比例,原因是残值不稳和新车价格不稳。新车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二手车残值的变化。所以,带残值的汽车金融产品能否在中国推广?
张剑平:一切金融的本质是风控,一切风控的本质是资产的评估和处置的能力。
我们运营过程当中发现,二手车的贬值曲线是逐渐趋缓的,这正好是二手车的优势,经过两三年,车价已经相对稳定了。
第二是对车的品质,对它的质量问题也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我们对车辆的价值,以及处置能力有足够信心的话,可以扩大做到推广。
马晓威:这个环节中有几个观点,一个是二手车金融業务,不论是需求方还是供给方,都有很大的增长,而且还有更大的潜力。
第二个,要把握交易环节的多个节点,才能最终控制金融业务的核心。
第三个,很多汽车金融机构考虑做新车的残值业务,实际上,新车在头两年降价以及贬值的幅度大,所以二手车的残值业务,可以成为率先开展的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