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代表任何机构,作为一个研究人员,跟大家交流网约车新政(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11月1日起實施)的一点思考。
关于出租车行业,它是很复杂的,也有很多玩笑,有这么几句话:它是一个参与人员成份错综复杂、个体素质参差不齐、规范制度执行力不强,经营模式各地杂乱的行业。
国外也一样,这是世界难题。比如意大利,还牵涉到黑手党的问题。在美国,会牵涉两党之争,把它当成砝码。所以我们不要简单认为它是小行业,这后面隐藏着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要加强管制?在很多国家,不管制导致了很多问题,有前车之鉴。这种矛盾的激化,是新旧经济之间的博弈。
网约车十多年来建立了好的平台,这是值得我们佩服的一件事情。但我们也看到,传统经济在顽强的抵抗,因为有出租车公司被它摧毁。例如旧金山的Yellow Cab公司,由于Uber的参与,导致它的破产。
在中国,这个趋势还不是很明显,但有出租车公司反映,近50%的利润没有了,很多司机也在流失,这确实带来了很大得压力。因此,在管理上,需要主管领导考虑的更加立体。
笑了、哭了、傻了
目前,出租车有140万从业人员,随着网约车司机增加,正规发牌照的出租车其实要少多了。这个层面上,总结一下,现在是“出行者笑了、出租车哭了、管理者傻了”。
管理者不知道怎么把它理顺,出了很多细则,有的限制司机,有的限制车辆,有的限制牌照,还有价格管制。有人攻击政府的政策,声音很多,掺杂着很多的调侃。
怎么分辨这些声音?我们要跳出这个行业来看。出租车行业有一句话:从小不读书,长大搞运输。好像这个行业个体素质都不高,“互联网+”到来之后,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出租车行业本身有很多久拖未决的老大难问题,比如打车难、服务差、队伍不稳定、黑车多、拒载多,但是网约车数量越多,出租车人员就会罢市、闹事。传统出租车市场有积弊,有僵化、腐朽、笨重的感觉,这给网约车带来了很多机会。但是,传统跑运输的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思想,也不是“笨鸟”。第一个案例,长沙的一个公司,它早就想到要用社会车辆来组织营运。在前些年,用内部统一的短信号来组织客源,但后来被定了非法经营罪。第二个案例,有人做了电话总台,用电话平台来做,最后还是非法经营罪。为什么之前是非法经营罪?现在怎么就成了高大上?大家不要从个人思想上这样觉得,其实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以违法为前提的“破坏性创新”。但这出现了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比如江门、青岛出租车罢运,随后利益双方还在大街上大打出手。
在国外也一样。法国的一个城市,网约车跟出租车之间爆发了冲突,出租车司机甚至把轮胎卸下来,汽油浇上去烧,就是要阻挡道路。包括在印度,黑车也开始上街罢运。因为专车的普及,黑车也就没有生意了。
找到平衡点
我这里跟大家说一下政策里的精华,给大家讲两个,一个是指导意见,一个是暂行办法,为大家介绍正规官方的解读定位。网约车是什么?是出租车的一部分,出租车又是什么?就是响应特殊人群的一般需求、一般人群的特殊需求,不能以公共交通形式去用的。经营权是有偿还是无偿?(网约车)现在实行期限制,到期就要退出,经营权无偿使用。像温州,(出租车)炒作到140万元一个牌照,(网约车)这不能炒卖。利益分配方面,要保护驾驶员合法权益,网约车也要签合同。要严格限制收取高额抵押金,必须合理确定出租车的承包费用,把这个标准要设定好。出租车也要动态调整,形成一种联动机制。网约车市场调节价,也给地方政府放开了一个口子,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做一个政策必须要充分考虑地方市场,出租车就是一种地方事权,每个地方都是千差万别的。北京跟上海是有差异的,上海和成都差异更大。私人小客车的合乘,现出台的方案里没有说太多,下一步,共享经济的收费计价,地方政府需要充分的把它细化,这与原来的营运是有区别的。
第二个是暂行办法。部委的暂行办法充分说明了网约车是什么,只接受预约,不能巡游。所以这个层面,网约车必须要在当地注册许可,且要具有企业法人,属地管理等等。车辆许可规定条件上,规定是七座以下,必须安装具有一键呼叫功能的报警装置。这保证了紧急情况下的乘客安全。网约车必须安装计价器,这是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规范计程计价。报废标准行驶里程上,经过多次调研,最后定下来是60万公里,年限达到8年也要退出。此外,还要出台相关的驾驶员许可条件,“替班制度”也是可行办法。一个网约车能不能加入多个平台?这个办法里也没有严格去限制。要求地方政府有特殊考虑。一辆车可以进入两个平台,或者是三个平台,这是地方政府的相应职能。这个行业存在很多新名词,例如撞刷单,幽灵车。所以要保证监管平台上,要有第三方的监管体系来进行评价,平台标准要保证人车一致。
另外,我们要建立起配套的服务器,网约车动静态数据信息非常大,还要防止信息泄密,交通信息也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搞好服务是最大的政治,没有服务什么都没有。像一个作家写的,“上了北京的出租车就像钻进了司机的被窝”,所以服务还是最大的政治。有人讲,宁管一个连都不管一个驾驶员。所以司机管理上,需要我们做好维稳工作。所以,我们不要用过去的眼光,一定要用新的思想去管理这个行业。以前,这个行业存在三个“一”:一哄而起,看到出租车牌照来了一哄而起;一放就乱,不管就乱;一管就死。
怎么找到这个平衡点?如何解决观念体制的束缚?这是时代交给我们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