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与台湾同胞“怀乡亭”

2017-03-07 00:14侯德昌
世纪 2017年1期
关键词:同乡乡音老乡

侯德昌

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府溃退台湾,在台湾的大陆人成了岛内的主流。又随着国民党蒋介石反攻大陆愿望的日渐渺茫,在台湾的大陆人,何时才能回到家乡也便成了日渐强烈的乡愁。一听口音便知祖籍是哪里人,同操一方口音便倍感亲切。真可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河南辉县籍在台湾有三百多人,分散在岛内各地,国民党将军衔的就有三位,作家、学者、教授五六位。在他们的召集支持下,加上有热心人的奔波联络,全岛逐步形成了老乡识老乡的亲密关系。辉县同乡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老乡们互帮互助,探寻传递信息,举办活动。尤其是每年春节,携妻带子聚集在台北互相团拜,会长致词,如同一个大家庭一

附录:

怀乡亭记

柏 杨

輝县位于高耸天际的太行山东麓,而台湾更在辉县东南航空距离二千八百华里之外。辉县昔年交通不便,女儿出嫁,总不超过十五华里,为的是归回时可以当天从容往返。如果超过十五华里,便算远亲。抗战时,辉县女郎有嫁给驻军阿兵哥者,家中老幼,泣啼悲切,盖湖南湖北,远在蛮荒,姑娘一去,难卜流落,何况台湾更孤悬天涯地角,早在甲午战后,割给日本,对它一片茫然,台湾岛上居民,对于辉县,更是连做梦也不会梦到。然而,时代创造奇迹。

一九四九年,国民党政府迁出大陆,率领部分军队和难民,退到刚从日本手中收回的台湾。在部队和难民中,辉县籍青年约有二三百人,分散全岛,互不相知。不过谚语有云:“人不亲地亲!”泥土的芳香,互相吸引,终于出现纯辉县人的小型聚会。年复一年,与会人数越来越多,故乡也越来越远,片纸只字,不能相通,西望海峡,云低涛急,大局非个人愿望所能左右。岁月匆匆,转眼之间,有些同乡不幸衔恨逝世,不见九州太平;有些同乡幸而得存,男婚女嫁,迄今为至,子复有孙,甚至已传到五代,瓜瓞绵绵,落地生根。对收容和善待我们的马来裔原住民,和二百年前第一拨移民的闽南族群和客家族群,由衷感谢!惟一遗憾的是:故乡重见无期。

一九八七年,时代再现奇迹,海峡开放,暌违四十年之久的两岸,得以初步复通,在台同乡,携儿带女,陆续返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而我们下一代子女,乡音已改!当初离家时老年前辈,多已故去,离家时尚在襁褓的孩童,也都儿女成行,徘徊在祖先坟墓和晚辈欢宴之间,恍如隔世。有感于我们都将终老台湾,安葬台湾,子孙亦然,不禁感触万千。募建此亭,长留怀思。但愿两地后裔,体念先辈艰苦,相爱相重,互通有无。定居台湾的同乡,犹如嫁出去的女儿,盼望继续得到娘家温暖。仍住辉县的同乡,则如娘家的兄弟姊妹,互相照顾。献上无边祝福,分送两岸!

一九九五年元月于台北

猜你喜欢
同乡乡音老乡
新语
荆楚老乡敲钟忙
选个累人的店铺
詹一刀
幸福的一闪念
幸福的一闪念
有些水声,像乡音
陈埭镇同乡总会
偶遇鹦鹉
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