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典质疑

2017-03-07 16:15刘逸迪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贵妃夫子仁者

刘逸迪

炎炎夏日的这个正午,阳光肆无忌惮地倾洒在大街小巷,热浪氤氲。

放下手中的暑假作业,伸个懒腰,也想学古人一样,偷得浮生半日闲。刚好,身边有一本杂志,顺手读了起来,很快就被其中一篇文章深深吸引。文章说到“盛唐气象”,认为诗至盛唐,也就到了顶峰。“后人所谓的超越,不过是一厢情愿。就如同参天古树旁,也有奇花异草,也有乔木秀出,但终究少了一份伟岸与气势。”

对于唐诗,我从小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三岁之后,父亲就在我咿呀学语之时,教我读唐诗。从“床前明月光”到“国破山河在”,从古诗十九首到李商隐的《无题》。读诗背诗,贯穿了我此后的读书生涯。

思绪飘荡,想起小时候背诵李白的《清平调》,其中有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当时大致能明白其意思,但爸爸问我,“想”是什么意思?我却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解释。父亲告诉我,“想”应该是“像”,可能在古代这两个字通假,也可能是李白写错字,后人以讹传讹,也是常有的事情。

依然想到那朵花、那朵云,想到春风带雨的杨贵妃。是看到云想到贵妃绚丽的衣裳,看到花想到贵妃娇美的容颜,还是由衣裳想到云、由容颜想到花?这个问题,在此刻似乎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云和花,都在衬托贵妃的婀娜高贵,是传神的铺垫。

当然,父亲的提醒和质疑,让我在读诗之时始终保持一份理性与怀疑。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是,历经岁月迁延,当那些口耳相传的文字成为经典,并被敕封、钦定之后,人们大多已经没有了发问质疑的勇气。

“每况愈下的用法也是错误的。”一位在大学任教的亲戚告诉我,《庄子·知北游》中明确写道:“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每下愈况”才是“原版”,但后人多误作“每况愈下”,久而久之也就积非成是了。

听罢亲戚的解释,让我对这个词语有了全新的认识,由此,也想起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它们在变迁中,是否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我们读书,不只是背诵几个词语几句诗,而是要真正理解它们当时的意涵,以及此后的沿革。

前几年,于丹解释论语,掀起了全民读论语的热潮。当时,只明白孔子提倡仁者爱人的理念,认为“仁”是一切的核心。但是,读到这句“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却深感不解。毕竟,仁者爱人,兼及万物,但对马的这种态度,却很难说是仁德?后来,读到一篇文章的解释,认为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厩焚,子退朝。‘伤人乎?‘不。问马。”文章认为,一个提倡仁者爱人、兼济天下的人,怎么会冷漠到不问马的地步?这样是讲不通的。的确,千载之下,又有多少人真正领会了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栖栖一代饱尝风霜的夫子的心聲?

那些牙牙学语、朗朗童声中传递的文化内涵,乃至敢于“发问”的勇气,都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

“该做作业了!”父亲不得不慢地提醒着,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

猜你喜欢
贵妃夫子仁者
大红柿子
夫子的挑战
仁者爱人
仁者
夫子之文章
不再贪一夜暴富养贵妃鸡年销800万元
夫子亦“愚”
『仁者爱之理』
贵妃恨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