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2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是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属于非生殖道器质性病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性的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2例功血患者实施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对实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功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年龄在31~64岁,平均年龄为(43.2±2.8)岁;产次1~3 次,平均产次(1.3±0.2)次;病程1~2年,平均病程(12.6±3.2)个月;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手术时间(30.2±3.5)min;术中出血20~90 ml,平均出血量(50.1±11.0)ml。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在手术前经检查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生育要求;无严重贫血;无机体内其它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和月经量过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5天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g,促进子宫颈软化。患者均取截石位,均给予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关注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麻醉稳定后向患者的宫腔内注射适量5%葡萄糖溶液,切除子宫内膜时由子宫底至子宫颈口顺时针进行切除。术后将切除的子宫内膜组织送到病理实验室接受病理检查,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包括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孕酮等。
功血患者经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
功血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两大类,其中排卵性占比较高,多见于青春期及绝经期过渡妇女,而排卵性功血,主要多见于育龄期妇女[1]。主要的治疗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月经周期,改善子宫异常出血症状。药物主要以激素治疗为主,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子宫出血症状,但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同时治疗后易复发,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多采用刮宫术或子宫切除术治疗。但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损害过大,不易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近年来,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逐渐成为治疗功血的重要方法,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利用高频电通过宫腔电切镜的环形电极切除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基底层及下方2~3毫米的肌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是子宫切除术的替代方法,该法有效避免了子宫切除,且伤口小、术后恢复快、对周围组织器官影响较小[2]。本研究在术前首先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宫颈软化,显著降低了患者扩宫过程中的不适感,术中切除子宫内膜厚后,无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通过检查患者的激素水平发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内分泌激素水平影响较小。
本研究中,研究结果发现功血患者经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前后的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孕酮等激素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对功血患者实施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安全性较高,对患者体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影响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功能失协调性子宫出血的危害较大,患者应及早接受治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体内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患者的预后质量好,临床安全性高,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1]杨九红.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效果及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294-1295.
[2]宋英娇,鲁海燕.宫腔镜下TCRE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2):1278-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