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婵娟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山西 运城 044000)
术后放射治疗在瘢痕疙瘩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王婵娟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瘢痕疙瘩是目前整形外科较为常见的瘢痕增生性疾病,其病发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皮肤损伤,或者其它不明确的原因,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活性明显增高后,最终导致大量的结缔组织增殖、透明变性。目前,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切除以后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很多种,其中疗效最为显著的是术后结合放射治疗,但是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等没有统一标准,目前临床上对于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不断创新,这对于解决瘢痕疙瘩治疗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放射线;瘢痕疙瘩;临床治疗
众所周知,瘢痕疙瘩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增生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对于皮肤创伤反应超出正常范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胶原纤维以及毛细血管过度产生,其病理上表现为明显的组织纤维化以及胶原蛋白沉积,临床称之为良性真皮肿瘤[1]。目前,临床上对于瘢痕疙瘩切除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以及激光治疗,但是根据临床经验,疗效最为显著的是术后放射治疗,但是对于其治疗方案没有明确的标准,本文就放射线治疗在瘢痕疙瘩治疗上的现状以及影响放射治疗瘢痕疙瘩治疗的因素、放射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危险因素作简单综述。
根据调查发现,引起瘢痕疙瘩的原因可能是手术、炎症、烧伤以及身体异物等,但是对于具体的致病原因,研究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因此,其致病机理也尚未明确。临床上的瘢痕疙瘩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部位刺痛、瘙痒等,有的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临床上最初采用手术疗法,但是有学者指出,手术治疗后,患者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寻找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解决瘢痕疙瘩问题,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关注的。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药物疗法、放射治疗、激光治疗、以及压迫治疗等,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案现在还处于研究之中,比如干细胞疗法以及基因疗法。有学者指出[2],干扰素可以增强胶原酶的活性,因此,其可以抑制瘢痕疙瘩中氨基葡聚糖、胶原的合成,从而可以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者对其治疗前景非常看好。就目前的治疗形式,药物注射、激光疗法以及加压治疗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高达50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威胁。但是,放射治疗在临床上的治疗有效率最高,约达76 %,这非常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目前,国内外的放射治疗主要采用放射性核素、低能X线,由于核素可以放出β射线,而其能量较低,穿透力也较弱,因此,临床上常用来处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病变。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β核素制备成的贴敷器,β射线是一支电子束,其射程与能量有关,并且有文献显示,β射线的射程与能量呈正比,并且,不同的剂量其有效深度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别。成纤维细胞可以促进胶原纤维的生成,而放射线可以抑制胶原纤维细胞的生成和增殖,从而阻止胶原的沉积和合成。根据文献调查,放射线可以促进皮肤的血管扩张,由于内皮细胞过度肿胀,从而导致血管闭塞,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因此,放射线可以使新生的毛细血管消失。林小龙等[3]在研究中指出,患者采用放射线治疗后,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高达80%以上。王庆国等[4]也在研究中表明,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放射线治疗一年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85%,复发率仅有23.1%。
影响放射治疗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剂量、治疗时机、以及个体差异,下面就这三方面简单阐述:
有学者指出,对于放射治疗的时机选择,最好是越早越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性高,临床上表明,23小时内进行放射治疗的效果最好。
对于放射剂量问题,剂量多多,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并且会对靶区的正常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是剂量不足,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剂量,可以提高临床效果。瘢痕疙瘩患者采用20 Gy,分四次完成,其复发率为20%左右,而采用10 Gy,分两次完成,复发率为5.7%。丁云鹏等[5]研究中表明,患者采用18 Gy,分两次完成的效果最好。
鲍亮亮等[6]在研究中指出,高张力部位的瘢痕复发率较高,而低张力部位的复发率相对较低。而且需植皮手术的患者疗效明显低于无植皮手术患者。
近年来,有报道称,给予放射治疗的患者会增大诱发恶性肿瘤的几率,其主要原因是放疗主要依赖于照射总剂量、受照器官以及患者的年龄。目前,临床上瘢痕疙瘩患者参与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1)伤口感染;(2)局部热痛;(3)皮肤萎缩;(4)照射区红斑;(5)色素沉着;(6)毛细血管扩张。根据临床研究结果,一般情况下,照射剂量低于20 Gy,患者复发瘢痕疙瘩的几率较小,安全性较高。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放疗后的皮肤反应,比如色素沉着以及炎症反应。张华鹏等[7]在研究中指出,患者采用低剂量放射治疗,一般剂量为3~5 Gy,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诱发恶性肿瘤的概率,但是其可以诱发基底细胞癌,因此,临床上对于患者的放射治疗,要认真的权衡利弊,为患者的健康着想,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一些新兴的科技走向临床,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便利。临床上瘢痕疙瘩需要放射治疗,才能保证疗效,这也是目前为止,已经在临床应用,但是很多标准尚未明确的治疗方案,如果不断的深入研究,明确临床上患者选择放疗的时机、放疗的剂量以及注意考虑个体差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放疗的风险,提高临床效果,保证患者的健康。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一些新型的研究技术逐渐清晰,但是都尚未成熟。因此,针对目前较为成熟的放射治疗,认真在随访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且针对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诊断实施,改进治疗方案,不断在实践中创新研究成果,避免瘢痕疙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遭受过多的不适。临床经验表明,如果患者出现了红斑以及硬结等,可以采取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并且效果较为良好。
由于放射治疗在瘢痕疙瘩患者中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针对其影响因素以及不良反应现象,不断改进和研究其治疗策略,保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这需要我们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1] 汪杰华(综述),姚晖(审校).瘢痕疙瘩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16):2968-2970.
[2] 童 璐,刘 悦,王 珺,等.手术联合电子线放射治疗前胸壁瘢痕疙瘩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1):1116-1117.
[3] 林小龙,吕海苓,何 曦,等.术后药物注射与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2334-2336.
[4] 王庆国,李晓梅,张 敏,等.107例瘢痕疙瘩术后两种分割剂量放疗疗效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1):169-172.
[5] 丁云鹏.术后放射治疗在瘢痕疙瘩治疗上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2):1894-1896.
[6] 鲍亮亮,刘叶果.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5):1614-1615.
[7] 张华鹏,程 刚.瘢痕疙瘩术后即时放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479-480.
R619
A
ISSN.2095-8242.2017.46.9099.02
本文编辑:王雨辰