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描绘了内蒙古发展的新蓝图,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开拓奋进的行动纲领。本刊聚焦党代会报告关键词,解读会议精神。
“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区考察指导,明确提出“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重新强调。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在5个结合上下功夫:第一 ,推动转方式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 ,把转方式有效融入调结构之中 ;第二 ,推动转方式同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相结合 ,把转方式有效融入资源转化增值之中 ;第三,推动转方式同创新驱动发展相结合,把转方式有效融入创新驱动发展之中;第四,推动转方式同节能减排相结合,把转方式有效融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中;第五,推动转方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把转方式有效融入改革开放之中。
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要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积极打造现代畜牧业,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努力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做好民生基础工作,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要在严、实、长字上下功夫,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
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区考察时提出先行先试三项改革要求,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再次重申。三项改革基本内容为:
(1)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内蒙古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这方面的改革举措,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一些龙头企业日子过得不错,农牧民却没有得到应得的报酬,导致牛奶等原料供销脱节事件时有发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根子在企业和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搞好。要探索一些好办法,帮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利润效益,真正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3)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地处“三北”,外接俄罗斯、蒙古国,具有发展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三条底线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守住三条底线。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基本要求。守住三条底线,就是要守住发展底线、生态底线和民生底线。
守住发展底线,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守住生态底线,就是要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守住民生底线,就是要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工作,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三条底线中,发展底线是前提,生态底线是根基,民生底线是目的。没有发展底线的生态和民生是空中楼阁,没有生态底線和民生底线的发展相当于原地踏步。唯有牢牢守住生态底线,才能守住发展根基,拥有未来;唯有牢牢守住民生底线,才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拥有活力、动力;唯有牢牢守住发展底线,才能建设更美的生态、更富裕的生活。切实守住三条底线,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由量向质飞跃的基本路径。
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是指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转型升级。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
加快转型升级,就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转型升级,要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着力推动体制机制转型、产业结构转型、资本结构转型,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重要抓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五化”协同
党的十八大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化同步”目标,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从“四化同步”变成了“五化协同”。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促进“五化”协同。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充分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和绿色化的引领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我区现代化建设。
对外开放新格局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主要抓手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
在战略布局上,强调要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同俄蒙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扩大对东北亚的开放,打造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枢纽;密切同港澳台及东南亚的交流合作,拓展向南开放的新空间;加强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贸往来,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经贸大通道。
在平台载体上,强调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合作先导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
在工作中重点强调增加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和紧缺急需设备、先进技术、原材料进口,促进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中蒙俄经济走廊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11日在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说,中方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議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国家正在建设的“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蒙古国“草原之路”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三大倡议的对接载体。中蒙俄经济走廊有两个通道:一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国和俄罗斯;二是东北通道,沿着老中东铁路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
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既是全方位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合作的重要通道,也是联通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桥梁。内蒙古作为中国北部边疆省份,联通俄蒙,区位独特,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同俄蒙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依法治区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依法治区。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重要保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推进法治内蒙古建设,更好地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法治轨道。
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就要紧扣法治内蒙古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就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
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就要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加快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就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就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就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在全社会形成厉行法治的浓厚氛围。
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后,自治区党委立即研究制定了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包括自治区党委制定下发的1个《意见》和党委办公厅印发的3个配套文件。1个《意见》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八项要求的意见》,3个配套文件分别是《关于建立健全“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考责问责的暂行规定》。
“1+3”制度体系4个文件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八项要求的意见》是总任务,主要解决党建工作“抓什么”的问题,重点在“明责知责”; 《关于深入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的意见》是总载体,主要解决从严治党“谁来抓”的问题; 《关于建立健全“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意见》是总抓手,主要解决“怎么抓”的问题,两个文件的重点在“履责尽责”; 《关于实行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考责问责的暂行规定》是总杠杆,主要解决“抓不好怎么办”的问题,重点在“考责问责”。
七大主要目标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今后5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主要目标,分别是: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西部前列。
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形成充满活力的全方位开放新局面。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新型城镇体系,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协商民主扎实发展,各族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依法治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取得突破,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平安内蒙古建设不断深入,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覆盖城乡、趋于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国前列,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5+1”重要抓手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将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5+1”为重要抓手,一方面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做好传统资源型产业增值转化这篇大文章,调整好存量,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我区风光壮美、民族文化独特的优势,推动全域旅游业加快发展,着力推动我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加快做优增量,让这些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旺盛的新兴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未来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支撑。
三個更加注重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3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更加注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下大气力推进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百亿企业与千亿园区,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下大气力抓好金融、物流、文化、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尽快把服务业这块“短板”补起来。
通过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做、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同步抓,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我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构建四大体系
针对我区目前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指出,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通过构建四大体系,最终交汇“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我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大气力推进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尽快把服务业这块“短板”补起来。
构建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新型城镇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建设我国西部重要增长极和一流城镇群。认真实施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乌大张合作区建设。
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与国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加快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双创”示范基地。
构建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构建七大网络体系,努力实现所有旗县通高速公路、重点城市通高铁、合理半径有机场,通过时空变革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和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油气管道建设,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我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基地。
呼包银榆经济区
2012年,国务院批复《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规划建设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跨省经济区。呼包银榆经济区涵盖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13个市59个旗县区,具体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卓资县、凉城县、丰镇市、察右前旗,阿拉善盟阿左旗;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沙坡头区和中宁县;陕西省榆林市。
呼包银榆经济区总面积38.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00万,是沟通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这一区域能源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石油可采储量占全国的10%,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全国的37%,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富集,稀土、岩盐、铁、铜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居全国前列,是我国的“能源金三角”和“能源聚宝盆”。
呼包银榆经济区自2013年启动以来,成功实现了“到2015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规划目标,成员城市抱团发展、协同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示范作用明显,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巨大。
乌大张合作区
乌大张合作区是指按照国家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部署,由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山西省大同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共同打造的三省区交界区域合作开放平台。
乌兰察布市、大同市、张家口市均位于蒙晋冀三省交界处,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鄂榆三大经济圈结合部,历史上曾同属于察哈尔地区与长城经济带。三市地缘关系密切,自然条件相似,生态环境相同,人文习俗相近,商旅相通,有着较强的产业互补性,民间、部门自发合作交流历史已有数十年。
三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在2013年11月大同市党政代表团赴乌兰察布市学习时在两地实际合作基础上提出的,核心是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和“三个跳出”讲话精神,落实晋蒙协议、冀蒙合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改善三市区域内生态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更好服务首都经济圈,创新跨行政区域合作机制,探索欠发达地区经济合作模式,促进民族团结繁荣。
合作区成立以来,三市联系交流和友好往来更加紧密频繁,旅游、宣传、文化、商务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民间友好交流和商业合作日趋紧密,一批战略性项目合作推进顺利。投资417亿元的张呼铁路预计2017年通车,投资180亿元的张家口至大同铁路客运专线2015年11月开工建设,集宁到大同城际快速铁路已列入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正线全长130公里,投资估算167亿元。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供稿)
(责任编辑/李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