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模式标本的考证与数字化:以中国国家植物标本馆为例

2017-03-07 00:12:25林祁杨志荣包伯坚林云张小冰班勤秘树青曹子余陈淑荣陈雅丽杜青杜玉芬傅连中高玳何东东何珊珊敬璇李安仁李红丽李敏李倩云刘文群马欣堂石青春宋莉孙苗孙茜王明琼王忠涛吴慧冰吴佳丽吴婷婷云映霞赵慧娟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2017年4期
关键词:名称合格标签

林祁,杨志荣*,包伯坚,林云,张小冰,班勤,秘树青,曹子余,陈淑荣,陈雅丽,杜青,杜玉芬,傅连中,高玳,何东东,何珊珊,敬璇,李安仁,李红丽,李敏,李倩云,刘文群,马欣堂,石青春,宋莉,孙苗,孙茜,王明琼,王忠涛,吴慧冰,吴佳丽,吴婷婷,云映霞,赵慧娟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北京 100093 2. 湖南省医药技工学校,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4 3. 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山西 太原 030031 4.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5. 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0

引言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科学,命名物种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工作之一,与植物名称 (学名) 关系最密切的是模式标本。模式标本是最重要的植物标本,是确定植物学名的依据,对名称的稳定意义重大,在植物分类学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是植物分类学家从事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材料,也是开展专科专属研究、编写国家或地方植物志、进行植物区系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基本资料。但模式标本的人为和自然毁损难以避免,模式标本及其标签信息的数字化使得模式标本的形态、地理分布、采集等主要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永久保存,可以极大地方便模式标本信息的共享,可以为科学研究人员或相关人员提供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历史变迁等多方面的信息。

当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标本馆标本 (含模式) 的信息化及共享化成为可能。从覆盖国家和地区甚至全球性的生物标本基础数据库中获得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信息,以能被人们理解和感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这些原始材料和数据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发展趋势。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就开始植物标本(含模式标本) 图像及资料的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实现标本数据记录、存储及传输和共享的电子化及网络化。目前,数字植物标本馆建设已经成为大多数标本馆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比较成功的例子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标本馆 (包括 A,GH,FH),它在 20世纪 90 年代就实现馆藏模式标本及其重要参考文献的数字化及网络化共享,目前该馆已完成 10 万份模式标本的数字化工作。“澳大利亚数字植物标本馆”(AVH) 则是全球首个实现全国性标本 (含模式) 数字化共享的生物多样性大国,它使用统一标准软件对全澳十余家主要标本馆的数百万份标本实施数字化,并通过网络实现标本信息与环境信息的关联及共享。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P) 是全球最大的标本馆,馆藏标本超过 888 万份,该馆完成了 20 万份模式标本的数字化,但一些模式标本的数字化内容中缺少原始文献信息。

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国家科技部的支助下,在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的直接领导下,我国有80余个科研教学单位的标本馆 (室) 开展了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工作,对本馆 (室) 收藏的模式标本进行扫描或高像素数码照相,对采集信息和命名鉴定信息进行文字录入,制成具有植物标本构成和标本标签数据的信息集成数据库。据有关资料 (Chiou et al. 2000; Li et al.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曹伟, 2011; 方鼎, 2012; 杨永, 2012) 和笔者咨询统计,我国主要馆藏的维管束植物模式标本数量排名依次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 (PE;22,000 份)、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KUN;12,000 份)、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 (IBSC;7,000 份)、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山植物园) 标本馆 (NAS;5,000)、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IBK;4,000)、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 (SZ;1,000)、台湾大学植物学系标本馆 (TAI;1,000)、台湾省林业试验研究所植物标本馆 (TAIF;810 份)、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 (HGAS;500 份)、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标本馆 (LBG;472 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东北生物标本馆 (IFP;414 份)、广西中医药研究院植物标本馆 (GXMI;357 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 (WUK;300 份)、香港植物标本室 (HK;278 份)、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 (HIB;200 份)、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植物标本馆 (XJBI;93份) 等,其中 PE、TAIF、IFP、GXMI 等少数标本馆对本馆模式标本统计时,将原始文献的信息也集成至数据库中。由于核对了原始文献,使得标本的模式类型有据可查,其模式标本数量数据可信。

在 2017 年 2 月 23-24 日召开的“第一届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会”期间,笔者咨询了国内一些标本馆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情况,得知大部分标本馆 (室) 只是根据标本台纸上命名标签的信息而做模式标本数字化工作,并没有核对原始文献以确认所录入的标本为模式。这样,有可能出现将一些没有有效合格发表名称的标本当作模式标本做了数字化输录。以 PE 标本馆蕨类植物标本为例,为了管理好蕨类植物模式标本,标本管理人员专门将贴有模式标签、或盖有模式章、或写有新分类群名称标签的标本当作模式标本抽提出来,制作红色模式标本夹,并用专柜单独存放,共有 7 柜。但是,笔者根据原始文献,依据《国际藻类、菌物、植物命名法规》 (McNeill et al.,2012) (以下简称《法规》) 的相关原则进行系统的整理、核对、考订等后,确认 PE 蕨类植物模式标本不到 4 柜,原 7 柜标本中有几乎近一半不是模式标本。例如,在《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 (张玉龙等, 1976)一书中,不合格发表了 200 余个蕨类植物新分类群。经后人研究,其中绝大部分新植物不成立,也没人再将它们合格发表,但这些标本却被盖上模式章而置于模式柜中了。

笔者从 2005 起,一直在做 PE 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一系列问题与国内外标本馆在做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共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8 点:

(1) 有些标本曾被某些学者在台纸上贴有命名标签,给予了新分类群 (新种、新亚种、新变种、新变型等) 的名字 (designation),但这些名字一直未被正式发表,不属于模式标本。

(2) 部分标本虽然贴有原作者的命名标签,但在该学名正式发表时,原始文献中并未引证这份标本,不属于模式标本。

(3) 部分标本是根据原始文献信息,以后在原产地所采的产地模式 (topotype),根据《法规》的规定,不属于模式标本范畴。

(4) 有些标本虽然被某些学者在台纸上贴有命名标签,给予了新分类群的名字,但这些名字为不合格发表,仍不属于模式标本,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5) 有的标本虽然标注为模式标本,但没注明是何种模式类型,如:主模式 holotype、等模式isotype、副模式 paratype、合模式 syntype、后选模式lectotype、新模式 neotype、附加模式 epitype 等等。

(6) 有的新分类群的名称 (name) 列举了 2 个或 2个以上采集号的标本,但未指定主模式,或同时指定 2 个或 2 个以上采集号的标本为模式。对这类标本需做进一步的工作,如后选模式指定,或合格发表等等。

(7) 有的台纸上命名标签上的名字与合格发表名称不一致,对这类标本要给予标注说明。

(8) 有些原始文献中排印的采集信息 (采集人、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 与野外采集记录签上所记录的采集信息不符,需进一步核查后进行更正。

鉴于这些共性问题,既为了促进标本馆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又为了保证其数据的科学性,本文拟以 PE 维管束植物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为例,介绍规范化整理模式标本的方法、模式标本数字化的操作流程,并通过实例介绍模式标本考订的过程、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以期为其他单位开展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提供经验。

1 材料、设备与方法

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所依据的材料是现行《法规》中所确认的、各种类型的维管束植物模式标本,包含以下类型 (不论该名称是接受名还是异名) :

(1) 主模式 (holotype) 是名称作者使用过的或指定为命名模式的那份标本或插图。

(2) 等模式 (isotype) 是主模式的复份标本。

(3) 合模式 (syntype) 是当没有指定主模式时原始资料中所引证的任何一份标本,或是两份或两份以上的标本同时被指定为模式时其中的任何一份标本。

(4) 副模式 (paratype) 是指原始文献中所引证的标本,但它既不是主模式,也不是等模式,还不是两份或两份以上的标本同时被指定为模式时的合模式之一。

(5) 后选模式 (lectotype) 是当名称发表时没有指明主模式或主模式失踪或主模式包含一个以上分类群时,从原始材料中指定的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或插图。

(6) 新模式 (neotype) 是指当原始材料均不复存在或失踪时被选作命名模式的一份标本或插图。

(7) 附加模式 (epitype) 是指当主模式、后选模式、先前指定的新模式、所有与合格发表名称有关的原始材料均不明确而不能为了分类群名称的精确应用而被严格的鉴定时,用来作为解释性模式的一份标本或插图。

根据以上定义,还可引伸出其它类型,如:等合模式 (isosyntype) 是指合模式的复份标本,等副模式 (isoparatype) 是指副模式的复份标本,等后选模式 (isolectotype) 是指后选模式的复份标本,等新模式 (isoneotype) 是指新模式的复份标本,等附加模式(isoepitype) 是指附加模式的复份标本。

其它,如产地模式 (topotype) 是指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集到的相同植物的标本,它在现行《法规》 (McNeill et al. 2012) 中已不再属于模式范畴。

在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中,所需设备包括用于数据输录的普通台式计算机;用于扫描原始文献的普通扫描仪 (能扫描 B5、A4 纸);用于扫描模式标本的较大型扫描仪 (能扫描 A3 纸,如 Epson Expression 10000 XL 型彩色图像扫描仪),但需要将扫描仪改装成倒置,将扫描仪镜面朝下,并固定。将标本置于扫描平台上,标本面朝上,并配有标本支架,使标本能上下升降 (图 1),从而起到保护标本不掉花、掉果、掉叶或掉渣的作用;用于粗枝、大果模式标本拍照的照相机和翻拍架 (图 2),以及 PE 标本馆条形码、色卡比例尺等。

PE 采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设计的软件界面,数据库所用软件为 SQL-Server,计算机语言为 VB.Net。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通常将模式标本图片扫描的分辨率调为 400,图片保存格式为 JPG,命名格式为条形码。

PE 模式标本数据库的标本数据包括:标本馆代码、标本馆条形码号、标本馆号 (流水号)、模式类型、标本状态、采集人/队、采集号、采集日期、国家名称、省市名称、区县名称、地名 (县以下小地名或山名)、海拔、地形、生境、分布、经度、纬度、习性、体高、胸径、茎、叶、花、果实、种子、用途、附记、中文名称、科名、属名、种加词、亚种加词、变种加词、变型加词、命名人、命名日期、录入员、录入日期、校对人、标本扫描照片、原始文献 (子窗口)、历史模式 (子窗口)、备注等字段。

图1 输录扫描设备Fig. 1 Transmission scanning equipment

图2 照相设备Fig. 2 Photographic equipment

若有的标本模式类型发生了改变,则原模式类型录在历史模式 (子窗口) 中,原始文献录在原始文献 (子窗口) 中。如将合模式选为后选模式后,合模式录在历史模式 (子窗口) 中,合模式的原始文献录在原始文献 (子窗口) 中。

原始文献 (子窗口) 采用双语输录,主要字段包括作者、论文题目、刊名/书名/文集名、版本、编者、出版地、出版社、发表年份/出版年份、卷 (期)、分类群页码、论文页码、图版或插图页码、文献扫描照片等。

建设流程有 15 个步骤,如图 3 所示。

2 操作方法

2.1 模式标本考订方法

首先对植物标本进行模式考订,确认它属于哪一模式类型,然后将此模式的标本信息和原始文献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的相关系统,并将模式标本图像扫描上传入数据库,以便于读者查阅及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图3 建设流程Fig. 3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1) 模式柜中的标本基本上都贴有新植物命名标签或类似的标识,其中一些是有效合格发表的名称(name),一些是不合格发表的名字 (invalid name),还有相当多的是前人仅给了新名字而没将它们发表。首先,对模式柜中标本上的新名称和名字进行名录录入。

(2) 根据录入名录上的名称或名字,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模式标本汇编》、《Flora of China》等文献,以及由英国邱园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美国哈佛大学标本馆 (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Gray Herbarium Index) 和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Herbarium(APNI) 联合创建的IPNI检索系统 (Http://www.ipni.org/) 和美国密苏里植物园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创建的 Http://www.tropicos.org/ 检索系统,查找其名称的原始文献出处,或确定其为不合格发表的名字,或确定其仅为前人给出的新名字。

(3)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书目数据检索系统(http://192.168.70.65/nweb/default.aspx.) 查询并记录原始文献的索书号,通过索书号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图书馆中查找、借阅相关原始文献,或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原始文献查找,其中重要的专业网站有 http://www.sciencedirect.com/、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http://link.springer.com/、 http://www.jstor.org/、http://www.tandfonline.com/、https://www.ncbi.nlm.nih.gov/ 等。

(4) 复印借阅到的原始文献 (包括名称所在页码、描述此植物的相关内容及其图版或插图、论文首页或书刊首页,等等),并在论文首页标注论文起始页码。

(5) 对于不便于外借的图书文献,则对它们进行翻拍照相。经修图后,打印留存纸质件和上传电子版图进数据库。

(6) 根据《法规》的相关内容,通过核对原始文献信息,确定是否为模式标本及其模式类型,并盖上相应模式类型的章。

a. 若标本信息与原始文献信息一致,则将其名称发表的原始文献信息录入模式标本数据库,并将复印的原始文献装订,与模式标本一起收藏于相应的模式标本夹中,依照秦仁昌 (Ching, 1978) 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和恩格勒 (Engler, 1936) 种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科的编号及属种的字母顺序,将植物模式标本排列后存放在模式柜中,以方便专业人员查阅。

图4 技术路线Fig. 4 Technical route

b. 在原始文献中,有些模式标本的采集信息会出现排印错误或其它错误,如采集人、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地点与野外采集记录标签上的原始信息不一致,则通过校对而确定其错误,并贴上更正标签,给予注明。

c. 若此名称虽然是合格发表,但标本属于产地模式,或是二手文献引证的标本,或原始文献中未引证此号标本,则将其从模式标本柜中抽出,贴上说明标签,置于普通标本柜中。

d. 若经查阅原始文献,发现是不合格发表名字的模式标本,则对它进行相应处理:或将其合格发表(如:好种等),或将其从模式标本柜中抽出,置于普通标本柜中 (如:此植物已被另一名称发表) ,并贴上标签注明。

e. 若经查阅原始文献,发现是合模式标本,则经研究后,可根据《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后选模式指定。

f. 有些标本信息与原始文献信息核对后仍然无法确定其模式类型 (特别是早期发表的名称及其标本),但此标本可能为模式标本,则将其作为存疑模式标本放置,留待该类群专家确定。

技术路线如图 4 所示。

2.2 模式标本考订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办法

在此以模式标本考订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及采用的处理方法,作如下说明。

(1) 对未发表名字标本的处理 在模式标本柜中存有Smilax gracilentaChun 名字的标本。搜索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Http://www.ipni.org/index.gtml/) 和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Http://www.tropicos.org/)两个网站,查阅《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模式标本汇编》等文献,均未见此名称发表。因此,该标本 (图 5) 为非模式,贴上“经查阅相关文献,未见此名称发表”的标签,从模式柜中剔除。

(2) 对未引证标本的处理 在模式标本柜中存有厚苞楼梯草Elatostema apicicrassumW. T. Wang 金效华等 0429 号标本。经查阅原始文献 (Wang, 2010),作者引证金效华等 0428 号标本为主模式,在副模式中只引证有高黎贡山队 32691 号标本,此两份标本均在,故确定金效华等 0428 号标本 (图 6) 未被引证,为非模式。贴上“经查阅原始文献,未引证此号标本,为非模式”的标签,从模式柜中剔除。

(3) 对产地模式标本的处理 在模式标本柜中存有庐山堇菜Viola stewardianaW. Bckr. 的标本,该份标本采于 1942 年,而该名称发表于 1925 年。因此,该份标本是从该名称发表后在模式标本产地采到的同种植物的标本,虽完全符合于原始形态描述,但在现行法规中,产地模式已不再属于模式范畴,为非模式,故将此份标本 (图 7) 从模式柜中剔除。

图5 未见此名称发表标本Fig. 5 No specimens have been published

图6 未引证此号标本Fig. 6 The specimen not quoted

(4) 对不合格发表名称标本的处理 ① 在模式标本柜中存有扁糙果茶Camellia oblataH. T. Chang 的标本。经查阅原始文献 (Chang, 1981),该名称发表时作者指定左景烈 23646 号标本为果模式,广西林科所 5357 号标本为花模式。由于该名称发表于 1958年 1 月 1 日之后,且指定了两号标本为模式,根据《法规》规则 40.1 和 40.2,该名称为不合格发表。经专家研究,此植物是老种Camellia furfuraea(Merr.)Coh. St.,因此不必要作为新分类群发表,故贴上“不合格发表,为非模式”标签,将此份标本 (图 8) 从模式柜中剔除。② 在模式标本柜中存有毛果船形翠雀DelphiniumnaviculareW. T. Wang var.lasiocarpumW. T. Wang 的标本 (图 9)。经查阅原始文献 (Wang,1962),该名称发表时作者引证了林业部调查队 521号标本和关克俭 2559 号标本,但没指定模式。由于该名称发表于 1958 年 1 月 1 日之后,根据《法规》规则 40.1 和 40.2,该名称为不合格发表。此植物以后被收录入《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是好变种。因此,我们撰文指定关克俭 2559 为主模式标本,将其合格发表 (林祁等, 2009)。

图7 产地模式标本Fig. 7 Pattern specimen

图8 不合格发表为非模式标本Fig. 8 Non-conformity published as a non-type specimen

图9 不合格发表,后将其合格发表标本Fig. 9 Unquali fi ed publication and then quali fi ed publication of the specimen

图10 主模式标本Fig. 10 Master type specimen

(5) 各种不同类型模式标本的确定 在模式标本柜中,许多标本只标注为模式“Type”或“Typus”,并没标注为模式的何种类型,如:主模式 holotype、等模式 isotype、后选模式 lectotype、等后选模式 isolectotype、新模式 neotype、等新模式isoneotype、合模式 syntype、等合模式 isosyntype、副模式 paratype、等副模式 isoparatype、附加模式epitype、等附加模式 isoepitype。如果仍只将模式“Type”或“Typus”输录入数据库中,模式数据仍不具体、不明确。因此,必须根据《法规》中关于各种模式类型的表述,将其具体化,标出此份标本所隶模式的终极类型,盖上相应模式类型的章。如 F.T. Wang 22605 号标本 (图 10) 最初只标注为“Type”和“Typus”,后经考证后为名称Schizophragma obtusifoliumHu 的主模式,最终盖上“主模式/Holotype”章。

(6) 对合模式标本的处理 在规范化整理时,通过将标本与原始文献核对,发现一些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对此,我们首先选择在原始文献中说明保存于PE的合模式标本,或根据《法规》的精神能说明是保存于 PE 的合模式标本,或原作者的工作单位已于抗日战争时期疏散解体,最终由原作者或原采集人辗转迁移保存到 PE 的合模式标本,在这些合模式中,为其相关名称指定后选模式。在规范化整理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从 16 世纪末至 20 世纪 40 年代流落国外的许多模式标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对外合作交流的广泛开展,它们得以多种形式回归祖国,收藏于 PE。例如 1956-1957 年间,PE 安排两位专家赴前苏联科马诺夫标本馆 (LE) 进行友好合作研究,经与该馆联系、协商、交流、交换获得大量采自中国的模式标本 (含合模式标本) 。又如 1990 年受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Uppsala University) 标本馆 (UPS) 之邀请,PE 专家赴该馆进行合作研究,经协商、交流获得大量采自中国的植物标本 (含模式标本)。另外,PE 还与英国邱园植物标本馆 (K),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 (E)、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馆 (P) 等收藏有大量中国植物标本的国际性大标本馆联系、合作、交流、交换获得大量采自中国模式标本。对于回归模式标本中的合模式标本,理应尽快将它们进行规范化处理,使中国人在研究中掌握主动权。我们遵循《规则》规则 8.1、9.5、9.11、9.12 和辅则 9A.3 的要求和相关原则,对这些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以期规范这些名称的模式,为它们的名称确定永久依附的、保存于中国的成分 (单份标本),并完成它们的数字化建设,如对奇异杜鹃RhododendronaberransTagg& Forrest 合模式标本的处理 (Lin, 2016) (图 11)。

(7) 对合格发表名称与命名标签上名字不一致的处理 随着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有些种的名称在合格发表时发生了变化;有的属名整合到其它属;有的属名虽没有变,但种加词改变了;有的甚至属名与种加词同时改变;有的外单位作者在查阅 PE 标本时,在标本上写有一个新名字,但回到本人工作单位后所发表的则又是另一个名称等等,最终以另外一个名称合格发表。例如:标本台纸上命名标签所写的名字是AbacopterisgracilisChing,而最终合格发表的名称是ProneophriumgracillisChing ex Y. X. Lin (林尤兴,1999) (图 12);又如:标本台纸上命名标签所写的名字是PolypodiumchingiiC. Chr.,而最终合格发表的名称是LemmaphyllumchristenseniiChing (Ching,1933)(图 13)。

对于这些情况,在模式标本考证过程中应尽可能咨询签名的本人或该类群专家,或从作者姓名、命名标签上签名时间与名称合格发表时间、作者在签名时间以后发表的有关类群研究论文、采集人/采集号、采集地点等方面作综合考证,才能确定该标本是否为模式或为何类型的模式,这在模式标本规范化整理过程中是最难考证的内容。

图11 后选模式标本Fig. 11 Then select the type specimen

(8) 对原始文献与标本采集人或采集号不一致的处理 如果原始文献中记载的采集人或采集号与标本台纸上所贴标签记载的野外采集记录信息不符,则很可能与其相同采集人或采集号的标本不存在或不是同一植物。这时,要细心考证,给予纠正。如MonachosorumkweichowenseChing 发表时 (Ching,1941),作者引证了 Ngo Schio-chien 932 号标本。查阅 PE 标本,只有 Hou Shioh Yu 932 号标本,没有Ngo Schio-chien 932 号标本。Hou Shioh Yu 932 号标本的野外采集记录除采集人名称不同外,其它信息 (采集地、采集号等) 与原始文献所记录的均一致,而且台纸上还贴有作者的新种命名标签。因此,原始文献中标本采集人姓名有误,给予更正 (图 14)。又如ClematischaohuensisW. T. Wang & L. Q. Huang 发表时 (王文采和黄璐琦,2014),作者指定收藏于 PE 的王德群 70543 号标本为主模式。查阅与考证其主模式标本及相关资料,发现实际是王德群 95043 (图 15),给予更正 (林云等,2017)。

图12 名称与名字属名不同标本Fig. 12 Name and name are different specimens

图13 名称与名字属名种加词不同标本Fig. 13 The name and the name belong to a different type

图14 采集人排印错误标本Fig. 14 Collection of human typographical errors

图15 采集号排印错误标本Fig. 15 Collection number typographical error specimen

(9) 对组合名 (combination) 的考订 据《法规》规则 7.3,组合名的模式同于其基名的模式。因此考证组合名的模式就是对其基名模式的考证。如:Plagiopetalumhainanense(Merr. & Chun) Merr. ex Li即为组合名,F. C. How 72967号标本曾被标注为HOLOTYPE。经查找此组合名出现的文献 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25(1): 10. 1944. 后,确定其基名是BrediahainanensisMerr. & Chun。故所要考证的是BrediahainanensisMerr. & Chun. 的模式,经查找该基名的原始文献 Sunyatsenia 5: 145. t. 22. 1940. 后,确定此份标本为等模式,盖上“等模式/ISOTYPUS”章(图 16)。在规范化过程中有许多新名称,包括新地位或新组合,只对基名的模式作考证,至于其以后的归属不作讨论或点评。

(10) 野外采集信息的考证、规范与统一 将原始文献与野外采集信息核对,若二者之间出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信息不符时,则以野外采集记录为准,在标本台纸上贴上说明标签给予注明 (图 17)。除了原始文献与标本野外采集信息之间问题的处理外,还有标本台纸上所贴不同标签上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当标本号牌信息与野外采集记录标签信息不一致时,若没有其它证明材料,则要求以标本号牌信息为准;当采集人只有中文书写时,其字母拼写以《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 (傅立国, 1993) 为准,此时要注意建国前从事标本采集人员姓名的拼写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拼音的拼法,如陈焕镛的拼法为 Chun Woon-Young;当采集地只有中文书写时,其字母拼写以《中国地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名索引》 (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 1997) 为准,此时要注意部分少数民族语地名或县名为特殊拼法,不要用现代汉语拼音直译,如西藏的墨脱 Mêdog;当采集地 (特别是县名) 为历史名称时,以《中国行政区划沿革手册》 (陈潮, 2000)为准,但将历史名称与现名称同时列出,如四川省的灌县表达为:灌县 (=都江堰市)。

图16 基名标本Fig. 16 The base of specimens

(11) 同号标本为多个名称的模式时的处理 若同号标本被当作不同类群名称的模式发表,或由相同作者或不同作者当作相同名称或不同名称多次发表时,则要找出每个类群名称的原始文献,标注该号标本或该份标本在不同原始文献中的模式类型,将接受名的原始文献信息均录入原始文献窗口,将其它名的原始文献录入子窗口。只列出其全部情形,不做任何解释、评注或点评。例如:青藏队 74-4540 号标本在 3篇论文中由 5 人次在楝科 Meliaceae 割舌树属Walsura和芸香科 Rutaceae 山小橘属Glycosmis作为新类群发表,则需要将此号标本、不同名称、不同原始文献、不同模式类型等信息输录入数据库中,并附上标本扫描照片 (图 17)。

西藏割舌树Walsura xizangensisC. Y. Wu & H.Li in Acta Phytotaxon. Sin. 18(1): 110. 1980; Fl. Xizang.3: 41, f. 14: 1-8. 1986. Holotype: China. Xizang: Mêdog,alt. 800 m, 1974-08-26, Qinghai-Xizang Exped. 74-4540.

图17 采集日期排印错误标本Fig. 17 Collection date typographical error specimen

图18 同号标本为多名称模式标本Fig. 18 The same number specimen is a multi-name type specimen

墨脱山小橘Glycosmis moutuoensisD. D. Tao in Acta Bot. Yunnan. 6(3): 286, f. 2. 1984. Isotype: China.Xizang: Mêdog, alt. 800 m, 1974-08-26, Qinghai-Xizang Exped. 74-4540.

以上是我们做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对模式标本的考订均依此进行。

迄今为止,PE 已系统性地规范化整理完成了22,000 份维管束植物模式标本数字化建设,涉及8,000 余种及种下类群。今后将对新发表类群的模式标本、新赠送或交换回的模式标本、国内外新归还PE 的模式标本、在普通标本柜中新查找出的模式标本做数字化处理,为全世界研究与利用 PE 的模式标本做好技术支撑服务。

图19 苔藓植物拼图Fig. 19 Bryophyte

致谢

参加本工作的还有白如果、姜会美、姜会强等同志,在此特致谢忱。

[1]Cao W. (2011)Textual criticism of type specimens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Northeast China Herbarium.Science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2]Chang HT (1981) A taxonomy of the genusCamellia.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1981(1): 1-180. (in Chinese with Latin description).

[3]Chen C (2000) China’s Administrative Region Evolution Manual. Sino-Maps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4]Chiou WL, Yang KC, Yang YP, Hsu KS, Chen SY (2000)Type specimens in the Herbarium of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I. Pteridophyta. TFRI Extension Series No. 118, Taipei.

[5]Chinese Academy of Surveying & Mapping (1997)Gazetteer of China—An Index to the Atla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o-Maps Press, Beijing.(in Chinese).

[6]Ching RC (1933) The studies of Chinese ferns IX. Bulletin of the Fan Memorial Institute of Biology 4: 47-116.

[7]Ching RC (1941) The studies of Chinese ferns XXXV.Bulletin of the Fan Memorial Institute of Biology, New Series 1(3): 267-317.

[8]Ching RC (1978) The Chinese fern families and genera:Systematic arrangement and historical origin.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16(3): 1-19. 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9]Engler A (1936) Syllabus der Pflanzenfamilien, 12 Au fl age, Berlin.

[10]Fang D. (2012) The pictorial collection of type specimens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Herbarium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 Medicine Sciences (GXMI).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Nann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1]Fu LK (1993) Index Herbariorum Sinicorum.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2]Li H (1986) Meliaceae. In: Flora Xizangica, Vol. 3 (ed.Wu CY), pp. 35-44. Science Press, Beijing.

[13]Li HL (1944) Studies in the Melastomataceae of China.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25(1): 1-42.

[14]Li JH, Yang KC, Chung SW, Chen CW, Chiou WL (2004)Type specimens in the Herbarium of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II. TFRI Extension Series No. 165,Taipei.

[15]Li JH, Chen CW, Yang KC, Chung SW, Chiou WL (2005)Type specimens in the Herbarium of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III. TFRI Extension Series No. 169,Taipei.

[16]Li JH, Chen CW, Yang KC, Chung SW, Chiou WL (2006)Type specimens in the Herbarium of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IV. TFRI Extension Series No. 172,Taipei.

[17]Li JH, Chen CW, Yang KC, Chung SW, Chiou WL (2007)Type specimens in the Herbarium of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V. TFRI Extension Series No. 176,Taipei.

[18]Li JH, Chen CW, Yang KC, Chung SW, Chiou WL (2008)Type specimens in the Herbarium of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VI. TFRI Extension Series No. 181,Taipei.

[19]Li JH, Chen CW, Yang KC, Chiou WL, Chung SW (2010)Type specimens in the Herbarium of Taiw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VII. TFRI Extension Series No. 195,Taipei.

[20]Lin Q, Sun M, Sun Q, Bei SQ, Li HL, Yang ZR(2009) Validation of eight names of Chinese taxa in Ranunculaceae, Rosaceae and Scrophulariaceae. Kew Bulletin 64: 573-575.

[21]Lin Y, Liu WQ, Wu HB, Sun M, Sun Q, Yang ZR,Lin Q (2015) Lectotypifications of Sixteen Names in Dicotyledon.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Harbin 35(6):807-81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2]Lin Y, Bi HY, Yang ZR, Luo TL, He SS, Chen YL, Jing X, Yun YX, Wang MQ, Lin Q (2016) Lectotypi fi cations of some names in Sympetalae from China—I. Reicaceae.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36(1): 2115-2120.

[23]Lin Y, Shao Q, Yang ZR (2017) Correction of a Typographical Error in the Protologue of Clematis chaohuensis.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37(2): in press.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4]Lin YX (1999) Addenda. In: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Tomus 4(1) (ed. Shing KH), pp. 352. Science Press.

[25]Merrill ED, Chun WY (1940) Additions to our knowledge of the Hainan fl ora, III. Sunyatsenia 5: 1-200.

[26]McNeill J, Barrie F R, Burdet HM, Demoulin V,Hawksworth DL, Marhold K, Nicolson DH, Prado J, Silva PC, Skog JE, Wiersema JH, Turland MNJ(2012)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Melbourne Code). Koeltz Scientific Books,Konigstein.

[27]Tao DD (1984) Taxa nova Rutacearum.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6(3): 285-287. (in Chinese with Latin description).

[28]Wang WT (2010) Notes on the genusElatostema(Urticaceae). Guihaia 30(6): 713-727. (in Chinese with Latin description).

[29]Wang WT (1962) Critical survey of the genusDelphiniumL. from the family Ranunculaceae of flora of China.Acta Botanica Sinica 10: 59-89. (in Chinese with Latin description).

[30]Wang WT, Huang LQ (2014)Clematischaohuensis, a new species of Ranunculaceae from Anhui Province.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Harbin 34(3): 289-291. (in Chinese with Latin description).

[31]Wu CY, Li H (1980) Two new plants of Meliaceae from Xizang (Tibet).ActaPhytotaxonomicaSinica18(1): 110-111. (in Chinese with Latin description).

[32]Yang Y (2012) Holdings of type specimens of plants in herbaria of China.BiodiversityScience20(4): 512-516.

[33]Zhang LB, Silva PC, McNeill J, Turland NJ (2007) On the term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ActaPhytotaxonomicaSinica45(4): 593-598. (in Chinese).

[34]Zhang YL, Xi YZ, Zhang JT, Gao GZ, Du LQ, Sun XJ,Kong ZC (1976) Spore morphology of Chinese ferns.Science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猜你喜欢
名称合格标签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车迷(2018年11期)2018-08-30 03:20:32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1:02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谁不合格?
消费者报道(2016年4期)2016-11-23 19:48:47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标签化伤害了谁
做合格党员
大江南北(2016年8期)2016-02-27 08: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