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薇
摘要:征收难,被称作“天下第一难”,因此关注征收工作的文章较多,但大都集中在征收补偿、规则等方面,关注征收过程中“选房环节”的论文几乎没有。随着房价久高不低,居民对征收选房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现有模式无法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而信息化的“手机+移动平板电脑”模式却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李克强总理所号召的“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管理模式变革”在旧改征收领域的体现。
关键词:征收;选房;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2
一、背景
征收难,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一般难在三点:一是居民担心前后政策不一致,早走的吃亏了;二是担心选房不公平,相关部门藏房子;三是家庭内部分配不公。在上海的征收实务中,第一点担忧,随着近年来征收政策的公开、“两次征询”的操作已经得到了很好地控制;第三点担忧,相关征收服务部门只能疏导,不能控制。第二点担忧就是笔者本次要重点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房价上涨,征收居民对选择房源进行征收安置的热情始终处于高位,而现有人工手动模式由于操作过程不能完全做到精确统一,且选房结果不能实时公开,已不能满足居民需求。信息化的“手机+移动平板电脑”设备由于其规范、公开、实时、留痕的特点,如能将其运用到征收安置房选房环节,必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所处的上海市杨浦区历来为征收大户,十三五期间预计征收量每年超5000户。多年来,本区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征收房源管理流程,房源的决策、购买、申请、配置、调拨、入户、结算、审核、清退均有完善的制度流程,由不同主体进行操作,确保体制内的动迁安置房源全部用于征收居民,一套不外流。
二、征收选房现有模式
(一)现有模式概况
在征收选房环节,杨浦模式在上海也是居于领先水平的。所有房源信息在基地张贴《征收补偿安置决定》后即开始制版上墙,向居民公示。有意向签约的居民需确定选择动迁安置房或者纯货币补偿,如选择动迁安置房则需进行摇号确定选房顺序。
正式选房开始后,居民进入选房区(习惯也称为“内场”)一般习惯先选本区房源,后选外区房源。一旦居民选定房屋,则工作人员在房源清单上用笔划去,并在备注中标明该居民的选房顺序号;等候区(习惯也称为“外场”)工作人员及时收集房源选订情况信息,在外场公示墙上相应位置划去,并在备注中标明该居民的选房顺序号。但外场划去已选房源信息的时间毕竟滞后于内场实际,居民往往要到实际选房时,才知道自己心仪的小区还剩多少房源。
在实务操作中,选房环节一般会采取两种模式,一种被工作人员俗称为“摆摊”,另一种被俗称为“点菜”,这两种模式均已运行较长时间,各有利弊,整体上为本区居民所接受。
(二)“摆摊”模式及其利弊
“摆摊”模式一般适用在房源总量较大,也就是较大的征收基地。比如一个2000户的征收基地,总共配置了4000套安置房源,其中600套本区房源,分布在三个小区;3400套外区房源,分布在八个小区。那么工作人员就会摆11个摊,每个摊坐着两名工作人员,对应一个小区,有几十到几百套不同的房源信息。由于基地居民总数较大、房源总量也较多,因此基于选房效率考虑,一般采取“摆摊”模式的基地都不会只安排一户居民在内场区域内。工作人员会在选房前就建议居民,如需选择两处房源,请居民家庭派两名成员参与选房;如需选择三处房源,则请居民家庭派三名成员参与选房……选房开始后,比如一批次放入了10户居民,居民家庭分散到每个自己家庭要选择的房源摊前,工作人员在每个摊前维持秩序,顺序号小的在前,顺序号大的在后。顺序号小的居民选房完毕后,顺序号大的居民再选。顺序号小的居民在一处摊前选完后,立即到第二处摊前,由于第二处摊前已经有自家成员等候,也有工作人员查验,因此一般不会发生房子被顺序号在后的居民选掉的现象。
“摆摊”模式选房效率较高,如之前举例中,11个摊同时选房,虽然也可能有部分摊子在等待,但由于将选择不同房源小区的居民分流了,因此平均一小时能完成50-60户居民选房,在初期的第一小时中,如运作得宜,甚至可以完成80-100户居民选房。
但效率提高了,公平上有时会产生疏漏。比如某些居民家庭需选3处房源却只来了两个人;或者某些居民年纪较大,腿脚不便;或者有部分居民不选本区房源,只选外区房源;或者到了选房后期,居民发现本来要选的小区剩余的房型不佳,想要调换小区,都有可能造成顺序号在先的居民还没有完成选房,而顺序号在后的居民已经选择完毕的现象。同时由于选房区域人员较多,环境嘈杂,步履匆匆,也容易造成居民心情紧张,从而引发冲突。
(三)“点菜”模式及其利弊
“点菜”模式一般适用在房源总量较小,且分布较为集中,也就是较小的征收基地。比如一个150戶的征收基地,总共配置了300套安置房源,其中50套本区房源,分布在两个小区;250套外区房源,分布在三个小区。那么工作人员就会制做五块房源信息板,全部悬挂在内场。居民严格按照顺序号入场,一户居民旁边配一名工作人员,在该户居民选择完毕本区房源后,工作人员将信息板上的房源用红笔划去,并在旁标注居民的选房顺序号。在该户居民继续选择外区房源时,后一名工作人员带领下一顺序号的居民开始选择本区房源;如下一顺序号的居民是全部选择外区房源的,那么工作人员会在上一顺序号的居民全部选择完毕后,再带下一顺序号的居民入场。
“点菜”模式极具公平,严格按照顺序号选择,不会出现上一顺序号居民还没选择完毕,下一顺序号居民已经选择房源的情况。但在效率在很容易产生问题。由于选房区域仅一户家庭,因此部分居民容易没有紧迫感,东看看、西比比,迟缓拖沓,不仅要看自己想要选取的房源信息,还要看其余基地信息,甚至部分居民还会在选房时与工作人员纠缠,要求房源拆套或变更房型,从而使选房时间不可控;而后续居民在等待了比预期更久的时间后,到自己选房时,又容易产生“等了这么久,只选几分钟不划算”的心理,而不理会工作人员提醒,越来越慢。因此采取“点菜”模式的基地,平均一小时只能完成15-25户居民选房。
三、信息化模式的设想
如何在征收选房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笔者认为,采用现代化的“手机+移动平板电脑”模式选房将会取得较好成效。
(一)手机模拟、实时查看信息
在“手机+移动平板电脑”模式中,居民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安装专门软件,在绑定身份证号码,并经软件后台审核通过,确定为本基地居民后,通过手机软件查看所有基地房源信息。
手机端软件中的房源信息在选房开始前可以进行模拟操作,界面与正式选房时运用的平板电脑相同。“选房信息栏”类似于“购物车”,居民可将想要选择的房源勾选入内,“备选房源信息栏”类似于“收藏夹”,居民可将有兴趣的备选房源勾选入内。系统也会将选房順序号在前的居民,有多少也将该房源选入“选房信息栏”和“备选房源信息栏”的数量显示出来,可以让居民心中有数,如果一套房源已经被太多顺序号在前的居民放入“选房信息栏”或“备选房源信息栏”中,那就是提醒顺序号在后的居民要多准备几套备选方案了。
在选房工作正式开始后,手机端信息与系统连接,数据每分钟更新一次,若心仪房源被顺序号前列的居民选定,则该房源信息变灰,显示已使用,居民可在等待过程中立即调整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二)外场预选、录入选房信息
外场选房室和内场选房室全部采用移动平板电脑进行选房,在摇号完毕后,居民的选房顺序号自动在系统内部排序,以备选房。
选房正式开始后,在外场设置10台平板(具体数量可以按照项目大小调整),设10名选房指导员。在选房指导员审核居民身份和选房顺序号后,协助居民将心仪房源输入平板电脑中“选房信息栏”,并在下方“备选房源信息栏”中预先输入备选房源信息,以便在心仪的房源被顺序号在前的居民选掉的情况下,能够有其他预选方案。
而已被顺序号在前的居民选定或者放入“选房信息栏”中的房源,则会变灰,不可被顺序号在后的居民再次放入“选房信息栏”中,但可以被顺序号在后的居民放入“备选房源信息栏”。如果一旦选房顺序号在前的居民调整“选房信息栏”中的房源,则被释放出的房源立即就会变黑,选房顺序号的后的居民就可以立即将其从“备选房源信息栏”中拉出,调整到自己的“选房信息栏”中。
而如果一套房源已被选房顺序号在后的居民放入“选房信息栏”中,选房顺序号在前的居民如果想把它放入自己的“选房信息栏”是可以操作的,操作完毕后,该房源从选房顺序后在后的居民的“选房信息栏”中变灰,自动掉入选房顺序号在后的居民的“备选房源信息栏”中。
设置外场有助于提前完成审核居民身份等相关工作,为内场选房准备好数据信息,也严格执行了摇号顺序,确保“公平”。
(三)内场审核、确认选房信息
在外场设置5台平板(具体数量可以按照项目大小调整),设5名选房指导员。内外场平板数据联通,居民在听到叫号后入内场,直接打开对应的选房顺序号,即可找到在外场输入的“选房信息栏”和“备选房源信息栏”中的数据。
此时,由于所有数据已选择完毕,居民可在审核无误后直接按“确认”键完成整体选房工作,也可以稍作调整。为确保“效率”,内场可限制居民的确认时间,如在1号确认后,2号必须在一分钟或两分钟内完成确认工作。由于数据信息与外场一致,经反复模拟,一般居民均可在限制时间内完成确认工作。如遇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可在主控电脑上按“暂停”键给居民增加选房时间;也可在时间过后宣布该户居民“过号”,从而延后三户再选。相关操作均能在系统中预先设置,只需配合选房规则即可同步适用。
居民在选房确定后,系统自动连接打印“选房确认单”及“征收安置协议书”,在居民签字生效后即完成全部选房工作。
四、信息化模式的优势
“手机+移动平板电脑”的选房模式比之现有选房模式有很明显的优势:
一是房源一旦被选房顺序号在前的居民选定,相关信息立即拉灰,无法再被选房顺序号在后的居民点击,杜绝“一女二嫁”的可能;
二是选房顺序号与居民身份信息用电子设备核实,从根本上杜绝了选房顺序号在后的居民“插队”,或居民担心的部分工作人员为选房顺序号在后的居民“藏房子”的可能;
三是居民通过手机即可了解选房情况,有类似“购物车”和“收藏夹”的设置,有“关注度”的提示,便于居民了解在自己之前有多少户居民关注某套房源,以便在方案许可范围内,多准备备选方案;
四是可以设定每户居民的选房时间,比如一分钟,比如两分钟,届时设置铃声提示和应对方案,既保障了公平又提高了效率。
此信息化的“手机+移动平板电脑”模式,顺应了中央、市、区政府关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进管理模式变革的号召,也是“互联网+”在传统征收安置管理领域的体现。现该方案已通过前期的模拟调试,具体的试点工作正在筹备中,预计将取得较好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